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货研究所
2353
需用时 04:42
七夕还得吃饺子?你们北方人是要过年吗?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也被当做中国传统的情(虐)人(狗)节。中国人过节,最离不开的是吃,无论是庄严的祭祀大典还是民间的欢庆节日,总有花样繁多的食物。今天七夕除了塞狗粮,大家都会吃点啥?


吃饺子呀!(啥???你们北方人还有没有点创新啊摔!)



我没骗你,七夕真的真的有地方要吃饺子的!


01

 古 人 在 七 夕 吃 点 啥 ?

/ 各地风俗不一,但真有吃饺子的 /


七夕又叫做乞巧节,传说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一年一次的相逢。织女是天女,主司瓜果、丝帛和珍宝。乞巧节的食俗主要是摆设“巧果筵”,包括花糕、花点、花瓜、花果。还要盛陈美酒、菜肴于庭中,这些用来祭祀织女,礼毕就可以自己吃和送人。新鲜水果都是当季时新的,干果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


明人仿仇英《汉宫乞巧图》

 

  • 吃巧果

花糕和花点也就是巧果(乞巧果子),这是流传最广的七夕食物,有白面和米面的,有炉烤和油炸的,有圆饼和梭形(织女的织布梭)的,花样有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的,各地风俗不一。


在《东京梦华录》里,称为“笑靥儿(两人相会笑靥如花)”、“果食花样”,图案则有捺香和方胜等。宋朝街市出售的七夕巧果,先把白糖放入锅中化为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于案上擀薄,晾凉后再用刀切成长方块,最后折成梭形巧果胚,入油炸成金黄即可。浙江一带的巧果则是用面粉制成各式小物,用油炸熟。晚宴时在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和红菱等。


巧果 | sdaxue.com

 

  • 雕花瓜

把金瓜、葫芦、水果雕成奇花异鸟,或者在瓜皮表面上浮雕图案。手巧的姑娘就可以趁此机会大展身手。


花瓜 | bbs.tiexue.net

 

  • 巧食、巧巧饭、巧饼

古代民间祭拜完织女,用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做节日食物,统称为巧食。


山东鄄城、曹县一带则吃巧巧饭、包饺子(北方人真的是什么节都离不开饺子_(:з)∠)_),七个要好的姑娘凑在一起包饺子,包进去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吃到铜钱的生财、吃到针的手巧(吃到针,真的不怕扎吗?又不是容嬷嬷......)、吃到枣的很快婚嫁。河南新乡一带的姑娘也会包饺子、烙饼、摆面条汤和新鲜瓜果,数目都是七,来祈求织女送巧。


北方节日杠把子食物,饺子!| en.wikipedia.org | Bioniclepluslotr 

 

山东胶东一带,姑娘们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样的饼馍食品,称作巧饼。福建邵武地区,七夕节也做面饼,亦称为巧饼。


巧饼 | xici.net


  • 巧人、巧酥

在不少民间的糕点铺,师傅做一些织女形象的酥饼,俗称为巧人、巧酥,卖的时候叫“送巧人”。浙江玉环现在卖的巧酥,用油酥面包上豆沙馅、五仁馅、蛋黄馅、水果馅、香肠馅等,用烤箱烤熟。


巧酥 | yhnews.zjol.com.cn


  • 汤饼

《风土纪》中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今北人唯设汤饼,无复有糜。”西晋以前,七夕的食物是糜粥,西晋以后变成了汤饼。

 

  • 油饭

福建厦门地区,除了用鲜花和瓜果祭拜之外,还做油饭和“七娘妈亭”来祭织女,因为当地人认为她是婴儿的保护神。祭礼完毕,把“七娘妈亭”焚化,吃油饭可得织女神保佑。闽南还有习俗要在七夕这一天吃石榴,煮蛋、肉和红糖糯米饭,来驱虫防瘟疫。


油饭 | 豆果美食网网友ロ琴記憶 


  • 杀鸡

浙江金华一带,家家户户在七夕这一天杀鸡,希望没有公鸡报晓,牛郎和织女就永远不分离。

 

  • 咬巧

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吃各种土产小吃,特别是菱角,称为咬巧,还会吃花生和枣子。


