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啊,敢问芳名?狗宝……哦不,我是说桔梗

桔梗,不是桔子的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由此可知,这桔与“结”同音,本应为结实之意。而桔子的桔,则是橘的简化字。

盛开的桔梗。图片: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桔梗的名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东汉时的道人张仲景著《伤寒论》一书中便记载了以桔梗为主药的多种方剂。从《搜神记》中不太靠谱的笔记里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桔梗这个物种在中国传统中就有了药用的各种功能,成为古代最为常见的药材,专治各种不服——“教我煮橘皮,汤热过冰碗。继送桔梗汤,一杯去烦懑。”

是美少女,也是“狗”???
桔梗是物种日历的老朋友,友谊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每每说起这个物种,总有人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犬夜叉》里,背着一把大弓的巫女桔梗和半妖犬夜叉相爱相杀甜蜜虐心的故事。

《犬夜叉》中的巫女桔梗。图片:动画《犬夜叉》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见到它就会想起大东北的“狗宝”——这是一种传统的腌制咸菜。这个称呼本是来自日语“牛蒡”(Goubo)的发音。很早以前,日本人将牛蒡这种生性粗野刚健的菊科植物开发成了蔬菜,食用它粗壮长圆肉质的根,吃出了深深的情感后还让它享有了“蔬菜之王”的美誉。

“狗宝”本是牛蒡(Arctium lappa)。图片:Michael Becker / wikimedia
日占时期,东北没有牛蒡可吃,于是人们就把朝鲜族最爱食用的桔梗泡菜称为了“牛蒡”。今天,由栽培的蔬菜桔梗品种开发出的各种“桔梗泡菜”,极受吃货的喜爱,行销全国各地。

凉拌桔梗。图片:蓝冰滢 / 豆果美食

倒垃圾倒垃圾~倒垃圾~
桔梗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它们白白胖胖的根和新生嫩叶,可药可蔬。只是在中国古代,桔梗只能算是一种山野野菜,并没有被自带种菜技能的祖先开发培育为主流的餐桌时蔬。可见,对于桔梗的口感,老祖宗们多少还是有些嫌弃的。
不过,桔梗的根结实梗直,又白又胖,就像胡萝卜一样,挖出两三根就可以装满一篮子。所以在缺少蔬菜的山地,这种野菜总还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

桔梗的根。图片:Asfreeas / wikimedia
朝鲜语中称桔梗为“道拉基”,这种在山上多见的草本植物一直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食材之一。除了它们幼嫩的茎叶可做蔬菜食用,肥厚肉质的根更是用来制做传统经典的美味泡菜。有一首关于挖桔梗野菜的民歌,大概是这样哼哼的:
“倒垃圾倒垃圾倒垃圾,白白的桔梗哟可不是湿垃圾~”(不)

为科冠名,运气爆棚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来自桔梗科桔梗属,桔梗科的学名Campanulaceae却是来自于同科风铃草属的学名Campanula,桔梗科的模式属也并不是桔梗属,而是风铃草属。所以,桔梗科似乎更应当被称做风铃草科。

垂吊风铃草(Campanula poscharskyana)图片:Femme Fatale / wikimedia
不过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桔梗比起风铃草属植物更为寻常,于是日本植物学者便改弦更张,将Campanulaceae科用了“桔梗”来命名,再后来又译为了中文植物科名,并被中国植物学界所接受。于是在《中国植物志》里,出现了本可称为风铃草科的桔梗科。

日本文化中有很多由桔梗花衍生出的桔梗纹。图为坂本龙马家徽。图片:wikimedia
桔梗属的属名Platycodon来自于希腊文,本意为宽阔的钟,是指桔梗花冠的形状。这个属是由瑞士植物学家阿方索·彼拉姆斯·德堪多(Alphonse Pyramus de Candolle)于1830年发表,而桔梗这个物种最早则是由荷兰植物学者雅坎于1776年发表。当时,桔梗被放在了风铃草属中,种加词grandiflorus意思是大花的,被认为是一种产于东亚、开出蓝紫色大花的风铃草属植物。
所以桔梗这一物种原始发表时的名称是Campanula grandifloras,直到德堪多发表桔梗属Platycodon的时候,桔梗才从风铃草属挪到了新属。

