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寿与天齐”?在位最多也就四年

今天日历的主角便是猴神哈努曼的原型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又称印度灰叶猴。

哈奴曼神像与长尾叶猴。图片:Needpix.com;Rajeev minj / wikimedia

家世纷繁,弟兄众多
长尾叶猴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猴子,雄性体重约13公斤,雌性较小,但也有约10公斤。顾名思义,长尾叶猴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最长可达1米,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它们头和身体的长度加在一起也不过50~70厘米。

长尾叶猴,长长的尾巴。图片:Mark Moffett / Minden Pictures
长尾叶猴的身体大部分为浅灰色,手和脚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黑色。这种猴子的脸颊黑色,裸露无毛,脸周围有一圈浓密的白色长毛;头顶的毛较长,形成一个“美人尖”竖立在脑瓜顶上。

脸黑如老包。图片:Theo Allofs / Minden Pictures
在印度地区,长尾叶猴是第二常见的猴子种类,仅次于无处不在的普通猕猴(Macaca mulatta)。
长尾叶猴属于叶猴类,叶猴是猴科一个种属众多的进化支,有七属五十余种,只分布于亚洲。叶猴类的成员包括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丝猴家族。

川金丝猴(R. roxellana)幼崽,楚楚可怜。图片:Cyril Ruoso / Minden Pictures
长久以来,长尾叶猴属(Semnopithecus)只有长尾叶猴一个种,但如今“长尾叶猴”一分为六,除了长尾叶猴本种外,还有印巴长尾叶猴(S. ajax)、喜山长尾叶猴(S. schistaceus)、达顿长尾叶猴(S. hector)、黑足长尾叶猴(S. hypoleucos)和绒长尾叶猴(S. priam)。另外,根据对基因的研究,原属于乌叶猴属的黑乌叶猴(S. johnii)和紫脸叶猴(S. vetulus),也被视为长尾叶猴的亲戚,应该归入长尾叶猴属。

运动健将,生存专家
叶猴顾名思义是主要以叶子为食的猴子。长尾叶猴主食树叶、果实和苔藓,极少取食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长尾叶猴会盗食当地人的农作物,甚至偷吃人类的食物。由于宗教影响,当地人对这些猴子相对宽容,并没有造成激烈的冲突。长尾叶猴的食物富含水分,它们生存所需的水分大都通过食物摄取,不必专门饮水,只有在干旱时期,它们才会来到水边喝水。

与另一种“神兽”共同进餐。图片:Cyril Ruoso / Minden Pictures
长尾叶猴分布于印度中部广阔的地区,和其他种类的叶猴不同,它们生存的环境里树木算不得茂密,所以这些猴子的树栖性远不如东南亚地区的亲属。长尾叶猴经常在地面上活动,它们在地面上的移动速度也比其他叶猴迅捷,擅长奔跑和跳跃,奔跑时长尾笔直挺立于背上;而到了夜晚,它们会爬上树木的最顶端休息。长尾叶猴天敌不多,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豹,此外豺(Cuon alpinus)、虎、印度蟒(Python molurus)等也会捕食长尾叶猴。

躺在树上抠脚(大误)。图片:Cyril Ruoso / Minden Pictures
长尾叶猴的适应性很强,比起高度依赖雨林生境的叶猴,它们有着更宽泛的选择,从干旱的半沙漠地区到湿润的热带雨林,都可以生活得如鱼得水。同时长尾叶猴也高度适应了人类社会,在农田、村庄甚至城市中都有它们的身影,部分长尾叶猴群体甚至完全放弃了自然环境,彻底融入了城市生活。

社会复杂,套路很深
长尾叶猴是人们研究得比较透彻的一种猴子。和其他猴类一样,它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长尾叶猴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大家一起晾尾巴。图片:Pete Oxford / Minden Pictures
2)全雄群体,整个群体都由“单身汉”公猴组成,可以包括成年、亚成年和青少年个体。这些“单身汉”会伺机侵袭带着“妻妾”的大公猴,将“一家之主”赶走并接管群体,结束孤独生活。
3)混合群体,由多只公猴和母猴以及幼年个体组成,通常是刚发生过“改朝换代”的群体,“前主子”和新上位的“一家之主”共同存在。但混合群体只是暂时性的,很快就会分裂成单雄和全雄群体。

“我超凶的!”雄猴露出牙齿恐吓敌人。图片:Berndt Fischer / Biosphoto / Minden Pictures
猴群的类型不同,规模也有所差别,个别大群可以聚集多达百只的成员。长尾叶猴的群体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异,群体中的公猴通过战斗来确立等级;而母猴越年轻、身体状况越好,则地位越高。长尾叶猴是典型的母系社会,在群体中母猴的位置是稳定的,而公猴都是匆匆过客,一只成年公猴能接管群体三到四年,随后就被更年轻更强大的个体取代。幼年公猴长大后也会离开生活的群体四处游荡,母猴则会留下来。
长尾叶猴一年只繁殖一次,每胎大都只产一仔。小猴的成长过程相当漫长,十三个月才开始断奶,直至两岁才可以独立生活。长尾叶猴寿命较长,可达三十岁。

一妈带俩猴孩子。图片:Cyril Ruoso / Minden Pictures
长尾叶猴的童年中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种族内部频繁的杀婴行为。杀婴行为在群居动物里颇为常见,比较著名的例子有狮子。一个群体“改朝换代”,新的“一家之主”继位之后,就会杀死原来雄性留下的幼年后代。幼仔的死亡可以促进雌性再一次发情,尽快同“新主子”繁殖后代。新的幼仔降生后,凶恶的杀婴者将会摇身一变,成为称职的首领,保护他的亲生骨肉。

与人为邻,利害一体
长尾叶猴以外的其他叶猴由于生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猎杀,大多在不断缩减,甚至退无可退。长尾叶猴的生存状况明显要好得多,由于它们适应性很强,人类的扩张没有将它逼上绝路。一些长尾叶猴甚至习惯了与人类共存。它们会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却也并非不可忍受,加之宗教影响,印度人对这些猴子的态度还算友好,在一些寺庙等地,还会有人专门投喂长尾叶猴。

出现在城市中的长尾叶猴。图片:Cyril Ruoso / Minden Pictures
然而在长尾叶猴成功适应人类存在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危险便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长尾叶猴经常成为车祸的受害者。因车祸死亡的个体甚至占到了所有死亡个体的四分之一。
于坚韧顽强的长尾叶猴来说,这样的代价其实还是付得起,它们的种群数量目前还算比较稳定,被评为无危(LC)物种。

摄影师与丝毫不怕人的长尾叶猴们。图片:Pete Oxford / Minden Pictures
长尾叶猴无疑是幸运的,没有猴神哈努曼的神通广大,但凭借自身的强大适应能力,依旧能在日新月异的地球上占有一席之地。
给叶猴大圣生猴子
川金丝猴:除了金丝还有蓝色的脸
长鼻猴:我不胖,只是有点肚子
白头叶猴:贝克汉姆同款发型哦
滇金丝猴:猜猜是什么色号的口红?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