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身边的朋友在得知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人口数量时表示无比惊诧——面积如此之大的国家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人口。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冬天去西伯利亚看一次雪。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有个66.5°的夹角,这导致每个冬天,高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光的照射都会大幅度减少——日照时间变短,即便能照到,太阳也只是低低的挂在地平线上。这导致这里的温度急剧下降,尤其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这里有大面积的陆地,陆地蓄积能量的能力远不如海洋,在冬天这里会变得更冷。冷有什么问题?冷当然是个大问题。人和地球上其他生命都无比依赖流动的水。当体内的液体(主要是水)冻结,不但所有的生理活动都会停止,而且由于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因此细胞也会被冰晶撑破。
自然条件下,在人类居住区曾经测得的最低温度是-71℃,出现这一极端低温的地点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Oymyakon)。这是个什么概念?你呼出的每一口气,不但会看到里面的水蒸气变成一片冰雾,连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会变成液体。在这里,冬天不要伸舌头去舔室外的任何金属物体是比饭前洗手更重要的人生经验。
可是,虽然广袤的西伯利亚冬季如此严酷,但这里从来不缺少生命。因为一旦太阳开始跃出地平线,冰雪消融,生命很快就会在这些荒原里泛滥。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就是这样极端,这里的夏天太阳几乎不落。想要丰盛的的夏日,就得面对残酷冬季的考验。大部分没法逃离严寒的动物,都会选择冬眠。比如北极黄鼠 Spermophilus parryii,当它冬眠时,体温可以下降到-2.9℃。诸位可能要说了,水不是在零摄氏度就结冰了么?这就是北极黄鼠的厉害之处,它在冬眠时会向体液里分泌一些糖和蛋白,这些物质会降低水的冰点,就像汽车防冻液里添加的物质一样。那些不冬眠的大型动物,则会长出厚厚的绒毛和皮下脂肪,隔绝温暖的身体和寒冷的外界环境。
然而人,既不会冬眠,也没有厚厚的毛发,大多数人也没有厚到足以在苦寒之地保暖的脂肪。可是,人早已把脚印留在了西伯利亚的积雪中,凭借的就是那个非常不利于保温同时又很消耗能量的大脑。通古斯人、萨米人、因纽特人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抗寒先驱,已经在北方冰原的严寒中生活了一万多年。
可他们毕竟是少数,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来说,严寒甚至是他们自卫的最好武器。苏联红军成功把围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拖到了1942年冬天的到来,接下来收拾纳粹德国的,就是严寒了。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低温不但让士兵大量减员,连车辆都无法正常运作了。因为这样的低温下,燃油和润滑油也会冻结。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借助冬天打败外敌了,前两次是1709年和1812年,对手分别是卡尔十二氏的瑞典和拿破仑的法国。
二战中冬季战场的惨痛损失,直接催生了可以在很低温度下保持润滑性能的全合成润滑油。今天各位车主们也应当注意,如果你使用的是单级润滑油,在换季时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汽车的性能,或者直接使用冬夏通用的多极润滑油。当然,如果你想驾车深入冬季的西伯利亚的话,我还是奉劝你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极端低温可不是好玩的。
最后附上Discovery极限驾驶系列的短片,看看零度以下的生活是怎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