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感”就是配方师手中的提线。过于追逐肤感的人,很容易变成木偶。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还在读大学,电视机只有十四英寸,放在一个焊在铁质门框的铁架子上面,坐在下铺只能仰头看。《大话西游》在高校中的爆红,其实和北京高校开始在宿舍中放电视机有很大关系,北京台周日有一个“周末新影院”,连续放了好几次星爷的电影。加上97年开始BBS(这东西估计年轻人也不太知道了)的大面积普及,实现了第一次电影传播的O2O。
扯远了,其实我想讲的是当年的大宝广告——还是小鲜肉的黄小厨迎风流泪地说:“吸收特别快……挺舒服的。用了点儿大宝,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
嗯,后面半句我觉得挺好,适合在北方做市场推广,可是“吸收特别快”一定是个好东西吗?

“吸收”这件事情,其实都在配方师的掌握之内。
如果一个配方师希望这个产品“吸收特别快”——比如大宝SOD蜜这样的产品——那么在配方之中你会发现用比较少和比较干性的油(在SOD蜜中是【矿物油】),再加上大量的固体脂类(在SOD蜜中是【十六十八醇】和一些乳化剂),含量绝对不能低。
这样的配方,你涂抹起来的时候水分很快挥发,剩下的油轻薄,又有很多固态的脂,大概涂抹到第四圈第五圈就停顿住了——对于配方师来说,这是干掉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吸收啦”。
而对于一些比较滋润的霜,还是拿大宝举例子(其实拿谁做例子都是一样的),SOD滋润霜,冬天用的,就会用更多的【油】而配合比较少的【脂】,这样你就觉得“润润的”,更加有“保护感”,而且“吸收”就会比SOD蜜要时间长一点。
这位朋友又问了,那么“水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水感”这个东西,以前不好做出来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原材料。自从“聚合物”这个东西出现在护肤品原材料的队伍中,“水感”就变得容易很多——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叫做【卡波姆】的原材料(【卡波姆】有很多种哈,其中有一种)就能让你在涂开的时候觉得清凉舒爽,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很多“啫喱”状的产品更加好卖的原因——“啫喱”大多数是靠【卡波姆】来支撑起来的,很“水”。
写了这么多大家不见得看得懂的废话,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用户体验到的“肤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配方师在控制着的,和用户想象中的“功效”没有必然的联系。

那你们这群配方师就是骗子!搞了半天就是欺骗我们消费者的感情嘛!
这倒也不一定。
类似于华山派中的“剑宗”和“气宗”,配方师中其实也分成“肤感流”和“成分流”——但是也是更偏肤感一点还是更偏成分一点,没有谁那么极端。这就好像“吃饭”看起来是“吃饭”,而实际上不是“吃菜”么?如果只是为了营养,咱们吃营养液就够了,要什么色、香、味呢?
护肤品不但要好用,而且最好还要用起来舒服——要单纯说“保湿”,那么凡士林和甘油就够了,但是只用这个,还是有些肤感上的空虚感。而且,就想以前的一篇文章里@红宝石小姐说的,“仪式感”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心理上的感受对于功效也有很大的用处。

那么到底怎么样使用护肤品呢?
大概的原则我觉得是这样的:
保湿类型的产品,涂抹开就可以,不需要反复地在脸上蹭——因为只是覆盖皮肤表面就行了。(这就是SOD蜜为什么广受男性用户喜爱的原因——三两下解决问题,不需要揉啊揉啊揉)
美白和防晒类型的产品,记得多涂抹几下,尽量均匀一些。这种涂抹其实对于“吸收”帮助不大,主要是照顾到边边角角,不要有的地方没涂到。
对于点涂的产品,比如抗痘的水杨酸凝胶,也是在局部涂抹均匀就可以,不用考虑吸收不吸收。
功能型的产品,注意避光(阳光,不是灯光)——夜间使用更好,白天使用必须配合防晒。
当然,你还是可以享受“涂抹”和“吸收”的过程,但是心里有数就好:“吸收”和“吸收感”不是一回事。
活儿姐有话说
曾经多么流行把爽肤水“拍”在脸上啊,“水水吸收得更快了呢”。其实,大概只是这个动作加快了水分的蒸发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言安堂(Yan_Huang_TH)。以及,想找大叔咨询的可以戳他分答哟。
美丽也是技术活
ID:PrettyNow
护肤、美容、纤体、整形……
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美人,但哪条路都没那么简单!
美丽是一门技术,想漂亮?
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一起修炼修炼!
如需合作,请联系sns@guokr.com
要不要点个赞哟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