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去年95后男性美妆销售规模较2015年增长了66.7%,其中面膜和护肤套装是95后男士网购的最爱;而护肤排行前三的需求非常清晰,洁面乳、乳液和面膜占单品购买前三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护肤是女人的事情”到“男人也要用美妆”,仅仅只用了十来年。
图片来源:Keeva Organics
看起来似乎是历史的轮回。
早在在化妆品诞生的十八世纪,香水作为最早的化妆品单品,其实是男人用的。它专属法国宫廷与贵族,是身份的象征。但如果作者也跟风去贴一张“穿高跟鞋的路易十四”的图片,再大谈一番“男色”“女权”,则无法从另一个维度呈现这个事实的本质:
随着对皮肤科学认知的普及和深入,这一切其实是历史的螺旋上升。
Part.1
Skincare is healthcare.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有着跟心脏、膝盖一样的保养需求。
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从一个“老婆化妆台上瓶瓶罐罐看起来都一样”的糙汉子到认真“清洁保湿抗氧化防晒”的精致老腊肉的故事。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无滤镜,无美图。
非常偶然的机会,2014年作者从医疗器械行业转到了化妆品行业。转行数月之后,有一天在整理照片,忽然看到几个月前的那张脸(左,2014)。
当时就震惊了,这真的是几个月前的我?
造成这一切改变的原因,仅仅是几个月以来尝试做了几十年以来未曾尝试过的护肤!另外同时,作者也看到老婆皮肤惊人的转变(照片就不放了),于是从零基础开始寻找原因。
护肤这件事情,一分二来看,有两大需求:
生理需求
为了保持皮肤的健康,抵御外界物理、化学的刺激,皮肤这个人体最大的器官,跟其他器官例如心脏肠胃一样,是需要保养的。
上帝给了皮肤强大的再生功能,但也抵不住青春期的激素,以及万物生长依靠的阳光。年少的时候有青春痘的烦恼,年纪大了色斑皱纹甚至癌变则更是困扰。
图片来源:NHS inform
心理需求
这是温饱以后的高级需求。吃饱穿暖了,自然想要漂亮一点。所以那些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受欢迎。
作者也有一定程度的恋物,喜欢好的设计。在护肤品行业,就体现在好的肤感、舒服的气味、高级的包装、贴心的服务等等方面。
这其实也是一种本能,大脑在主动寻求欣快感,好的感官刺激来源越多(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人越快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维持皮肤基础健康这件事情,是不是因人而异?
Part.2
经常听到的护肤品交流,往往是这么一个开头:
“我是大干皮,这款补水的产品就特别特别的有用。对于油皮来说,不一定有那么好的感受。”
或者说:
“我是敏感皮,用过好多大牌都不行,上脸就刺激。这款产品却很好,用上很舒服,一天下来也不会再觉得刺激。”
云云。
特别流行的皮肤分类方式,一般会分成:
干皮,油皮,敏感皮,混合皮。
这样的分类方法的好处是,易懂,好记。但缺点是没有把色斑和皱纹归纳进来,一旦聊到美白产品或者抗衰产品,又是一套体系。
图片来源:WebMD
所以有人就把四个因素全部考虑进来,建立了一套跨人种跨性别的分类体系:
Leslie Baumann的16种皮肤分型(Skin Type Solutions)。
在这个分类体系下,需要从4个维度来描述一个人的皮肤状态:
干性Dry vs 油性Oil
敏感Sensitive vs 耐受Resistant
色素Pigmented vs 非色素Non-Pigmented
紧致Tight vs 皱纹Wrinkle prone
以下就每个维度稍作解释(基于日常工作经验,非科学仪器检测):
干性 vs 油性
常见干性皮肤的特点是皮肤看上去粗糙不平整,比较暗淡,且容易有小细纹。干性皮肤的人不能使用含皂基的洁面产品,不然面部会干痒刺痛。保湿产品敷上脸就吸收了,普通人用一管,干性皮肤用三管。此外还有粉底上脸不服帖,容易脱妆。
油性皮肤的特点则是油脂分泌旺盛。在正常洁面之后,如果不做任何后续动作,10分钟左右油脂就会分泌出来。如果保湿没有做好,或者遇到运动或紧张的事情,分泌的油脂能吸满三张吸油面纸。他们照相的时候永远是反光点,还容易爆痘痘。
图片来源:CookBook
敏感 vs 耐受
敏感皮肤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先天的敏感肌,表皮很薄,常伴随红脸蛋,对周围环境变化很敏感:起风了,降温了,脸都会感觉到红肿刺痛。后天的敏感皮肤通常是折腾出来的:要么洁面过度,要么面膜敷过度,要么得过皮炎,要么用过奇怪的产品。这类后天的敏感皮肤,通过皮肤修复和保养,是会恢复回去的。
图片来源:New York Skin Solutions
耐受的皮肤比较皮实,任何刺激的产品上脸都没什么感觉,通常也不太需要额外做保湿。往往男性比较容易有这种皮肤。