02

 七夕原本是未婚女性的节日 

/ 咋就变成情人节了呢?/


七夕节的庆典,原本不是用来虐狗的,而是未婚单身姑娘的盛大节日,七夕的雏形跟朝朝暮暮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反而有一本正经的文化基因。


七夕叫做乞巧节、女儿节,乞巧的习俗最早始于西汉宫廷,宫女们用彩线穿针乞巧,宫女是不提倡自由恋爱的,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求女子巧慧,是未婚姑娘的专属节日。


而到了东汉,《风俗演义》出现了“织女七夕当渡河的记载,而七夕后,喜鹊都无缘无故秃顶没毛了,都是因为搭桥的!在《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文人一多情就喜欢胡说八道有感而发,于是两颗星星喜结连理,牛郎和织女从此在七夕夜搭鹊桥跨天河来相会。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经过民间的衍化和传承,到了晋代,七夕的风俗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基本定型,在《荆楚岁时记》中被完整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要穿七孔针摆瓜果乞巧。唐代在宫廷中专设乞巧楼,陈设瓜果酒炙,举行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七夕节日被著于政令,成为朝廷和后宫的例行公事,民间也纷纷效仿。


桐荫乞巧

 

从历代宫廷传入民间的七夕节,逐渐被加入了爱情、家庭的更多内涵,妇女们希望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聪慧可人,祈求如意郎君美满姻缘,期盼多子多福家庭和睦。


除了中国本土,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着七夕的传统。在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七夕传说和乞巧节经由古代朝鲜传去了日本。孝谦天皇(749-758)在天平胜宝七年(755年)的记事中记载了最早的七夕乞巧活动,院内铺长席,置案几,上供香和鲜花,摆点心、梨、桃、酒、黄豆、茄子、鲍鱼等,另一案几上则摆着一枚上面扎着五色彩线穿过的七孔针的构树叶(日本供神的神木),来向神灵祈愿。


东京大神宮拜殿內举行祭祀“織姫的七夕祈愿祭


在江户时代,七夕节成为了国家的法定节日,同时从宫廷内部和武家举行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普通民间祭祀活动,祭品还是蔬菜、鱼类、水果等,乐器、香花和荷叶是必不可少的,还出现了竹饰,人们给带有竹叶的竹竿上装饰五色纸条(祈愿条)、长条诗笺和飘带旗,在节日里祈福请愿,去污除秽。后来明治维新,七夕法定节日被废除,祭祀习俗被淡忘,但不少民间的七夕习俗被保留了下来,部分地方仍会举办七夕节庆活动。


仙台七夕祭就是这样演变而来 | hanfu.hk

 

七夕节,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古人的乞巧求福,到现代的情人节,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天一夜都讲不完,本文只讲了一小部分的食俗,毕竟在吃货的眼中,甭管过什么节都是要吃的,所以你今天是吃饺子、巧果还是狗粮?_(:з)∠)_


参考资料:


[1] 《人间有味是清欢》,李代广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传承与跨越——中日当代社会文化研究》,侯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 《中国传统节日与地域特色》,梁林山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4] 《厦门饮食》,石文年,鹭江出版社,1998

[5] 《南方传统节日和楚文化》,巫瑞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




文章里的有些风俗已经失传,有些还在继续。在你的家乡,七夕吃什么?

今天你打算吃什么?(反正所长吃了饺子!


 你 可 能 还 会 喜 欢 


大S独家剥虾大法,却在这种虾面前栽跟头了

听说吃这种东西一定要躲着猫!

淡水虹鳟终于成功打入海水三文鱼团体?会对我们有啥影响?

为什么有的人品尝美食会吃出高潮的感觉?


 关 注 所 长 

 不 再 错 过 好 文 章 

/ 苹果用户如何不再错过所长 /

/ 安卓用户如何不再错过所长 /

加了星标/置顶了“吃货研究所”,再也不怕错过所长的推送啦!


本文来自果壳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别喂狗粮了,点个赞吧!


你的七夕晚餐是什么?

戳阅读原文加入所长的吃货交流群来晒图吧!

The End

发布于2018-08-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