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今日出版了增刊“2013 年度亚太地区《自然》杂志论文发表指数 (NPI)”。增刊编辑一致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科学界的主导影响力正在逐步上升。
增刊编辑预测,中国“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逐步成为亚太地区 NPI 的首要贡献者”。中国在 2013 年已经取得不俗进展,中国科学院 (CAS) 首次将东京大学挤下 NPI 学术机构排名的榜首位置。中国科学家也一路高歌猛进,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多于日本或亚太地区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在化学领域,中国同样是区域领导者。
尽管中国增势迅猛,但按照作者单位数量对论文发表数字进行修正后,日本仍是此区域执牛耳者。然而,中国正在缩小差距,依目前速度发展,有可能在 2014 年超过日本。
中科院是一家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下设 100 多个研究中心,在化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在亚太地区遥遥领先。其中,物理研究所 (17%) 和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3%) 为 CAS 的 NPI 论文产量做出了最大贡献。2013 年,中科院在全球百强中排名第 6 位,而在 2012 年的排名则是第 14 位,2011 年为第 23 位。
与中科院的排名增长相应而生的是,2013 年度中国 10 大学术研究机构中,有 9 家机构的年度 NPI 论文产量实现了上升。
中国 10 大学术科研机构包括: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技大学连续第三年位居第二,其优势在于物理科学和化学领域
-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继续各自保持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排名
- 基因组学公司 BGI 华大基因名列第五,排名上升一位。如果以 2009 年数据为基准,BGI 的增长比例超过了所有其他中国科研机构
- 南京大学以第六位的排名跻身 10 强,它在 2013 年的论文产量增加了三倍多,其在《自然物理》杂志的投稿数量在该地区力拔头筹
- 复旦大学攀升两位,位居第七
- 浙江大学下滑一位,排名第八,但论文产量略有增加
-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2013 年的论文产量有所减少,同时排名也从第五下滑到第九。SJTU 的协作努力正在结出硕果;然而,它的大多数论文是与国际科学家联名发表的。
- 香港大学继续保持第十位的排名。
“2013 年度亚太地区《自然》杂志论文发表指数”测量了各个国家地区和各大科研机构这一个日历年以来,在 Nature《自然》品牌 18 大主要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以期管窥亚太地区 2013 年研究现状的全貌。在作为《自然》增刊发表的同时,其所有内容均可以在nature网站上在线浏览。该网站上发布的数据采用 12 个月数据窗口的动态模式,每周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