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折腾,除了天生敏感皮肤,其他人一般都是耐受的。
色素 vs 非色素
色素型皮肤通常对紫外线比较敏感,较强光线下暴晒,皮肤会有痛感。同时皮肤比较容易变黑,容易有雀斑,痘痘发炎之后也容易留下色沉。不过在长期室内工作,或者经过不太有阳光直射的冬天,皮肤会白回去(已经形成的色斑除外)。
非色素型的皮肤在阳光暴晒下容易变红,而不是变黑。高加索人一般都是这种类型。拥有这类皮肤的人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得皮肤癌的概率会更高一点。
图片来源:Women's Health
紧致 vs 皱纹
紧致型的皮肤不太长皱纹,尤其是眼部鱼尾纹,会出现得比皱纹型皮肤更晚一些。这类皮肤的真皮胶原蛋白比较丰富,不太显老。但竖皱纹(例如眉心川字纹)、抬头纹等这类表情纹(鱼尾纹也包括在内)是很难避免的。
皱纹型皮肤通常会在表情纹的基础上,出现其他沟壑,这些都与皮下胶原蛋白流失有关。皱纹型的人通常看起来会比实际年龄更老一些。
综上,根据这4个维度,就可以将皮肤分为16种分型:
图片来源:skintypesolutions.com
很自然的就有对应的护肤品组合推荐:
这样更为细致的分类方式更方便管理同一种类型的皮肤。例如小红书上一位分享者说自己是:
混合型皮肤,T区偏油但其他地方偏干,皮薄所以有些敏感,有些色斑的困扰,但不太有皱纹。
因此她的皮肤类型(很大概率)在DSPT以及OSPT里——干性敏感色素紧致或者油性敏感色素紧致,一下子就缩小了范围。

再比如一位常见的男性,一般是:
油性皮肤(尽管随着年轻增长,会慢慢变成中性),不敏感,挺皮实的。也长些斑,但总体皮肤偏黑看不大出来,除了抬头纹和鱼尾纹(这些都属于动力纹),没太多皱纹。
因而他的皮肤类型(很大概率)为ORPT或者ORNT——油性耐受色素紧致或者油性耐受非色素紧致。
从下图这两种皮肤分型的产品推荐就能看到,这种皮肤类型需要的产品就是最少的——上帝给了你一副好打理的脸,但并不是不需要打理,而是简单捯饬下就好了。
(作者注:真正要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需要经过一套完整的测试,由皮肤科医生结合影像学结果和面诊判断。为描述方便,作者选取的是既往的典型案例。)
Part.3
从16种皮肤分型来看,皮肤健康的管理根本不分性别。然而为什么市场上还有专门的男性护肤线,男性护肤的产品?
其实这纯粹是一种心理需求。
跟所有男性用品一样,男性护肤产品线为了体现男人的虚荣和审美:线条比较硬朗,用色比较简约,品类也相对精简。
但是这几年中性风流行,性冷淡大受欢迎,所以这种设计方向也开始不分男女,而是抛开性别差异,直接切审美。可以看到一些经典的男性护肤品设计,相信也很讨很多女生喜欢。
图片来源:Esquire.com
反过来,也有很多女用产品的设计特别棒。这不禁让作者感慨,为啥男人就一定要被贴上“糙汉子”的标签,使用沾上女生标签(例如护肤)的东西就容易被看成“娘炮”呢?
男性产品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的。毕竟男性也有审美需求,并且有时与女性有明确的差异,因而中性设计或者男性设计才有这么大的市场。
需求端,就是这么个故事。
供给端,则还有别的原因。
做营销,讲究市场细分、人群画像、精准定位。Baumann的16种皮肤分型,其实是非常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市场细分。
营销人总想最高效地接触到自己的目标群体,贴标签是最好的方法。尽管作者不太赞同他们的营销理念,但对于这种极致结果的追求是所有营销人共同的特点。
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造就了现在的市场景象。
Part.4
最后总结一下,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怎样的护肤是适合自己的。欢迎对号入座。
如果有条件,可以完成一套16种分型的测试,更精准地了解自己的皮肤特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尝试(因为有可能给皮肤带来负担)。具体请到离你最近的皮肤科诊所咨询该项目。
这里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护肤的基本步骤。
不太用彩妆,偶尔画个眉描个眼线涂个唇膏的,护肤品使用五步走:
① 清洁
② 功效型精华(美白、抗衰、控油)
③ 保湿精华(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只能做到保湿)
④ 面霜(面霜是必须的,是保湿步骤里不可或缺的一步,因此单拎出来)
⑤ 防晒/隔离(含防晒指数的隔离)
五步走依然嫌多觉得时间不够的人,可以基础三步:清洁,保湿,防晒。保湿建议保留面霜,精华可以选择跳过。
真的从心底里抵触护肤的,您随意。人活一辈子,开心就好。
本文转载自作者个人公众号:成分控(ID:ingredientscon)
转载时文字有修改
美丽也是技术活
ID:PrettyNow
夏天该如何美白?
回复【美白】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