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也是技术活
2839
需用时 05:40
《女医明妃传》大结局,我却还在这里煞风景地吐槽

上回《女医明妃传》刚开播的时候,我们曾经发文吐槽过片中由刘诗诗饰演的女主角贤妃,在着装上有哪些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戳这段文字就能看到了)

然后,我们还没说完呢……


结果昨天发现,哇擦,这个剧播完了哦!我们还有一半的吐槽么有发!



嗯,所以今天我们继续……

皇后服饰

啊,心里一阵绞痛,无处下嘴吐槽的感觉!

好吧,从服饰的大概轮廓(标粗:大概;标粗:轮廓)判断,设计师想做的可能是“大衫霞帔”,主要特征点就是左右肩膀上的两根长条如绶带的东西了。还好大家都是皇后,一般都留了本人画像下来。

左:孝恭孙皇后,何晴的那个角色;右:孝庄睿皇后,李呈媛的那个角色

上图两位穿的都是皇后常服(燕居冠服),常服真的不是平常衣服的意思,可以理解成略低一等的礼服。到了皇后这个级别,基本上什么场合穿什么礼服,这些礼服用什么颜色、多少龙、多少凤、几颗珠子等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会像下图这样乱穿的。

心疼我何晴女神

皇后大衫必须是黄色的,而那两条绶带一样的东西则是“霞帔”,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冠霞帔”的标准形象。明代前期的霞帔受宋代影响为红色,有云龙纹,边上装饰珍珠。皇后常服所搭配的凤冠为“双凤翊龙冠”,定陵有出土过,但是用于定陵已是明晚期了与画像中前期的皇后凤冠形象有细节上的出入。

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

凤冠必须得是凤,不是随便摆一只鸟上去,更不能连鸟都舍不得,随便堆一些义乌产金属片上去就想蒙混过关了。不过还好,本剧在结婚场景里搞了个比人物海报复杂的、稍微像点的凤冠。

就是可惜太吃藕……

至于本剧中全部穿上了立领,已经讨论过了立领并非本剧时代的事儿……至于为什么本剧一直在立领中间挂玉佩,更是看不懂这个脑洞了,因为并没有好看啊!

还有本剧所有大袖子的花边都不是完整一圈的,有些做的不那么明显的(至少剧照看起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一直看到新闻下面这张图。这个不晓得什么发布会的,还把单件衣服举出来秀了(现在剧组都知道自己的故事不好,所以通稿只剩下服装来装个X的新闻点了么?)

袖子已经太短了,好像全中国的古装剧剧组都指望着袖子上省下来的这点布节约经费呢,还要搞个类似挽袖装饰的东西是几个意思啊!大概是嫌自己的审美趣味不够晚清的吧,但是您这是明中期的戏啊,拿点大明气魄出来好么!

挽袖上的装饰 

皇帝造型:

头饰


从上往下说,头上戴着有一对兔子耳朵(并不是)的叫做“翼善冠”,其实那对耳朵是我们熟悉的乌纱帽把折角向上折的结果。万历皇帝的定陵共出土了3顶翼善冠。

左:万历皇帝的乌纱翼善冠,帽胎复原,图自《定陵》;右:根据定陵善翼冠绘制的示意图,董进绘制 

定陵作为唯一被发掘的明代帝王陵墓,尽管当时条件所限,仍然出土了许多文物,成为明代帝后服饰的重要实物资料。但是万历皇帝的年代相对比较晚期,由于一般人对朝代都是整体概念,忽略了朝代内部时间线,前面女装部分就写过不少了。

又比如这个翼善冠,本剧背景时期的翼善冠既没有“两龙戏珠”的装饰,“兔子耳朵”也比较尖,所以它其实是下面这种朴素的样子。

明英宗画像,图自国立故宫博物院

上图就是剧中霍建华演的那个角色,迷妹们请默哀,老朱家的传统就是国字脸,忽然觉得线上没啥小生可以演明朝古装剧了……

本剧还出现了很多人惊呼“网巾”的形象,如下图:

网巾是一种明代成年男子辅助束发的东西,大家一般在韩剧里见得多了。

韩国风俗画及容像中所见的巾、冠、帽组合使用方式

理论上来说,明代的网巾使用与此相仿,可用在各种巾冠帽的下面,但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画像上反而不容易看到网巾的痕迹。明代明确网巾出土的似乎也不多。

左:图自《三才图会》,中:定陵出土网巾;右:张懋墓出土网巾

图自《天工开物》 

不知道何时起,韩国古装剧流行让大王使用网巾与束发冠直接搭配,用得还挺广泛。

但是明明无论李氏朝鲜还是明朝的图像资料里,只有底层劳动人民才会只佩戴网巾,不少还愿意戴个方巾、六合一统帽之类的。怎么到帝王级别,大家就又活回去了呢?

