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678
需用时 01:21
你绝对能一眼认出来的菊科植物——牛膝菊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也叫辣子草,是菊科牛膝菊属的常见杂草,是一种原产南美的入侵植物。虽然它是菊科的,但跟飞蓬啦紫菀啦这些搞昏头的东西不一样,它的辨识度相当高,基本不会认错,即使它的花很小。


牛膝菊的花序有4-5个白色的舌状花,舌片先端三裂,像五把白色塑料小叉子镶在黄色的管状花上。有种特殊的超现实萌感。又好像杏仁片插在芒果黑莓沙冰上,看起来很好吃。



图片来源florapittsburghensis.wordpress.com


图片来源www.e-herbar.net


1776年,牛膝菊被从秘鲁带到英国的邱园,这是牛膝菊第一次来到旧大陆,随即迅速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扩散开来。其属名Galinsoga是为了纪念西班牙医师、马德里园林植物学创始人Ignacio Mariano Martinez de Galinsoga(名字好长)。或许是因为牛膝菊的扩散性较强,或许是因为它南美风格的口感,在英国它有个较流行的名字叫“无畏战士”(gallant soldiers),有时候又被称为“女王的战士”(soldiers of the Queen)。可见英国人的脑洞和女王情结。


在牛膝菊的老家南美,它经常被作为香料植物,哥伦比亚称之为“guasca”,用在沙拉里,或者用在一种叫Ajiaco的汤里。



Ajiaco汤里疑似牛膝菊叶子的东西(图片仅供参考,不确定物种)图片来源thedepanneur.ca

牛膝菊传入我国的时间不祥,有一种说法是1915年在云南和四川首次被发现,那么今年也就是它在中国的第一个百岁寿辰了,不过我们不打算恭喜它,牛膝菊具备入侵植物的大部分特点:种子量大、无休眠或休眠程度低,生长迅速,适应大多数环境,会和其他植物竞争营养,对一些作物具有化感作用,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这些特点使牛膝菊成为危害较大的恶性杂草。网上的很多近期论文里仍然还写牛膝菊只分布西南地区,其实它的足迹早就踏遍全国了。我所在的华东地区就很常见,不过没什么人吃它,希望吃过的童鞋来谈一谈口感。



德国画家、雕刻家Jacob sturm所绘牛膝菊,辨识度不高。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作者良心手绘牛膝菊,辨识度很高。




公众号ID:guokrpac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
带你重新发现你的城市。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本文来自果壳网物种日历,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5-10-2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