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地变美?或许还真有科学的解决方法。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心理学系的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聆听自己的心声”能让女性感觉更好。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女性对自己的外形感到不满意的原因,对治疗与自我客体化有关的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两位研究者的论文日前在《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 One)网站上发表。果壳网就此对论文的第一作者、皇家霍洛威学院的资深研究员维维安·恩莱伊(Vivien Ainley)进行了采访。
参与这项实验的女性志愿者都是年龄介于19 - 26岁、身体健康的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填写了一份《自我客体化调查表》(Self-objectification Questionare),用于评估参与者自我客体化的程度,也即把自己的身体视为“客体”的倾向有多少。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集中注意力,默数自己的心跳,也即“倾听她们的身体”。
恩莱伊向果壳网记者解释: “我们使用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却是在研究内感受性感觉(introceptivesense,即由身体内部状态变化而产生的感觉)时的一种常规方法。”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会用脉搏测量仪记录下参与者的实际心率,并计算出参与者预估的准确度。这样的心跳感知测试一共进行3次,分别长为25秒、35秒和45秒。最后,研究人员把参与者自我客体化的分值与预估心率的准确度这两个数据进行了对比。
恩莱伊说:“我们发现,对自己的心跳估算得最准确的参与者,最不容易客体化自己的身体。这表明了不能很好地体察自己身体内部信号(比如呼吸和心跳)的女性,更容易将她们的身体看成客体。”
至于 “聆听自己的心声” 究竟是如何让参与者感觉更好,恩莱伊表示,这个研究并没有涉及参与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她强调: “我们并没有打算改变实验参与者的感受和举止。我们感兴趣的,是找出为什么有的女性相比其他人更容易把自己的身体视为一个给他人(通常是男性)看的 ‘客体’,而不会因为自己身体健康、强壮而感觉很好。”
她说: “有女性主义者曾提出,在价值观过分关注外表和性感的社会这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因为有的女性包括女孩儿会认为外在是身体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论文的另一位作者、皇家霍洛威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 Manos Tsakiris 在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危险的地方在于,有一些女性会发展出一种把自己的身体客体化的过度倾向,从而忽视了由内地去重视身体、重视自己的健康和体力。”
对于这一发现的潜在应用,恩莱伊对果壳网说:“我们的研究并没有改变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不过,根据其他的研究结果,自我客体化的女性容易患上抑郁症或饮食失调(比如厌食症),或者产生婚姻和恋爱问题。如果聆听自己的身体能让女性感觉更好,那么或许她们就不会那么容易患上与自我客体化有关的疾病。这或许对治疗患者有一定帮助。”
“有趣的是,” 恩莱伊最后说: “男性基本上都会珍惜自己身体的健康和体力。因此,自我客体化是女性才会有的问题。”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