跟着韩剧一起犯下的错误还有,给小孩子也戴网巾。明代孩子在成年蓄发前大约就是一枚不地中海的河童(大雾)

吴磊竟然演宪宗!他才是真正的皇帝专业户吧?

 

图自《杏园雅集图》。

好吧,可能会人有YY是皇帝私下放松状态,只是这个剧中的网巾做得也是有够粗犷的呀!束发冠也是配的千奇百怪的……

这个网巾还奇奇怪怪只做了一个“门面”,后面那一半呢?……还有你俩这头上的小黑包是一个模具出来的吧! 

而且,大冬天的,你们不去弄个暖帽戴戴,光着个脑袋不凉啊?

这图拼出了迷之CP感啊

这斗篷,左边梅长苏同款、右边步步惊心同款,已经吐槽过好多次了,反正我们明朝不约!跟斗篷不约! 

皇帝造型:

圆领袍


翼善冠和身上穿的圆领服饰,是明代皇帝常服(再次重申,不是平常衣服的意思),基本算是最常用到的一种礼服,等级够不上人生大事的那些礼仪场合,比如常朝、日讲、谒陵、大阅都是穿常服。和皇后大衫一样,颜色也用于区分等级,皇帝穿黄色,太子亲王这些穿红色。原圆领里面露出来的交领,早期应该是红色,那个长城一样的花纹,又是犯了不动脑筋就copy定陵的毛病。

本剧不在一个风格线上圆领袍又出现了N种,简单谈谈可以科普的那些吧……那些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奇怪脑洞我真的快招架不住了

上图左边这种的正面看有三个团团花纹的(不含毛领!),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团团,这种布局比较符合明代记载的是“织金盘龙”的四团龙常服。

左:朱元璋;右:明宣宗朱瞻基,英宗的爹

益宣王四团龙圆领

另外那种更多团团的,一般被称为“衮服”,应该有十二个团团。肩膀上各一,前后各三,侧边各二,定陵也有出土。这种服饰也常见于明代皇帝的画像里。

左:定陵出土复制品;右:明英宗画像 

由于这种服饰有十二章纹,所以被命名为“衮服”,但是其实它的作用和场合情况未见于文献,所以只能推测可能与常服相仿或属于明代还未被明确下来的吉服大类。

皇帝造型:

连衣裙篇


这两件可能是“贴里”或“曳撒”,由于剧照不是特别全角度,正面看也有许多出入,所以我只看得出设计师应该想做这两种,但是具体是哪个我实在是判断不出来。从明代皇帝所留下的图像资料来看,英宗应该会喜欢曳撒多一点。

左:明宣宗,英宗的爹;右:明宪宗,英宗的儿子


王志远墓出土的曳撒

老爹和儿子穿的都是“曳撒”。曳撒正面看像连衣裙(大雾),下半部分中间有个光面,但是它的主要特点更在于这种服饰两侧有“耳朵”,背面是和一般袍子一样平的、不分来裁成两段的。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背面的横线其实是腰带,并非分裁。

上图黄色箭头所指极为两侧翘起来的“耳朵”称为“摆”,同时留意红色小人和绿色小人的背面,与蓝色小人的正面是不一样。

“贴里”则直接十分像百褶连衣裙了,由于下半身抽褶,会有伞状散开的效果,明朝人也会将贴里穿在衣服下面,所以看古人那个魁梧可能真的是“穿”出来的哦!

 

魏国公徐俌墓出土贴里。

贴里的特点是两侧没有曳撒的“耳朵”,前后都是分裁的,所以打褶是一整圈,并且也不开衩。

 

所以,看不懂这俩究竟算贴里还是曳撒,真不怪我吧!因为就是个mix+脑洞嘛!

而且,曳撒和贴里都比一般明代男装短一点,他们属于便装的范畴,和普通明代平民在款式上也没有什么分别。由于这俩款式都十分轻便自由,所以皇帝们都带人穿着它们各种玩耍。 

还有看不懂的是这衣服的装饰手法(这段真的不是为了给黄轩加戏)。

这两件衣服在装饰上都是用蓝色,并且是不同深浅的蓝色丝线形成了图案。这种绣花用色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三蓝绣”,可见它的典型程度了,这是清朝后期非常流行的绣花用色方式。三,是虚数,复杂的可以用到十几种不同程度的蓝色,另图案层次丰富而清雅别致。

清代晚期三蓝绣汉女装,图自@天工续物 

所以我更不懂设计师了,如果用“三蓝绣”提升逼格就该知道这个年代和本剧超老远了!如果不清楚“三蓝绣”,他这个用得也不好看啊!

好了我要强行结尾了,没看够的朋友我们下一部古装剧再见!

美丽也是技术活
ID:PrettyNow
美白什么成分最可靠? 
扫二维码添加后输入【美白】
美组分分钟科普你一脸!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6-03-1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美丽也是技术活

美丽也是技术活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