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080
需用时 04:09
写出震撼人心的科普文?你也可以做到

恐龙的一小部分变成石油

石油的一小部分炼成塑料

塑料的一小部分做成恐龙

来自恐龙

终将归于恐龙


by: Ent, 拇姬


怎样才能写出这样震撼人心的文字,用来准确地传播科学知识?日历娘的好伙伴科学松鼠会决定带领大家向前迈出一小步,是的,含金量极高的《科学传播公开课》马上就要开始授课了!

这是一门什么课?

科学传播重要吗?当然!

从成立到现在,科学松鼠会的愿景从未改变:让科学流行起来——但我们知道,说易行难。

科学这枚可口而难剥的坚果,从象牙塔到大众的传播过程,每个关卡都充满不确定。而媒体人,就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把关人。

科学传播如此重要,科学松鼠会愿与你一道为之添砖加瓦。为此,我们邀请到了程东红、贾鹤鹏这两位资深科学传播者,和徐来、白鸟、Ent、吴欧、色人以及方弦这六位科学松鼠会成员担纲讲师,策划制作了科学松鼠会第一期线上课程:科学传播公开课,借此分享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经验、技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如何报名?

如果在了解课程主题、受众、课程考核方式等信息前,你已经好不犹豫的决定加入课程,可通过以下方法(任选其一)完成报名:

1、手机微信端: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课程页面→如已有“学堂在线”账户,可直接登录;如没有账户,可选择授权微信登录,登陆之后,点击“加入课程”,即为报名成功,等待开课通知(邮件和学堂在线站内信都会发送)

注:使用微信授权登陆报名的用户,强烈建议您尽快填写常用邮箱,以便接收开课通知等重要信息。

2、桌面或网页微信客户端: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

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songshuhui+SSH001+_/about

登陆“学堂在线”账号后(没有账号需注册新账号),点击“加入课程”,即为报名成功,等待开课通知(邮件和学堂在线站内信都会发送)。

还在犹豫?以下问答,或可解答您的疑虑。

更详细的信息

课程将聚焦于如下八个主题:

  • 科学传播重要吗,为什么?

  • 科学传播参与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避开哪些陷阱?

  • 科学传播在社会化传播视野下该怎么做?

  • 科学传播本身的科学规律是?

  • 科学新闻报道有什么特殊性?

  • 科研人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如何同科学家打交道?

  • 值得任何人了解甚至掌握的科学思维有?

我不是媒体记者,可以来学这门课吗?

  • 可以。任何认为自己工作与科学传播有交集的人,或者仅仅是想要了解“科学传播”这一话题的人们,都可能通过这门课习得知识和技能。换句话说:避免科学传播中的偏差和错误,找到可靠的信源,写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内容——如果你有这样的需要,那么就是目标用户。

再详细介绍一下讲师?

讲师由科学松鼠会成员和外部专家构成,他们将会从理论到实践,详细讨论自己擅长的领域:

  • 程东红,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 白鸟,科学松鼠会成员,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污染生态学

  • 徐来,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主编

  • 贾鹤鹏,知名科学记者与科学传播学者,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原总编辑、主任编辑,目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系攻读博士学位

  • Ent,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科学编辑

  • 色人,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博士后,研究领域为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

  • 吴欧,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编辑部总监/科学人主编

  • 方弦,科学松鼠会成员,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和波尔多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组合数学

科学松鼠会为什么要做这么一门课?

  • 科学松鼠会是中文世界最大的科学传播NGO。自成立以来,科学松鼠会一直以推动中文世界科学传播事业发展为己任。通过这样一套课程,科学松鼠会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学传播,并发掘更多对科学传播有兴趣、有能力并有意愿从事科学传播的人士,进阶接受“科学松鼠会导师团”的训练,由此吸纳新的成员。

课程开始时间?所需时长?考核方式?

  • 课程将于3月16日开始;

  • 课程将持续8-9周,2小节/每周;学习课程视频和完成配套练习预计所需时间分别为:1小时/周、2小时/周

  • 课程将有配套实践练习。如学员高质量完成练习,并有兴趣,将得到科学松鼠会导师团的进阶训练,获得成为科学松鼠会正式成员的机会。

报名前,你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 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大量的学习、练习、分析与总结。科学传播也不例外。在这套课程中,观看课程视频后,除了完成配套实践练习外,有余力的学员将面临大量的课外推荐阅读材料,所付诸的时间和成本越高,学员收益也将越大。

最后,请每一位讲师讲一句话吧,是的,他们只能剧透一句:

  • 科学和技术现在如果只是掌握在从事这件事的人手里面,其他人完全不知道,这是不公平的。——程东红

  • 如果我们承认科学传播首先是传播的话,那么很显然科学传播要遵循传播的基本规则,同时它要使用到的是传播的基本技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玩不转传播媒介的话,那么这个人、这个团队,是玩不转科学传播本身的。——徐来

  • 科学传播的过程与权力密不可分,权力不仅包括政治权力,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贾鹤鹏

  • 采访怕的是什么?他讲的,你都没听懂,还不好意思打断他。——吴欧

  • 什么样子的文章能够叫做一篇好的科研论文呢?第一它需要如实的呈现你的数据和结果;第二必须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然后需要详细的讨论研究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不能只选择性的把好的那一部分呈现出来;第四是客观的根据数据做出结论;最后就是提供未来的研究方向。——色人

  • 一个合格的科普作者,有责任掌握查询期刊、获得文献的能力。——白鸟

  • 最终人所创造的科学的这个东西,一半反应了这个世界本身的运行方式,另一半则反应了人类自己。——Ent

  • 成语里边所说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其实也可以说是对回归平均这种现象的一种概括。——方弦

最后的最后

  • 这是科学松鼠会推出的第一门线上课程,感谢“爱佑慈善基金会”为课程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支持,感谢“学堂在线”、“MOOC学院”提供的平台支持,并特别感谢“果壳TV”提供的强力技术支持。

  • 感谢每一位在课程制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朋友,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愿景已经更加清晰,可以说,我们因此离未来又近了一点。

The End

发布于2016-03-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