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准备整肃自己的科学界。4月14日,在日本最高科学政策组织——科学与技术政策理事会(CSPT)举行的会议上,一个8人的委员会小组呼吁树立研究人员的学术诚信,并要求在制度层面上设立一系列针对学术造假的防范与应对措施,以重建公众对科学的信心。
该委员会的主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最近一系列学术不端事件威胁着日本科学研究的根基。”他指出,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仅仅考量个案本身是不足的;相反,他要求CSTP制定一套适应“广阔范围”的应对措施。
学术不端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并对之加以防范的政策却并不完善。近年来,日本发生了多起令人乍舌的学术造假事件:
2000年,日本业余考古学家藤村新一(Fujimura Shinich)往遗迹中埋入石器,随后将这些事先准备好的石器挖掘出来当做人类文明的证据——这一行径被埋伏的记者拍摄了下来。藤村新一二十年多来的“发现”将日本历史虚假地前推了65万年,也毁了一代人的历史教育,教科书需要改写;
藤村新一在考古发掘现场埋入石器伪造考古发现。图片来源:yahoo.com.jp
2009年,东京大学教授塞尔坎·阿尼里尔(Serkan Anilir)被发现伪造了一系列个人学术成就,其中包括谎称他是第一个参加NASA项目的土耳其人——他穿着宇航服的一张照片被发现是假的;
而在2012年,麻醉学者藤井善隆(Fujii Yoshitaka)因学术造假,有超过100篇论文被要求撤稿。这次创纪录的学术丑闻让他20年的职业生涯受到了严重拷问。
藤井善隆的学术造假行为创造了世界记录。图片来源:matometanews.com
这些学者行为不轨的尴尬故事反映了更多问题——它们都指向一个缺乏监督的学术环境,以及同侪之间不愿彼此挑战和质疑的文化背景。这些事件都强调了由于缺乏高层机构来处理这类事件,学术不端行为在日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报道。
在呼吁中,CSPT提及了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正在处理的小保方晴子一案。今年一月,她在《自然》上发表了成体细胞在胁迫下能重编程回到干细胞状态的相关研究。仅仅在几周之内,针对该研究存在错误的各种指控就浮出水面。4月1号,理化学研究所指控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而她最近正在提出上诉。
4月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小保方晴子公开道歉,但是对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示不服,声明不同意撤稿。图片来源:163.com
虽然现在仍不清楚日本将如何回应CSPT的呼吁,但是他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成立一个与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类似的机构。这样的机构能够系统化地处理有关学术造假以及学术不端的指控,并且创造一个对举报人友好的环境,鼓励他们自告奋勇地揭发学术不端行为。建立这种机构的需求已经在《自然》之前刊出的文章中被多次提及。
研究者现在要处理比以前更加多的数据,要评价某个行为是否学术不端,往往涉及到区分有问题的数据是出于蓄意欺骗抑或只是草率马虎。有鉴于此,日本机构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增强研究人员对研究数据管理的责任意识。无论CSPT的呼吁会得到怎样的回应,有关应对以及防范学术不端的问题早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信息来源:Agency for change:Japan’s proposed reforms to science monitoring are welcome but long overdue. Nature
推荐阅读
- 新年新突破:日本研究者发现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新方式
- 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突破性研究正在被审查
-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回应对小保方晴子研究的质疑
- 小保方晴子《自然》论文被呼吁撤回
- RIKEN公布小保方晴子研究的中期调查报告
- 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制备技术的可重复性跟进
- 小保方晴子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道歉但不服调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