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o238/编译)你肯定有过这种经历。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面试或者汇报,准备的内容似乎已经融会贯通。然而到了现场,脑中一片空白,记住的东西突然忘光了。
而且越紧张,就越是想不起来……只能尴尬地坐(站)在那里,欲哭无泪。
图片来源:pixabay
同一个脑子,为什么临场就不好使了呢?
同一个脑子,不同的反应
这是因为准备时的我们舒适放松,而临场却内心紧张,这就影响了大脑里几个区域的功能发挥,主要涉及三个脑区:
首先是能调节压力激素的下丘脑。这个杏仁大小的结构是连接情绪与肢体感知的桥梁。简单来说,这部分大脑紧密联系着内分泌系统,决定了送向身体各部位的激素种类与多少。
第二个是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海马体形似海马,在人的大脑两侧各有一个。对于学习和信息检索,这个结构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扇记忆大门,所有信息进出大脑都必须经过海马体。
第三个区域是眼睛后面的前额叶皮质,是让你冷静、理性的那部分大脑。所有使你能称得上人的品质,几乎都由它控制,包括工作记忆(保存、操纵信息的能力)、冲动控制(阻止有害的行为)、决策(在几个可能性中选择恰当的应对)等等。
而高压环境触发的一系列脑化学反应将损害记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脑中空白是怎么发生的?
举例来说,在背书或准备讲稿时的你处于安定的低风险环境。也许你坐在图书馆或咖啡厅,吹着空调,手边是最喜欢的饮料,脑垂体减缓了几个关键压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掌管学习与记忆的海马体和理性的前额叶皮质畅通无阻地发挥功能。这时,你可以有逻辑地想事情,称为“冷认知”(cold cognition)。
但是,当身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的考场或报告厅,你的思考过程可能是非逻辑性的、受情绪驱动的。这称为“热认知”(hot cognition),通常由明确威胁或高压环境触发。
面临一场考验,可能会出现如下想法:
“如果我考试挂了,我就上不了好学校。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钱还被嫌弃,最后会身无分文地孤独终老……”
“刚才的问题我没准备,那个面试官好像瞪了我一眼,我是不是答得很蠢,是不是这次没希望了……”
有了过度思考,不奇怪为什么一场测试或演讲会被当成威胁。当感知到一个威胁,下丘脑将刺激若干压力激素的合成,其中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
接着,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进入前额叶皮质,抑制神经功能并破坏有效交流。这个损害将清空你的工作记忆,阻止理性的、有逻辑的前额叶皮质影响其他脑区。
同时,高水平的皮质醇进入海马体,这不但会打断海马体的激活模式,如果时间够长还会杀死这里的神经元。这将阻拦我们对旧记忆的访问,歪曲认知和新记忆存储。
简言之,当你把考试、面试、报告当成一个威胁,触发应激反应,工作记忆就没了,回忆机制也被打断了。受下丘脑(和其他几个皮质下区域)驱动,情绪化的认知模式取代了由前额叶皮质控制的理性认知模式。这个过程会让人脑中空白,难以从事有逻辑的认知活动。
有救吗?
好消息是,你可以做些什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图片来源:pixabay
首先要考虑减压:试着不把考验当成威胁。如果你身处面试或演讲,可以开点自己的小玩笑(比如“我忘了喝今天的咖啡”之类的)缓解焦虑,或者把对方的问题换个说法复述一遍,给自己多争取些应答时间,增加互动;如果是一场重要考试,试着深呼吸让自己放松,明白要克服的障碍是焦虑而不是试题本身。这些应对可以帮助缓解应激反应,让人重新进入理性思考状态。
另一点是准备。不仅要充分准备,还要再有压力的环境下练习。这就是为什么军队会在模拟战斗情境中训练新兵,这样才能确保在他们未来任务中保持冷静。类似的场合经历得越多,便越不可能被当做威胁。
一句话,试着把自己放在类似临场的状态里准备考试和演讲,这样能让你在场上更冷静、更清醒。
(编辑:Ent)
题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