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杀机的蓝色小镇,把这里变成一座石肺空城
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澳大利亚西部的小镇威特努姆非常受欢迎。跟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不同,这里人迹罕至、荒草丛生,房屋和公共设施古旧生锈,展现出荒凉破败的美感,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参观,打卡留念。
但原住民事务部和土地部部长本·怀亚特(Ben Wyatt)严厉地发出警告:“对于那些要去威特努姆旅行的人,我只有一个字:不!这些照片不适合当你个人主页的装饰,这里真的有健康风险!”

被游客恶意涂改的警示牌,将“石棉”改成了“僵尸”丨Instagram截图,李小葵翻译

带着孩子来威特努姆游玩的网友,背后的“石棉污染”同样被涂鸦成“僵尸危害” 丨Instagram截图,李小葵翻译
使小镇繁荣的,和使它衰败的,以及现在依然危险的,都是石棉。现在,石棉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严重的职业性致癌物之一,职业性癌症导致的死亡中估计大约一半由石棉引起,哪怕短期暴露在含有石棉纤维的空气中,也会增加将来患上石棉相关肺病的风险。
对于石棉的毒性,旅游者们或许不知道,而威特努姆的居民一开始也不知道。
以石棉建城
在半个多世纪前,威特努姆是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布拉地区最大的城市,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陆续有大量矿工移居到这里,随着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这个荒漠中的小城渐渐繁华起来。

因为石棉矿,人迹罕至的澳大利亚西部荒漠中诞生了威特努姆丨google map
上世纪50年代,卡罗尔·史密斯(Carol Smith)13岁,她的母亲终于跟暴力的丈夫离婚,带着孩子们搬到威特努姆开始新生活。小镇坐落在哈默斯利山脉脚下,这里物产丰富,特别是出产青石棉,连河床和溪流都是青石棉淡淡的蓝色。

泛着蓝色的青石棉矿丨Asbestos Diseases Society of Australia
青石棉是石棉的一种,它是一种纤维状的矿物,有很好的绝缘、绝热、隔音效果,还耐高温、耐腐蚀、耐酸碱、耐磨,有许许多多的用途,比如建筑物的石棉瓦、防毒面具、车辆的刹车片、防火材料等等。

青石棉矿丨flickr@Nathan Litjens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整个世界百废待兴,盛产工业原料的威特努姆吸引了7000多名年轻的矿工、13000多名他们的家人和其他行业从业者,许多孩子就诞生在石棉小镇里。
自然的丰饶产出,加上人们的辛勤劳作,这里一度成为了澳大利亚唯一的石棉产地。
1950年,在威特努姆开采石棉的工人们丨The West Australian
就像工业时代骄傲耸立的大烟囱一样,这个因石棉兴起的小镇,处处都是石棉的影子:
工人们用废弃的石棉尾矿撒遍了镇子的每一条道路,认为这样既节省了铺设道路的建材费用,又能从地面吸走布尔皮拉的高温;
工厂的除尘设备把含有石棉纤维的灰尘排放到高空中,但灰尘又慢慢落到地面附近;
有的工厂直接将含石棉的废物倾倒在草坪上;
孩子们在矿物里玩耍,弄得自己一身蓝色,欢快极了。
孩子们在参加套麻袋赛跑,路面由青石棉铺成丨Asbestos Diseases Society of Australia
在石棉矿中玩耍的小男孩丨Asbestos Diseases Society of Australia

在石棉矿中玩耍的孩子丨Helen Cheeseman
石棉是威特努姆的希望,欣欣向荣的蓝是威特努姆永远的底色。当回忆起在威特努姆的童年时,卡罗尔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杀人的蓝色
威特努姆的矿工和居民并不知道,带来财富的蓝色矿物,正在一点点侵蚀自己的肺。
詹姆斯·麦克纳提(James McNulty)是一名胸科医生,他在1957年到1962年以医生和矿业医疗官员的身份访问了威特努姆。麦克纳提这样形容自己对威特努姆的初印象:
“整个镇子的道路都用石棉铺成,一下飞机,迎面吹来的风中就含有石棉纤维……你能感觉到牙齿间都是石棉粉尘的触感。”

