
微笑或者皱眉无论在哪里的意味都是相同的吗?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类学家和演化心理学家觉得,所有人类都使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这样基础的感情。但一项新的研究分析了人们对计算机合成面孔的认知后发现,面部表情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我们的文化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和解读。
达尔文曾假设全世界的面部表情传达的是相同的意义。在他1872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定义了六种基本的情感状态:快乐、吃惊、恐惧、厌恶、愤怒、悲伤。他认为如果面部表情只是一种文化特质,通过多代人的模仿现在它们的意义应该已经产生了分歧。例如微笑,对一些人应该表示幸福,对另一些人则表示厌恶。但他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研究者拍摄的多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发现并非如此,所以,达尔文的结论是所有人类的共同祖先对情感的基本设定是相同的,面部表情是我们基因遗传的一部分,微笑或者皱眉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而非文化意义上的。
真的是这样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心理学家蕾切尔.杰克(Rachael Jack)认为,自从达尔文时代以来,关于面部表情的研究就存在根本的缺陷——研究人员都把达尔文定义的六种基本情绪作为出发点,但它们最开始是被研究西欧人的西欧科学家定义的。非西方人可以识别照片上的面部表情的事实,被作为支持这种定义普遍性的论据。但是如果非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基础情绪作为他们的情感表达基础呢?那些表情可能与西方人的表情相似,却存在着还没被人所发现的细微差异。
为了测试达尔文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分类的普遍性,杰克和他的同事们用电脑软件制作了4800个虚拟表情,这个程序通过计算虚拟的面部肌肉牵引嘴部上翘或下撇、眼部张大或眯起等等来合成这些表情。其中一半是西方白种人的表情,另一半是东亚人的表情。
4月16日发布于《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 研究 中,杰克的研究小组要求志愿者们判断这些面孔表达了哪种情绪。研究人员测试了15个最近才到达美国的来自东亚的移民,并确保他们与西方人相处的时间降到最低。他们同时还雇佣了15个西方白种人构成实验对照组。对于4800张面部,被试可以按照达尔文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分组,并用满点为5点的绩点表给面部情绪表达的强烈程度评分,如果志愿者们不能察觉到面部所确切表达的情绪就选择“不知道”。如果达尔文定义的基础情感是通用的,所有的志愿者都应该将相同的面部对应到相同的情感上。
但这并不是杰克的研究小组所得到的结果,对于西方白种人组来说,类型和情绪强度数据与达尔文所定义的六种基本情绪十分吻合。但东方人对面部表情的判定是不同的。微笑对所有人的意义都是相同的,但东方人并没有对分类为惊喜、恐惧、厌恶和愤怒等面部表情做出明确的判断。
研究人员判断西方白种人有一套不同的面部肌肉伸缩方式来表达基础情感。每种文化可能都有自己基础情感,但它们没有必要与其他文化共享。杰克推测,东方人的面部表情是由例如“羞涩、自豪、内疚”等一些其它基础情感组成的。
美国东北大学的心理学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Barrett)说,这项研究是“对广为流传的‘特定情绪表达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这一传统认知的挑战”。她说,错误却广为流传的传统认知是有害的。例如,难以鉴别的面部表情会用来诊断精神疾病,再例如,仅在美国每年就有数百万美元花费在执法和安全有关的关于解读面部表情的培训上。但如果这些脸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情感和意图很可能难以辨别。
本文编译自: | Science, Unhappiness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