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货研究所
1659
需用时 03:19
标注了“低脂”和“无糖”的就是健康食品?


不减肥,徒伤悲的三月又到了!很多人都会开始注意饮食,特地选择低脂、低糖的食物,以期望可以在露肉的时候看起来更美。但是标注低脂、无糖等概念的食物,真的就能让你摄入的热量更少吗?所长请来了科学松鼠会的大神云无心,来帮大家避开坑。


低脂、无糖是什么意思?

“低脂”“无脂”和“低糖”“无糖”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类型。四个概念在国家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脂”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不超过0.5克,“低脂”是指100克固体食物中脂肪不超过3克,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不超过1.5克;“无糖”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中所含的糖不超过0.5克,而“低糖”则是不超过5克。


图:webuzzy.com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糖”并不仅仅是蔗糖,而是指所有单糖和双糖的总称。除了蔗糖,常见的还有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蜂蜜和高果糖浆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是国标中所说的“糖”。


而且,“低糖”“无糖”也并不针对加进去的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需要计算在内。比如说,桔子汁或者苹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达10%左右,即便是“100%,无添加”,糖含量也大大超过“低糖”“无糖”的规定。


低脂、无糖就长不胖?

长胖的原因不是吃了高糖或者高脂的食品,而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过多,超出了消耗的热量。“无脂”和“无糖”,并不一定保证热量就低。关键是,“无脂”“无糖”之后,食物里面代替糖和脂的是什么成分。


图:home.ifeng.com

糖在食物中主要是产生甜味,此外有一些食品中需要它改善食物的质感。如果不用糖,或者减少了糖的使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甜味如何解决?是把它变成不甜的,还是使用甜味剂代替?


如果使用甜味剂,的确可以避免糖的使用。比如许多乳饮料,使用甜味剂产生一部分甜味,把糖含量降低到5%,从而可以宣称“低糖”。这对于减少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帮助。比如,糖对牙齿的腐蚀,果糖(包括蔗糖、蜂蜜以及高果糖浆等)带来的代谢问题,也都可以避免。


图:gigacircle.com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食品饮料就有多么健康。用甜味剂代替糖对于饮料来说容易操作,但对固体食物,就还需要考虑不用糖之后,固体用什么来填充。


食物中的宏观成分,除了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和脂肪。如果是用脂肪来代替,那么不过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用蛋白质来代替,在营养上倒是不错,不过在价格和口味上都会完全不同。碳水化合物中,糖的分子小,结构简单。如果用淀粉或者淀粉糊精来代替糖,只是在升糖指数方面有一些优势,对于减肥也没有什么帮助。用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对减肥倒是有所帮助,甚至还能获得其他的健康价值,但是膳食纤维在食物中的加工性能跟糖相比相差太大,真要取代起来并不容易。


图:news.120ask.com

脂肪以热量高著称,不管是脂肪总量还是饱和脂肪量,都推荐进行限制。一般而言,脂肪主要存在于固体或者半固体食物中,比如蛋糕、酸奶、甜点等等。“低脂”“无脂”是否更健康,取决于替代它们的是什么。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中,一类是用淀粉糊精等碳水化合物来代替。跟脂肪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还有一类是用食品胶来代替,多数食品胶是膳食纤维,有一些是蛋白质。总的来说,这样的替代对口感会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健康的影响还是相当正面的。


“有什么”才是关键

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减少“不健康”的食品成分越来越成为卖点。“无脂”“无糖”“低盐”“无反式脂肪”“无防腐剂”“无胆固醇”等等,都很具有市场号召力。在国家标准中,也肯定了这些用语,并且对它们的使用进行了规范。


大体而言,符合规范的这些食品,都会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是食品配方中的常态。没有了这样,就得用那样来代替。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无”了之后的替代品,是不是比“无”的那种成分更有健康?


图:thinkprogress.org

的确有许更多更“健康”的取代。比如前面提到的用食品胶来取代脂肪而实现“无脂”,用氯化钾来取代氯化钠实现“低盐”,用植物油来取代动物油而实现“无胆固醇”,都是这样的例子。


有的“无”就主要是营销噱头。比如“无添加糖”,但是用“天然”含糖量高的原料。或者“无防腐剂”,但用高盐来实现防腐作用。


图:m.webmd.com

对于普通消费者,并不是望文生义就能分辨这些宣称是否货真价实有利健康。不妨把“无什么”作为参考,更重要的是去看看营养标签,搞清楚“无XX”之后,“有什么”才是关键。


所长说


不要盲目迷信低脂、无糖这种标示。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很多糖的包装上,会特地标出“没有脂肪”……你可是糖诶……你有脂肪才奇怪吧……


本文来自科学松鼠会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科学松鼠会

ID:squirrelclub

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

推荐优秀科学传播个人和机构

我们愿意做科学传播行业的孵化器


科学松鼠会:成立于2008年4月,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目前有正式成员(松鼠)120余人,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让科学流行起来”。

The End

发布于2016-03-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