一家三代都是植物学家的阿方索·彼拉姆斯·德堪多。图片:wikimedia
和众多成员的风铃草属植物相比,整个桔梗属虽说就只有桔梗一个成员,但它能够脱颖而出成功上位,为整个科“冠名”,在宣讲成功学的大师眼中,桔梗实在是个可喜可贺的案例。
发表了桔梗属的德堪多以及他的父亲还有他的儿子,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还是最早系统整理植物命名法的人,发表了《国际植物命名法》,并由此确立了构成植物命名法的基础。遥想当年,说起植物命名,如果德堪多一家子自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所以谈笑之间,雅坎(Jacq.)曾发表的风铃草成为了基原异名,被组合成了新的学名后,命名人便成为了阿方索·彼拉姆斯·德堪多(A.DC.),因此桔梗的学名写全了就是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DC. 。

《植物学杂志》(The Botanical Magazine)中的桔梗插图。图片:wikimedia
然而这位发表桔梗属,并写出了《农艺植物考源》这样影响深远巨著的瑞士植物学家,居然没有在书里面提到大名鼎鼎的桔梗泡菜,这会让众多泡菜粉丝心痛地觉得他一定是错过了什么。

让人想捏爆的泡泡花
和叶互生的风铃草属众多小草本植物不同,桔梗的叶大多对生或轮生,身材和花朵也大了许多。桔梗的花盛开在夏末秋初的季节,最多见的色彩是蓝紫色。这种梦幻的蓝紫色,也称为桔梗色(就是本文用到的紫色)。
桔梗花苞尚未打开的时候,整个花冠合在一起像一个淡蓝紫色的小包袱,还像一个和尚的僧帽,更像是一个蓝色的泡泡——也难怪桔梗还有包袱花、僧帽花、和尚帽、泡泡花等各种别名。这些气球一样的泡泡花苞,看起来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我每次见到这一个个泡泡的时候,内心总是会拼命克制自己去捏它们的冲动。

桔梗未开放的花苞仿佛一个泡泡。图片:喵喵植物控
桔梗的开花量很大,每一个单株大约有近百朵花,可以陆续持续的开放长达一个多月。通常花序最顶部的花苞最先开放,每一个蓝色泡泡的花苞从正式开放到调谢大约需要4~5天的时间。
桔梗的花通常在上午开放,合在一起的淡蓝紫色“小包袱”,沿着彼此镊合状排列的花冠裂片的缝隙逐渐打开,完全开放后成为一个五裂的漏斗型钟状花冠,从花冠正面看就是一个十分标致的蓝紫色五芒星。

白色花的桔梗。图片:El Grafo / wikimedia
桔梗的花并没有十分特殊的香气,它吸引昆虫靠的是花冠上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深紫色纹脉。某些蜂类和蝇类等趋光性传粉昆虫对紫色光特别敏感,这些毛细血管一样的纹脉对以视觉见长的昆虫起到了“蜜导”的作用。

并不想自己跟自己凑合过
桔梗是两性花,在一朵花里既有雌蕊也有雄蕊,不过在一朵花的开放过程中,桔梗雌雄蕊的成熟时间并不一致:桔梗的雄蕊先成熟并散放花粉;当同一朵花的雄蕊花粉已经散放完毕后,桔梗的雌蕊柱头才开始开裂。
桔梗雌雄蕊不同时成熟的这个特点,也存在于众多其他桔梗科植物中。这种雌雄蕊异熟的机制避免了同一朵花的自花授粉,保证了桔梗科植物在柱头开裂后,能够获得另一朵花的花粉。
左滑查看图片。桔梗开花时,雌雄蕊会分别成熟。先是雄蕊成熟并散放花粉,之后雌蕊柱头再开裂。图片:喵喵植物控
同时,桔梗科植物雄蕊花药上散出的花粉,大多会被吸附在花柱丰富的柔毛上。这种花粉从花药中散出后被转移到另一个花器官表面的现象被称为“花粉的二次呈现”。
随着花柱上的柔毛逐渐地萎缩,传粉的昆虫每一次访花只能带走一部分的花粉,从而控制了花粉被转移的数量。这种对花粉的分摊机制,也让桔梗科植物拥有了较为高效的传粉效率。
好吃的花
茉莉:好喝又好吃
芭蕉:果实好吃花也好吃
刺槐:是一碗风雅的槐花饭
垂枝榆:是课本里忘不掉的榆钱饭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