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144
需用时 04:17
即使是一根烟的功夫,影响也是深远的

刚刚过去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草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无人数的健康。而近年来,电子烟的“流行”也将这种影响伸向了更多、更年轻的群体。果壳的文章已经对此作出了分析。

实际上,烟草——这种植物——本身对人类产生影响,由来已久。

碧椀冰浆潋滟开,肆筵先已戒深杯。

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这一首应制诗,为康熙年间人所作,歌颂康熙皇帝不近烟酒,洁身自好。其背景大约是康熙南巡途径德州,随行大臣里颇有不少烟枪,当着皇帝的面自然不能吞云吐雾,私下里一窝蜂躲起来偷吸,惹得康熙不快按大清律。

紫禁城内及仓库、坛庙等重地严禁吸烟,违者处以革职、带枷、鞭打、流放等,管事者也要罚俸。但南巡途中,烟禁管不着,康熙虽然生气,也只有训斥一顿了事。

其实康熙并非从来都不抽烟,《庭训格言》记载康熙幼时在养母家“颇善吃烟”,但既然当了皇帝,自然要以身作则,这才戒了烟。康熙在八岁登基前,住在紫禁城外,以躲避宫廷天花流行。可见康熙八岁之前就接触了烟草,并且可能有了烟瘾,幸而天花和尼古丁都没能打败他。

烟丝。图片:Svdmolen / wikimedia

自新大陆

烟草属(Nicotiana)包含六十多种植物,原产于美洲、澳洲、南太平洋和非洲西南地区,其中被人类最广泛使用的,就是产于美洲的烟草(N. tabacum)和黄花烟草(N. rustica)。

烟草(N. tabacum)。图片:Jom / Joachim Müllerchen 

盛开的黄花烟草(N. rustica)。图片:Wowbobwow12 / wikimedia

茄科植物普遍含有尼古丁(烟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生物碱,对大部分昆虫有高毒性。烟草属植物的尼古丁含量较高,对人类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且有强烈的成瘾性。

在黄花烟草的原产地墨西哥,烟草的应用可追溯至公元前1400年。印第安人很早就开始吸烟叶,甚至还把它作为货币。当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这种植物迅速引起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关注。

烟草果实。图片:H. Zell / wikimedia

烟草的英文名 tabacco 来自西班牙语 tabaco,而如今的雪茄 cigar 和香烟 cigarette 这两个词,据说都来源于玛雅语“Sikar”。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1559年,西班牙年代记编者 Hernández de Boncalo 奉国王菲利普二世之命,将烟草带回西班牙,这也是烟草首次来到旧大陆。

欧洲人抽烟的图画。图片:Anthony Chute / wikimedia

这批烟草种植于托莱多城郊外的一个叫 Los Cigarrales 的地区,地名来源于西班牙语的蝉(cigarras),因为这个地区的蝉特别多,叫起来特别讨厌,从此西班牙人也把 tabaco 称为 cigarras 了。

这第二种说法比较有趣,也符合烟草的特点,抽烟的人跟鸣叫的蝉一样使人生厌。但要说危害,烟草就比蝉大多了。

1565年,西班牙占领吕宋(今菲律宾),顺便把美洲的烟草也带了过去。巧合的是,菲律宾的土地很适合种烟草。

大约在明万历末年,来往于吕宋和福建、台湾等地的商人,把烟草带入了中国。当时根据烟草的西班牙语名,人们将其音译为淡巴菰、淡肉果、担不归等,也有人以其形态,称之为金丝薰。

花烟草(N. alata)主要用于栽培观赏。图片:Carl E Lewis / ces.ncsu.edu

一杆多用

对于成瘾品,人们的接受程度总是最快的,烟草在传入后的几十年间就遍植中国南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崇祯末期,甚至有“遍处栽种,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风俗顿改。”

世界各国人民都开发出了尺寸、外观、材质不同的管状吸烟工具,如最早印第安人用的仪式烟斗(ceremonial pipe)、欧美的大烟斗、中国的旱烟杆、日本的“Kiseru(煙管)”等等。基于这些烟具,人们又塑造出了许多文学或影视人物经典形象。

位于爱丁堡的福尔摩斯雕塑。图片:Siddharthkrish / wikimedia

其实除了吸烟,烟杆在古代还有其他妙用。在中国,最著名的“烟枪”莫过于纪晓岚了。他在《如是我闻》记载了一个叫胡官山的大夫,年轻时是吴三桂的间谍,到老了仍然身手敏捷。夜间乘船遇到盗贼,这位胡大夫以烟管为武器,瞬间打倒七八人,不过,不是硬碰硬地去砸人,而是倒转烟管,用烟嘴去捅鼻孔。

张国立老师扮演的纪晓岚可谓是深入人心。图片:《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有个形容时间的词叫“一袋烟的功夫” ,其实这个时间不好判断,因为各地抽烟风俗不同,所用的烟具和烟草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大概比“一盏茶”或“一炷香”的时间要短些。

清代雷琳《渔矶漫钞》中记载了叫一个韩晓童的人,能够“烟毕诗成”,别人出题让他作诗,他就把烟点上,抽完一管就把诗作好了。当时的烟草是黄烟,装一管只够抽两三口,大概也就一分钟的功夫吧。

不许人间烟火来

事实上,许多人并非是基于国家经济、民生等方面反感烟草,而是天生讨厌它的气味,以及对身体的伤害。

《烟草谱》记载一位叫汪有堂的人,一辈子不抽烟,说“兰惠至香,有烟而兰惠不香,是夺其香也;屎溺最臭,有烟而屎溺不臭,是臭甚于屎溺也。奈何以清洁肠腑藏彼臭草?”骂得非常粗犷,内涵深厚哲理。

烟草田。图片:Kotoviski / wikimedia

有人说抽烟是自由,是权力,但这是以伤害别人为代价的自由。因为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存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烟民是无辜的,除非他每次抽烟,都要进入一个属于他的完全密封的房间,抽完烟后彻底洗澡洗头,换掉全身衣服,这样才能将对别人的伤害最小化。

或许你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以不同的方式被烟草影响着。图为晒干的烟叶。图片:H. Zell / wikimedia

有人说,现在的香烟不比以前“生猛”。然而事实上,低焦油卷烟并不会更安全,其理论焦油数值不能反映吸烟者吸入有害物质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基于哪种工艺的低焦油卷烟,都只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营销策略而已。

作为曾经参与过低焦油卷烟研发的前研发人员,我尤其熟悉这种营销的文案策划。想要彻底断绝烟草对自己和身边人的伤害,唯有彻底戒烟。

吸烟不止有害自己的健康。图片:Anthony Sanchelli

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说《戒烟公司》描述了一个帮客户戒烟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签约,公司会对客户进行终生监视,如果发现客户抽烟,或是戒烟后体重上升,公司就会逮走客户的家人,施以残酷的肉体虐待。

有98%的客户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戒烟,剩下的2%怎么办呢?只好杀掉了,毕竟死人没法抽烟了嘛。这个公司如同恶魔一般残忍无情,但真正的恶魔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开头那首应制诗,虽是歌功颂德之作,但“不许人间烟火来”一句,尤其符合“世界无烟日”的意义。烟草走向世界已有五百多年,不知下一个五百年,人类是否有望控制住这个恶魔,真正实现“不许人间烟火来”。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霜天蛾。

吸烟不止危害人类健康

<戳这里>看看吸剩下的烟头

如何对生态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05-3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