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766
需用时 03:31
你看这个果子,怎么长满了嘴巴?

你看这个果子,怎么长满了嘴巴?

Brooke 物种日历

“密集恐惧症”这个事儿,有人以为是矫情。但某些生物的某些部位,不管你认为自己是否“密恐”,至少会觉得过分重口味,比如班克木Banksia spp.)的果实。

班克木的果实。图片:Pixabay

顶着小清新名字的怪蜀黍

欧石楠班克木Banksia ericifolia)也叫小叶佛塔树。种加词ericifolia的意思是欧石楠(erica)加叶子(folia)。虽然名字里有“欧石楠”,但是欧石楠班克木和欧石楠一点都没有关系,而是指它的叶子和欧石楠类似

欧石楠班克木。图片:Casliber / Wikimedia Commons

欧石楠是杜鹃花科欧石楠属(Erica)的植物,其中大部分都产自南非;而欧石楠班克木则是山龙眼科班克木属的,原产于澳大利亚。而且,欧石楠的花和班克木的花大不相同,绝对不会认错。欧石楠的花或明艳,或温柔,十分“小清新”,颇具观赏价值。而班克木属的花十分奇特,是醒目的巨大棒状花序,有许许多多的小花密集排列,神似佛塔,也像特大的试管刷,因此也叫佛塔树。

南非欧石楠(Erica capensis)的花。图片:Andrew Massyn / Wikimedia Commons

班克木的属名Banksia不是佛塔的意思,而是为了纪念英国探险家、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1770年,约瑟夫·班克斯参加了詹姆斯·库克船长(James Cook)的第一次航行,来到澳大利亚,并在现在悉尼附近的植物学湾(Botany Bay)采集了班克木属的标本。1771年,班克斯回到了英国,很快就出名了;1782年,卡尔·林奈的儿子小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 the Younger)把这种植物命名为Banksia,以纪念班克斯爵士。

欧石楠班克木的花。图片:Blueday / Wikimedia Commons

班克木属的173种植物中,除了齿叶班克木(B. dentata)还出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阿鲁群岛等地,其它全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种。1992年,悉尼市庆祝150岁生日,并正式将欧石楠班克木作为市花,象征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顺便一提,澳洲还有一种像刷子的花,它就是桃金娘科下的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造型比班克木更加神似刷子,它的俗称就是“瓶刷”(Bottlebrush)。

红千层。图片:Pixabay

能喝能看还能吓人

野生欧石楠班克木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沿海地区、砂石土壤和排水良好的沙土地区。它喜欢充足的阳光或半遮阴的条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能长到4~7米高。它们在秋天开花,巨大的圆柱状花序直径一般为4~6厘米,可达30厘米长,花色有黄色、橙色、偏红的铁锈色等,和细小浅绿或灰绿色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欧石楠班克木的花期可从秋季持续到早春,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羽尾袋鼯(Acrobates pygmaeus)取食欧石楠班克木的花蜜。图片:Jean-Paul Ferrero / Auscape / Minden Pictures

在班克木的家乡,原住民早就知道怎样利用班克木了。他们会把花浸泡在水里。由于班克木花能产生大量的花蜜,这样就能喝上甜美的花蜜水了。干燥后的班克木球果可以用来过滤水,而班克木的木材还可以做成针,用来编织篮子或者缝制毯子。

欧石楠班克木常用于庭院植物和树篱。近几年来,由于庭院越来越小,矮种的“小欧石楠班克木”(Banksia “Little Eric”)更为流行。班克木的花可用作干花、插花等。而班克木的种荚由于奇特的造型,别具独(zhòng)特(kǒu)的美学价值,常常被用于制作扩香器或烛台,为居室平添一分异域风情。

锯叶班克木(B. grandis)的果实,被雕成花瓶形状。图片:Casliber / Wikimedia Commons

天生一张坏人脸

世世代代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班克木,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澳大利亚的气候。对于大澳村的“土特产”野火,它们也有特别的应对办法。班克木果实上那些像嘴巴又像眼皮的结构,包裹着它的种子。很多班克木树种接触到火的刺激,会打开“嘴巴”释放出种子大火过后,种子接触到草木被烧光的裸露土壤,能够很快发芽生长。而其它一些班克木树种,有着很厚的保护性树皮,防止组织烧死,在大火之后能够重新发芽。还有一些班克木,在树干的底部长有特殊的木质瘤,称为“lignotuber”,火灾过后,新芽会从其中长出。

全缘叶班克木(B. integrifolia)的果实。图片:Roger Culos / Wikimedia Commons

班克木连火都不怕,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然而它也有自己的软肋。很多种类的班克木,都容易感染一种叫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的霉菌,使它们的根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在一些地区,班克木的感染率竟高达70%,害病的班克木在几年之内就会死去。班克木的根部非常脆弱,而且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班克木作为澳大利亚独特的本土植物,带有强烈的“大澳村属性”。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澳大利亚儿童文学作家梅·吉布斯(May Gibbs)的经典童话《小胖壶和小面饼》(Snugglepot and Cuddlepie)里,反派“班克木大坏蛋”(Big Bad Banksia Men)的形象,就是以班克木的果实作为原型。他的造型十分吓人,浑身长满了乱蓬蓬的头发胡子,还有无数只眼睛,可以说非常具有反派的范儿了。

拟人化的“班克木大坏蛋”,闭合的种子成了它的眼睛和嘴。图片:Wikipedia

除了“大坏蛋”,澳大利亚还有许多带有Banksia的地名。虽然没有袋鼠、树袋熊等动物有名,但班克木绝对可以成为澳大利亚的代表生物

其实班克木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它们就会像很多胡子拉碴的小嘴,送给你许多么么哒(日历娘:说得好,我选择莲蓬)。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22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Brooke。

澳洲的奇特小fafa

蓝花楹:这是最美的“挂科树”

飞鸭兰:兰花你会不会飞鸭?

夏威夷果:老家不在夏威夷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11-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