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
需用时 03:10
只要到处挂满眼睛,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看到红灯亮了,你还会过马路吗?找不到垃圾桶,你会把垃圾随手丢弃吗?在食堂吃完饭后,你会主动清理餐盘并倒进垃圾箱吗?可能有时会,有时又不会。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你的道德水平忽高忽低,而是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也被一些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着,比如有没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你。

最近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的马克思·厄内斯特-琼斯(Max Ernest-Jones)等人在该大学的一家自助餐厅里连续32天进行了这样一场现场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通过不同类型的海报来实现,每张海报最上方呈现的是一副眼睛的图片或者花朵的图片,下面的文字是与清理垃圾相关的或无关的语句。排列组合后得到四种类型的海报,如下图所示。

每天他们在餐厅中随机张贴一种类型的海报,并记录下当天餐厅内留下垃圾的数量(当同一组人中最后一个人离开后桌上有垃圾算作留下垃圾),结果发现,在眼睛海报张贴时留下垃圾的数量比花朵海报张贴时几乎少了一半,而海报上面的语句到底和清理垃圾有关还是无关没有影响留下垃圾的数量。因此不难认为在有一双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你的行为会变得更好。

/gkimage/48/n2/ah/48n2ah.png

监视(being watched)会促进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眼睛的图片不仅能规范人的行为,还可以让人更慷慨。2005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凯文·哈利(Kevin Haley)和丹尼尔·费斯勒(Daniel Fessler)运用匿名独裁者博弈实验(dictator game)完整地证明了眼睛信息对慷慨(generosity)这种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他们让玩家A决定是否把自己的钱转移给玩家B,如果转移要转移多少。不同的是有些玩家面对的屏幕上有一双眼睛(示例见下图)。玩家A和玩家B是在参与者中随机分配的,并且实验中得到的钱是会在实验后发给参与者作为一部分报酬的。结果发现,背景中有眼睛的实验组慷慨行为的增加量是没有眼睛背景的控制组的2倍多。

而拉特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心理学家玛丽·里格登(Mary Rigdon)等人的研究甚至发现,仅用3个点组成的监视眼结构(watching-eyes configuration)就可以在独裁者博弈实验中促进慷慨行为。3点组成的监视眼结构被以往的研究证明模拟出了人脸的主要结构特征,并且可以激活脑内特异于面孔加工反应的梭状回面孔区域(fusiform face area)。

/gkimage/80/gi/r5/80gir5.png

反对的声音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仅仅在屏幕背景上呈现一双眼睛不能真的改变人们的亲社会行为,那些更加深层的动机,如名誉的奖励或者惩罚,才是真正改变行为的原因。

苏黎士大学的厄内斯特·菲尔(Ernst Fehr)和弗雷德里克·施耐德(Frédéric Schneider)同样设置了在屏幕背景上呈现一双眼睛的条件,但是他们的实验运用的是信任博弈任务(trust game)。实验任务分为两个阶段,在投资阶段,委托人(trustor)给受托人(trustee)一些点数,而在之后的回馈阶段,由受托人来决定是否给委托人返一些点数,如果返,返多少。这样投资回馈各一次算一轮,共进行10轮。如果每轮中委托人和受托人都知道对方给了自己多少点,这种知晓点数的设计被研究者称为“外显名誉奖励(explicit reputational incentives)”。

实验结果发现,受托人转回的平均点数在有外显名誉奖励的条件中最高,而背景中是否呈现一双眼睛对这一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他们认为眼睛不会对他们起到任何作用,外显的名誉奖励足以表现委托人的良好名誉,从而使其得到委托人更多的信任,在未来的博弈中受益更多;而像背景中的一双眼睛这种不明显的因素,并不是真正影响行为的原因。

尽管不乏反对的声音,但是一部分研究者仍然认为,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名誉奖励或者惩罚必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监视般的双眼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因素属于信息输入的不同层面,很可能是共同起作用影响行为表现。

监视能创造更好的世界吗?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全景式监狱”,时刻处于被监视的状态。成绩单、就医档案、信用追踪、从手持设备到人造卫星,监视的眼睛无处不在,个人的私生活就此被消解了。但是福柯终究是悲观的,如果某种适当程度的监视,可以促进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可以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也未尝不可吧?

编辑的话: 看了评论,我得强调一句,本文中提到的是眼睛的图形,而不是监控录像。

9楼@Dinolupus 揭发:动物也有类似“ 行为 ”。

乍看起来它就像一条可怕的小蛇,但实际上仅是一条不大的毛毛虫。它通过模拟蛇的体色和眼睛,来抵御掠食者的攻击。野生动物学家通过一系列高清晰图像,展现出这种奇特毛毛虫的其实面目。

乍看起来它就像一条可怕的小蛇,但实际上仅是一条不大的毛毛虫。它通过模拟蛇的体色和眼睛,来抵御掠食者的攻击。野生动物学家通过一系列高清晰图像,展现出这种奇特毛毛虫的其实面目。

http://www.afcd.gov.hk/english/conservation/hkbiodiversity/myfindings/images/mauricewong06010Junonia_almana.jpg

参考文献:

Ernest-Jones, M., Nettle, D., & Bateson, M. (2011). Effects of eye images on everyday cooperative behavior: a field experiment.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2(3), 172-178.

Fehr, E., & Schneider, F. (2010). Eyes are on us, but nobody cares: are eye cues relevant for strong reciprocit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7, 1315–1323.

Haley, K. J., & Fessler, D. M. T. (2005). Nobody's watching? Subtle cues affect generosity in an anonymous economic game.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6, 245–256.

Rigdon, M., Ishii, K., Watabe, M., & Kitayama, S. (2009). Minimal social cues in the dictator gam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0, 358–367.

 

怎样加入心事鉴定组?

The End

发布于2013-06-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VeraTulips

心理学学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