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需用时 01:36
中耳炎是谁惹的祸:脆弱的上皮细胞

中耳炎虽不是大病,但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中耳炎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昨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从细胞和遗传层面探究了中耳发炎的机制。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认为,中耳腔内的上皮细胞有两种来源,其中一种由神经嵴发育而来的上皮组织不能对碎片或炎症攻击提供很好的防护而导致耳部感染和传导性的听力损伤。

神经嵴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一种过渡性结构。神经嵴的细胞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它们逐渐地迁移到胚胎一定部位,分化为各种特定的细胞和组织。

耳的结构。图片来源:wenwen.soso.com

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主要结构是鼓膜和听骨链。听骨链由三块听小骨构成,这三块哺乳动物体内最小的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对声音传导极其重要。它们也是哺乳动物的定义性特征之一,鸟类、爬行类及其他非哺乳动物只有一个耳骨。当液体进入耳朵,在中耳的鼓室中堆积起来时,就会阻碍听小骨的运动而导致暂时的听力减弱。中耳内部不规则中空的结构表面覆盖着一层上皮组织,起到物理保护的作用。

研究者们用基因标记的方法,在转基因小鼠上追踪了耳内上皮细胞的发育情况。结果发现这层上皮组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在发育过程中由胚胎的内胚层发育而来,二是神经嵴。由内胚层发育而来的细胞上有纤毛,可清理耳朵中的碎屑,而神经嵴转化的细胞则没有纤毛,因此没有自我清理的功能,更易形成感染。

既然由神经嵴而来的上皮细胞如此脆弱,它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研究者之一艾比盖尔.塔克(Abigail Tucker)对果壳网说,哺乳动物产生听小骨这一结构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它使中耳的构造变得中空,起到声音放大和传导作用。这一过程需要神经嵴细胞的参与。然而进化的优势却产生了一项副产物——中耳对炎症的抵御能力较低。

艾比盖尔认为,过去学术界的理解是中耳里的上皮细胞来源只有内胚层,并且是中耳另一结构——咽鼓管的延伸。这一发现可能改写中耳发育的教科书。同时在中耳损伤治疗方面,医生应当选择正确的上皮细胞类型以免产生更多的并发炎症。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信息来源:EurekAlert!

The End

发布于2013-03-2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退思

心理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