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了,又开始有姑娘抱怨说自己整天手脚冰凉。这时,长辈亲戚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一般这样说完你的从头到脚病之后还会加一句:“所以啊,从小就一定要注意养生——女人,就是靠保养的,你应该:多吃红肉、生姜、红枣、动物血、糯米酒、樱桃……总之是含铁丰富或比较温和的东西。随时注意保温,不要喝太冰的东西,多喝热饮。别老在空调房里呆着,也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不要到了天凉了还穿露脐装……”
“你给我喝!”
然!而!上!面!的!说!法!都!不!对!!!
通常情况下,人的皮肤会尽量维持在一个舒适温度上,因为那里有无数毛细血管所构成的微循环体系(Microcalculation),将血液源源不断地“泵”过来温暖你的皮肤。
不过,当外界气温下降、你皮肤上的温度感应器察觉到寒冷之后、这些“保安”就会立即行动,对输送血液至体表皮肤处的毛细血管进行限流,转而将汩汩血流(也就是温暖)更多地运往心、肺以及其他重要脏器。这一过程拥有一个专业术语:血管收缩(Vasoconstriction)。
图片来源:站酷网海洛创意
所以手脚容易冰冷,脸也容易冰冷。这绝不仅仅因为手脚和脸露在外面,更是由于人体拥有这样一种机制:面对寒冷,热量不断从身体往环境中散发时,人体会优先满足体内脏器的血流供应而牺牲手脚脸的利益,哪怕手脚脸变得冰凉、变得苍白变得青紫甚至是继而发生冻疮乃至溃烂——这在俗语里就叫做弃车保帅——因为没有什么比保护好重要脏器、先活下来更加重要的了。
而这样的机制在女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激烈。研究发现:同样身处寒冷中时,女性的血管收缩相比男性更加迅速、更加强烈,之后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
图片来源:站酷网海洛创意
是什么导致了这方面的男女差异?是雌激素。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参与调控外周血管,高水平雌激素令女性对温度更加敏感,而雌激素水平的起伏变化也会令敏感度发生变化——所以女性体温才会伴随生理周期(雌激素水平起伏)而发生变化。(之前我们说安全期时曾提过这个问题,判断安全期的标准之一就是体温变化)
有观点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机制乃是由于这样能令怀孕女性确保其肚子里胎儿的温暖。但这依然还是一个谜。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有能力总结出一个靠谱的答案了:是的,多吃红肉(民间不知为何特别推崇羊肉)、生姜、红枣、动物血、糯米酒、樱桃……总之是含铁丰富或比较温和的东西——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因为你吃再多,哪怕吃成死胖子,你的问题,也就是你作为一个女人的宿命,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诚然,若你是又饿又冷的话,你通过补充高热量食物的确会比不吃好一些。但是请不要搞错:你吃东西转化为热能是一个生化过程,需要时间,不是说你吃下去便立竿见影。你若感觉吃了东西就起效,那只有一个原因:你吃的是热食或烫食。
然而问题是:通过吃热食换来的改善是如此短暂,不消多时冰凉手脚再度回归,你根本无处可逃(除非你不停地吃东西)。可惜,一天到晚吃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作为女人你懂的——还不如你成天抱着个暖水袋来得直接健康又便宜(多喝热水是不行的!)。
那么除了成天抱暖水袋、或者添加更厚的衣物(包括手套)之外你还有什么选择吗?或者说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只有一个——适度运动(Light Exercise)。这样可以使得血液重新回到肌肉和皮肤中去。只要拿出些勇气到外面跑一圈或者骑骑车,大概只要4、5分钟全身就会暖和起来,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双脚还是好好地安装在你的腿上并没有离你远去。
The cold never bother me anymore~
虽然在天冷的冬季离开温暖的室内出去运动一下可能很难做到,但读过本篇之后至少你有勇气把萦绕你头脑多年的体质寒凉这一旧医观念扔进垃圾桶了——拜托,你才没有那么孱弱。
本文转载自作者公众号蕨经,转载时文字有修改。谢绝再次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