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水晶球里看到千里之外或是未来的景象,就和指望用水晶保健一样不靠谱,可是有人却真的在水晶球中发现了一个奇异而瑰丽的世界。
荷兰摄影爱好者 Kees Straver 偶然间注意到,利用水晶球的辅助,他可以拍出非同寻常的照片。于是他带上相机和这只特殊的 “眼睛”,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来欣赏低地之国的美景。这其中自然包括了荷兰标志性的风车和花卉。

开放在水晶球里的荷兰国花更显张扬。(摄影 / Kees Straver)
Kees 不仅用水晶球和相机记录下了祖国的风光,更是把这套光影的魔法带到了异国。老挝、柬埔寨、巴西,都有他用水晶球捕捉到的奇景。

夕阳下的吴哥窟有如存在于水晶球中的奇幻世界。(摄影 / Kees Straver)

年轻的僧人像是被困在了水晶球里。(摄影 / Kees Straver)
利用水晶球拍摄视觉奇观的摄影师可不光只有 Kees Straver 这么一位。现年 33 岁的英国摄影师 Simon Bond 在亚洲旅行时,也在水晶球的帮助下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摄影作品。不过,在一饱眼福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水晶球是如何呈现出这般奇景的。
摄影师用的水晶球(其实是玻璃球,因为水晶球成像会有重影,此不赘述),可以看作一个球透镜。球透镜是凸透镜的一种。我们在中学已经学过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f)时,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如下图左所示)。
下图右为平行但不经过主光轴的光线入射球透镜时的光路图;球透镜的焦距(f)即由球心(O)到焦点(F)的距离。
![[左]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右]球透镜的光路图,入射光线平行但不经过主光轴。](https://3-im.guokr.com/gkimage/x5/y1/7o/x5y17o.png)
[左]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右]球透镜的光路图,入射光线平行但不经过主光轴。
经计算可以得出,球透镜的焦距为:

其中,N 为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在这里也就是玻璃的折射率。按成分不同,玻璃的折射率为 1.5~1.9 [注] ,不难算出,照片中的 “水晶球” 焦距约为 f = 1.06 R~1.5 R。
在摄影过程中,物距是要远大于 2 倍焦距的,故透过水晶球拍摄到的,是物体的倒立缩小实像。而在上面最后一张摄影作品中,物距较小,得到的是正立放大虚像。通过照片中的手势也不难判断出,Kees 的其他几幅摄影作品中,水晶球所成的像是倒立的。Kees 通过用柔焦,将背景模糊以尽量弱化倒立感,而 Simon Bond 则是将这种倒置效果别出心裁地运用在其作品中,让我们欣赏到了 “天翻地覆” 的奇观。
[注] | 指相对钠黄光(波长 5893 × 10-10 米)而言。 |

并置着的落日与水晶球好像是一对对仗工整的骈句。(图片:telegraph.co.uk)

球中的小天地与球外的大世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感。(图片:telegraph.co.uk)
水晶球不光产生倒置的效果,同时还造成了强烈的 “桶形畸变”(如下图所示):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距离光轴越远的部分放大效果越弱,因此影像会出现 “弯曲”,画面呈桶形膨胀。水晶球的视角宽度堪比鱼眼镜头,因此其 “桶形畸变” 也就十分明显。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手里,这一 “缺陷” 反倒成了点睛之笔:
![桶形畸变(Barrel Distortion)又称桶形失真,是一种成像缺陷。使用广角镜头时最容易发生桶形畸变,原本是方形的物体影像,会变成四角向内收缩、边线中段则向外凸出,好象木桶一样。(图片:[左]en.wikipedia.org;[右]kaskus.us)](https://2-im.guokr.com/gkimage/2y/6i/7a/2y6i7a.png)
桶形畸变(Barrel Distortion)又称桶形失真,是一种成像缺陷。使用广角镜头时最容易发生桶形畸变,原本是方形的物体影像,会变成四角向内收缩、边线中段则向外凸出,好象木桶一样。(图片:[左]en.wikipedia.org;[右]kaskus.us)

如果水晶球 “咕噜噜” 地滚下去,里面的人会不会头晕呢?(图片:telegraph.co.uk)

Bond “大法师” 把马来西亚的槟城极乐寺收进了自己的水晶球中。(图片:telegraph.co.uk)
你看,魔法并非不存在,创造力和好奇心就能把旅程变成魔幻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