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
需用时 02:35
极限探索——雨林穿行

或许你认为热带雨林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气候温暖、空气湿润,无数的野生动物以此为家,似乎一片其乐融融的样子。然而想要穿越一片雨林,可能远比你想象得要困难很多。

要征服热带雨林,首先要面对的是极端的降水状况。征服除了那几个季风必须路过的迎风坡,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方。热带雨林中的年降水量普遍在1750毫米到2000毫米以上,赤道附近的典型热带雨林降水量甚至可以达到8000毫米以上,是北京年均降水量的12倍。

如此巨大的降水也造就了世界上最宏伟的河流。径流量占世界河流总和20%的亚马逊河正是孕育于南美洲的亚马逊丛林之中。每年11月开始,直到第二年6月,雨季的亚马逊森林都会致使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水位暴涨,大泛滥的亚马逊河会淹没几十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在有些地方,水位会比旱季高出15米。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亚马逊河两岸的很多植物都长出了茂密的气生根。这些结实而又错综复杂的地上根系即使是在湍急的大水中也能保护植物不被冲垮、卷走。

亚马逊河畔的一些树木具有发达的气生根。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当然,植物做的远不止是勉强不被雨水打败。热带雨林中有很多十分高大的乔木,它们的树干鲜有分支,只是拼命向上生长直到一个可观的高度,然后才铺开枝叶,争取吸收尽可能多的阳光。这些高达21米到35米的高大的乔木连绵不断,形成茂密的树冠层,吸收掉大部分阳光。树冠层的存在使得其下的幼木层和灌木层不得不面对缺乏光照的困境,而适应草本植物生存的地面层更是漆黑一片。不过一些凤梨科植物找到了合适的生存方法,它们附生在高大的乔木之上,这样就得到了相对充足的日照。缺乏水源?它们的叶片基部相互嵌合形成碗状,叶片收集到的雨水会汇集到这里,形成一个微型水塘。这个小小的水塘不仅养活了凤梨自己,还为一些蛙类,例如箭毒蛙,提供了繁育后代的场所。

凤梨叶片收集的雨水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创造出一个适宜生存的微型生态系统。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与此相对的,很多高大的乔本植物采取了“老茎生花”策略。植物赖以传粉、传播种子的昆虫或者小动物们很少去林冠层活动,因为那里太高了,因此一些植物,例如可可(Theobroma cacao)、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等选择在老树干较低矮处开花结果,方便动物为它们授粉。

相比植物,动物受到的干扰似乎更多一些。如果仅从地图上来看,倭黑猩猩(Pan paniscus)与黑猩猩(P. troglodytes)的两个亚种尼日利亚-喀麦隆黑猩猩(P. t. ellioti)、东部黑猩猩(P. t. schweinfurthii)的分布完全是连续的,而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这两种黑猩猩属动物一百万年前就已经分道扬镳。最终造成这两个物种形成的原因很有可能也是水——宽阔的刚果河将黑猩猩的祖先分为南北两群,由于黑猩猩不会游泳,因此这两个群落不再有遗传物质交流,形成了有效的地理隔离。一条河流最终产生了外观类似,但行为习惯相迥异的两个物种。

倭黑猩猩(左上)与黑猩猩(右上)在非洲的分布情况。图中红色的区域为倭黑猩猩分布的范围。图片来源:wikicommons

要穿越雨林的话,人类也不见得比他们的近亲倭黑猩猩高明多少。哪怕是有了越野车这样先进的代步工具,大雨留在地面上的积水,以及久经雨水冲刷,缺乏营养物质而又黏滑的黄土,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困难,更不用说那些恼人的蚂蟥、蚊虫以及可怕的传染病了。

不过热带雨林永远会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而来的探险者们——毕竟这里是人类探索最少的处女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看似快捷简单的“林冠通道”终究还不是一场探险,让我们来看看Discovery极限驾驶系列的短片,体验一下人类是如何在幽暗的热带雨林中艰难前行的吧:


这里是纪录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The End

发布于2013-06-2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老猫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