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2即将在国内上映,科学界当然没有闲着。在此我们整理了两则近来的研究,既为了庆祝上映,也为了展示一下科学家的脑洞。
营养学:为何坏人总是输
为什么奇幻文学中坏人明明人多势众但还是打不过好人?同类题材中好人得胜的概率远远大于坏人,已经不能用单纯的运气好解释了。伦敦帝国学院研究者尼古拉斯·霍普金森(Nicolas Hopkinson)和他15岁的儿子约瑟夫·霍普金森(Joseph Hopkinson)在2013年8月发表论文认为,坏人失势的原因是缺乏光照和正确的饮食。
三位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对比。差异非常明显。
由于这一原创性领域之前并无其他文献,因此父子二人直接采用了托尔金的《霍比特人》作为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和数据来源。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生活在地洞里,但是洞上有窗户,而且他初次登场就是在阳光下边抽烟斗边看花园。另一方面,霍比特人热爱吃喝,前来拜访的矮人从比尔博家中发现了蛋糕、茶、红酒、肉馅饼、奶酪、树莓果酱、沙拉、鸡肉、腌菜等等,种类丰富,营养齐全。因此霍比特人阳光分为3,饮食分为1,总VD分值为4。
相比之下,矮人虽然食谱同样丰富,但长年居于地下,很多时候只能接收到人造光源,阳光分只能得2,总分为3。
但是这还是比咕噜好得多。咕噜生活在雾山最黑暗的地下,几乎没有任何光源,仅有鱼类提供少量的维生素D,总分值为1。
最惨的是幽暗密林的蜘蛛和巨龙斯矛戈,生活在无光地带,其主要食物——人类的总量不多,又不是显著的VD来源,因此分值为零。
根据书中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开列出如下表格:
统计表明,胜利者的VD分值(均值3.4,标准差0.5)显著高于失败者的分值(均值0.2,标准差0.4),P<0.001。这可能表明,维生素D缺乏症以及它伴随的钙吸收不良、骨骼发育不全可能在好人获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难怪好人总是寡不敌众但总是以一当十。
猜猜谁会赢。
作者在最后指出,遗憾的是,好人和胜利者之间有完全相关性,因此不能将之确立为独立事件。此外因为无法获得系统的食谱历史,因此可能存在报告偏差。该领域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研究,如有可能应考虑双盲对照干预实验。
气候学:魔多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如果萨茹曼砍倒了一平方公里范冈森林作为工业燃料,其碳足迹是多少?矮人的宝石矿额外释放了多少甲烷?平均每只成年树人能储存多少碳?
日前布里斯托大学网站上刊出了一篇论文,署名褐袍拉达加斯特(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环境科学家)。他将地球的气候模型(就是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所使用的那种)运用到了中土大陆上,成功模拟出了其上的气候分布。
整个艾达世界的地貌。“中土”是其中红框的部分。
他的模型做出了如下的判断:
霍比特人居住的夏尔的气候类似于英国南部,气温凉爽、降雨充沛;
雾山东部的雨影效应带来了一段干旱区,阻碍了幽暗密林的西扩;
中土降雨量模型
魔多大地(“荒凉废土,到处是火焰、灰烬和尘埃”)的气候类似于洛杉矶;
中土气温模型
精灵之所以从灰港出发,是因为那里的盛行风正适合他们西去旅途;
中土盛行风向模型
如无人类、矮人和精灵活动影响,中土大陆应当广布大片森林(但是由于中土树木有四处漫游的习惯,该预测可信度有限)。
这篇论文以通用语、精灵语和矮人语三种语言写就,已经刊登在布里斯托大学官方网页上,预计将择日在《霍比特民俗期刊》(J. Hobbitlore)上发表。
精灵语版本
矮人语版本
这些研究很神(gui)奇(yi)吧。确实,科学是严肃的行当,但这不妨碍科学家们有时候轻松一下。历史上这样的神论文还有很多,请看那些神一样的论文。
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树人是树还是人?为什么甘道夫是个老头子?
关于《霍比特人》、《魔戒》,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快来这里向果壳网友提问,只要你的问题足够有趣,就会获得果壳与果壳网友的解答:
《霍比特人》的科学梗
关于《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还有哪些科学话题?一起来看看果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