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需用时 01:22
食星族,第谷超新星爆发的罪魁祸首

(文/Lisa Grossman)一颗普通的恒星有可能在一次重大的宇宙爆炸中幸存,而这场爆炸创造了第谷超新星遗迹。对第谷超新星遗迹中的宇宙碎片云的新观测表明,遗迹中的一片弧状物质也许可以解释到底是什么创造了第谷超新星遗迹。

“伴星似乎处于强爆炸区域附近,它却安然无恙。”马萨诸塞州大学的天文学家丹尼尔•王在阿姆赫斯特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相关研究发表在了5月1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遗迹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他的金属鼻子臭名昭著,但他却因为在1572年记录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恒星爆炸而广受尊敬。这次爆炸形成了1a型超新星。基于此类超新星独特的亮度,它常被用于测量天文距离。1a型超新星也可以用于测量宇宙膨胀的加速度并探测推动宇宙膨胀的暗能量。

天文学家有两个假设解释1a型超新星爆发。一是两颗致密的白矮星融合,造成灾难性的爆炸使两颗星消失无踪;二是一颗白矮星与类似太阳的伴星共生,它窃取伴星的物质直至爆炸。如是第二种情况,也许会有一些伴星的碎片幸存。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新观测支持了第二种说法。X射线图像中显示的结果可能是在爆炸中由伴星产生的一个弧状物。而这个弧状物可能为其身后的物质屏蔽了冲击。

光学望远镜的图像显示在遗迹中有一颗快速移动的恒星,它有可能就是走失的伴星。

“这些被剥离的恒星物质是第谷超新星爆发谜团中失去的拼图,它说明爆发由双星系统产生。”中科院的天文学家陆方军在北京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似乎找到了这块拼图。”

通过对X射线数据和伴星当前位置的逆向研究,天文学家们计算出这颗伴星最初只距白矮星1448万公里,少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十分之一。

http://guokr.com/gkimage/ol/8t/6t/ol8t6t.png

原文看这里

科技名博微博

博主介绍: Lisa Grossman 2009年毕业于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科技交流专业。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科技写作工作,从硕士期间便在Science News等地方做编辑,现在在Wired上开博。她的博客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涵盖各个学科。

The End

发布于2011-05-0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摇滚驴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博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