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978
需用时 03:57
顿顿吃龙虾,奴隶们都要起义了!

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又俗称波士顿龙虾、缅因龙虾,英文俗名American lobster,隶属于十足目海螯虾科螯龙虾属。虽然名字中带有“龙虾”二字,但真正意义上的“龙虾”特指龙虾属物种,所以美洲螯龙虾其实并不属于龙虾。

有一对彪悍大螯

美洲螯龙虾的前三对步足都呈螯状,第一对步足演化为一对超大螯,体表的“铠甲”光滑锃亮,触须较短。大多为橄榄绿或褐色,纯黑和红褐色的个体也并不少见,甚至还有罕见的蓝色和黄色个体,体长一般为20~60cm,最大的美洲螯龙虾重达20.14kg,从尾部到大螯尖端长达1.06m。

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图片:123rf.com.cn

不同颜色的个体。图片:earthporm.com

美洲螯龙虾主要分布于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尤其是加拿大纽芬兰、拉布拉多和美国缅因州,它们喜欢栖息于浅海的岩礁中或在沙砾质海底生活,主要以贝类、鱼类和其它小型甲壳类生物为食。值得说明的是,波士顿几乎不产龙虾,真正盛产龙虾的是美国缅因州,人们俗称波龙只因波士顿是美国龙虾最大的集散地。

根据产地,人们还是更习惯叫它们缅因龙虾或加拿大龙虾。图片:123rf.com.cn

美洲螯龙虾还有个远房大表哥,螯龙虾属的另一个种,欧洲螯龙虾(Homarus gammarus),又叫欧洲蓝龙,英文名European lobster。它主要分布于东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体型和美洲螯龙虾相仿,体表多为美丽的深蓝色并带有金黄色斑纹。

欧洲螯龙虾。图片:wikiwand.com

欧洲螯龙虾肉质较美洲螯龙虾更细腻,生长周期很长,并且产量要比美螯低很多,所以相对稀有和昂贵,常常出现在高大上的法餐里,所以又俗称法国蓝龙。英国、法国和冰岛是出产欧洲螯龙虾最多的国家。

长寿的美洲螯龙虾

霸气威武的美洲螯龙虾有着小清新的童年和漫长的生命历程,之前介绍斑节对虾时就提到过,美洲螯龙虾属于十足目的腹胚亚目,也就是雌性会有抱卵行为。

密恐预警

点击空白处查看图片

抱卵的美洲螯龙虾。图片:yrikers.blogspot.com

点击空白处查看图片

雌性泳足下即将孵化的受精卵。图片:yrikers.blogspot.com

刚孵化出的螯龙虾幼体呈半透明,有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棘刺,它们漂浮于近水面处以浮游生物为食,多次蜕壳后长成约12毫米长的相似于成年龙虾外形的幼体,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2周时间。

孵化不久的螯龙虾幼体。图片:dailymail.co.uk

幼虾随后便潜入水底的礁石缝隙中继续生活,出生的第一年,它将经历大约10次换壳,幼年时一年蜕壳2~3 次,成年后一年只蜕壳一次甚至几年蜕壳一次,美洲螯龙虾从幼体长至成年需要至少6~8年的时间。

成年的美洲螯龙虾。图片:123rf.com.cn

生活于低温海域的美洲螯龙虾大约7~10年才长一磅肉,相对于普通经济水产,这个生长周期实在有些漫长,所以人工养殖虽然是可行的,但较传统捕捞方式要昂贵得多,所以几乎依赖网箱野捕,国内市场上的美螯其实大多产自加拿大。美洲螯龙虾的寿命相当长,一般可以活超过50年,如果没有污染和捕捞,还能活得更久。

捕捞螯龙虾的网箱。图片:shutterstock.com

美洲螯龙虾的一生都处在蜕壳生长的循环中,这包含三个阶段:蜕壳前准备期(4个月左右)、蜕壳(半小时)、蜕壳后恢复期(4~8个月)。软壳龙虾是指换壳后不久捕捞上来的龙虾,硬壳龙虾则是换壳前捕捞上来的龙虾,虽然新换的壳被称作软壳,但只是比换壳之前软一些而已。硬壳龙虾的肉质比软壳龙虾更加饱满,也更耐长途运输。

也曾遭人嫌弃

17世纪的英国殖民者,穿越大西洋抵达新大陆,常常为当地食物匮乏而抓狂,为了挺过寒冬,只能被迫吃一些海鲜,尤其是美洲螯龙虾(我靠,好委屈的样子)。因为带刺的鱼类和带壳的龙虾并不是当年英国人习惯的食物,当然那时候的烹饪方式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水煮。

那时北美东岸的龙虾极多,一位名叫William Wood的英国历史学家描述:在盛产龙虾的季节里,偶有巨浪,被冲到岸边的龙虾可以堆到2英尺高,犹如海里的蟑螂……

脑补一下那场景。图片:123rf.com.cn

随着殖民者在新大陆势力的扩张,龙虾变成了囚犯和穷人被迫的选择,那些被逼着天天吃龙虾的契约工人们,终于通过罢工和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抗争到底。于是,他们要求在合约里注明,一周吃龙虾的次数,绝对不能超过3次。(好吧,放着我来......)

1891年发明的龙虾罐头。图片:PUBLIC DOMAIN

随之二战爆发,几乎所有的日常食物都需要按照配给制,龙虾却不在限制名单。以至于人们饿起来都愿意去买龙虾这样的食物。战争结束后,龙虾彻底摆脱了低贱的名声,成为了上得了台面的美食。

风靡世界的海鲜logo

美洲螯龙虾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白色的大块的龙虾尾肉,而头部巨大的肝胰腺,富含胆固醇,风味十足,常常被当做虾黄儿。

肉质饱满的美洲螯龙虾。图片:shutterstock.com

除此之外就是那对大螯,常常可以占据体重的1/3以上,虾螯长时间活动需要大量慢速红肌纤,虽然口感比不上虾尾细腻,但味道却更浓郁。

虾螯海鲜汤。图片:123rf.com.cn

美洲螯龙虾是北美人民的传统食物,一般用海水或淡盐水煮熟后切成两半,洒上柠檬汁或抹上奶油就可上桌。涂上黄油撒上胡椒粒后炭烤或油炸味道也很好,虾肉加热后散发出类似炒坚果的芬芳,这种香味来自于游离的氨基酸和糖类生产的吡嗪和咪唑类物质。

炸龙虾尾。图片:suhtterstock.com

龙虾肉和清淡的淀粉类食物的搭配是永恒的经典,例如龙虾烩饭、龙虾意面等等。我们在超市也常能买到冷冻的加拿大龙虾,这些龙虾被捕捞上来后立刻送到加工厂,快速用盐水煮熟后放入淡水中清洗再放入盐水中浸泡,之后套上网袋,称重并按规格分级后送入急冻室,急冻后的熟龙虾,放在冰水中瞬间浸泡,挂上冰衣,再进行封装。

龙虾意面。图片:123rf.com.cn

龙虾烩饭。图片:shutterstock.com

美洲螯龙虾从曾经低贱、无人问津的食材,摇身变成如今大红大紫、风靡全球的美食,这俨然就是一个食物的励志故事。

符合美国人气质的龙虾三明治。图片:123rf.com.cn

本文是“餐桌”物种日历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萨鱼。

 美味的虾在这里 

小龙虾 | 皮皮虾 | 南极磷虾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01-2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