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一只可爱的小恐龙。它看起来像个玩具,但却在盒子里轻轻摆动头部。你把它拿出来的时候,它甚至站不起来,要在你的帮助下才能慢慢走路、探索环境。听到声音它会转头去看,用手挠它鼻子它会咬住手指,抚摸它的背它会高兴地摇尾巴。
小恐龙Pleo跟人类有很好的身体和情感互动。图片来源:BBC,(Philippe Merle /AFP/Getty)。
现在我递给你一把斧头,让你把它砍成两半。你会下手吗?会难受吗?会忍心看别人这样做吗?如果别人真的做了你觉得法律应该惩罚他吗?
图片来自:BBC,(John MacDougall /AFP/Getty)。脱掉柔软外衣的Pleo更容易被视作“机器人”吧。
如果伴侣动物值得保护,那伴侣机器人呢?
很多科幻小说都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但其实它已经发生了。所谓的“社交机器人”——设计用来和人互动、激发人们情感的机器人——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譬如前面提到的这只小恐龙早在2006年就诞生。如果伴侣动物值得我们立法保护,那么伴侣机器人呢?
图片来自:BBC,(Thomas Bregardis/AFP/Getty)。机器人Nexi,当有人类靠近时,它就会微笑。
图片来自:BBC,(Science Photo Library)。索尼的机器狗AIBO,很多拥有者都将它们视为真正的动物,甚至有些人会在换衣服时先把它送出房间。
保护机器人,或许更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2011年,MIT研究者弗雷德姆·贝尔德(Freedom Baird)做了一个实验:给小孩芭比娃娃、仓鼠还有机器猫头鹰毛绒玩具,让孩子们拎着它们的脚倒提起来,直到不想提了为止。拿到芭比娃娃的孩子一直倒拎着玩具直到胳膊累了为止。但是抓着仓鼠的孩子很快就把挣扎的仓鼠放了下来,很快拿着机器猫头鹰的孩子也放开了。这些孩子都知道猫头鹰是个预先编程的玩具,但还是无法忍受它边哭边说“我好害怕”的声音。
和机器人建立感情的不只是孩子。有些人给自己的扫地机器人起名字。士兵会为战斗机器人颁发勋章、举行葬礼。洛斯阿拉莫斯的一位机器人学家建造了一种多足机器人用来排雷,办法是用脚踩。每次它引爆一颗地雷并丢掉一条腿,它会重新爬起来用剩下的腿继续前进,但是它的第一次实弹测试就被负责执行的上校半途叫停了,因为他无法忍受看着它“用仅剩的最后一条腿拖着烧成焦黑、布满伤痕的残躯蹒跚前进,寻找下一颗地雷”。他说,这个测试是“不人道”(inhumane)的。
图片来自:BBC,(USMC/Kyle J. O. Olso)。图中机器人专门为士兵携带较重装备。士兵会为他们的战斗机器人颁发勋章、举行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