詹姆斯·麦克纳提丨Supplied
空气中漂浮的石棉纤维会被吸入肺里,长此以往,将会使肺部纤维化,也就是“石棉肺”。健康的肺部像气球一样,通过一张一弛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被石棉侵蚀的肺部会变得僵硬,像失去弹性的气球,让患者呼气和吸气都更加困难。
吸入胸腔的石棉纤维,还会引起间皮瘤。这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只能存活9到12个月。
不过,接触石棉到最终发病,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疾病的风暴还没有立刻铺天盖地袭来。

从左到右分别是石棉肺、健康肺和间皮瘤肺的x光照片丨health.state.mn.us
从1957年到1962年,麦克纳提反复多次向石棉企业管理层提出警告,但企业没有选择马上关闭矿场或改进采矿环境。石棉继续漂浮在20000余人口的小镇里,成为居民肺部的不定时炸弹。
鬼城,和走出鬼城的人
麦克纳提和一些学者、机构继续搜集更多的证据、发出更强的呼吁,直到1966年,矿场终于关停了——只是出于经济原因。
随着时间流逝,因吸入石棉而出现的病例和死亡数字开始出现。在意识到石棉的危害后,西澳大利亚州州政府开始撤离居民、清理城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清理计划,宣布就地“杀死”这座小镇:拆除建筑、停止供电,建立了一个470公里的污染区,并在城镇边缘竖立禁止进入的警示牌,城市的名字也从地图上被删掉。
威特努姆的警示牌,“内有石棉尾矿,危险勿入!”丨watoday.com.au
但澳大利亚石棉疾病学会认为,从关停矿场起,澳大利亚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才刚刚拉开序幕。
卡罗尔的侄子在威特努姆长大,死于间皮瘤时只有37岁;和侄子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在相似的年纪、因为相似的原因去世;卡罗尔的姐姐尽管活到了70多岁,也没能逃过间皮瘤的魔爪;而她自己因为没过多久就随母亲工作变动而早早搬离矿区,似乎躲过了一劫。
现已经80多岁的卡罗尔丨Justin Benson-Cooper / The Sunday Times
罗莉安·肯博尔(Lorraine Kember)18岁时和丈夫布莱恩·肯博尔(Brian Kember)结婚,幸福生活30年后,丈夫开始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后被诊断出罹患间皮瘤,不久病逝。“他幼年时代曾经在威特努姆生活过几个月,住在石棉房子里,他的父亲在矿上工作,衣服上总带着石棉粉尘,”罗莉安说,“这注定布莱恩永远不会成为一位老人,而我也成为了间皮瘤寡妇。”
迄今为止,曾经20000多名威特努姆居民,已有十分之一死于石棉相关疾病,活着的很多人,要么正承受着来自石棉肺和间皮瘤的病痛,要么惶恐地等待不知会不会到来的肺疾。
当地政府决定让威特努姆成为鬼城,而不是彻底清理再利用,是出于清理难度和清理成本的考虑,加上西澳大利亚州地广人稀,虽然石棉纤维仍然遍布威特努姆及其周边地区,但只要不接近,就能有效避免石棉伤害。
图丨carymar.co.uk
与威特努姆相似的,还有因核泄漏而废弃的乌克兰城市普里皮亚季、因炭疽病毒倾倒而废弃的乌兹别克斯坦小镇凯图巴克、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美国小镇皮丘、同样因石棉以及水银而成为鬼城的美国城市新爱德里亚、湛蓝清亮却溶解了不少电厂废物的“新西伯利亚马尔代夫”……
新西伯利亚的“马尔代夫”是一个受污染的湖,尽管看上去很美丽,但附近电厂的垃圾就倾泻在这里,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的钙盐和氧化物,接触后可能引起过敏。电厂领导为此不得不封锁到这里的道路丨Instagram@GAYVORONSKIH
这些城市和地区吸引着后人蜂拥前往游览拍照。但即使游客置个人健康于不顾,这些因公共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而付出生命代价的“鬼城”,至少不应成为后人用于猎奇和吸金的游乐场。
参考资料:
[1]https://www.perthnow.com.au/news/wa/when-dust-ends-in-death-how-asbestos-devastated-wittenoom-ng-b88930946z
[2] https://www.watoday.com.au/interactive/2015/blueGhosts/
[3] https://www.asbestosdiseases.org.au/
[4] Asbestos: The Wittenoom Tragedy:Reflections from Dr Jim McNulty, former Commissioner for Health,Work Health and Safety
[5]https://www.health.state.mn.us/communities/environment/asbestos/homeowner/heffects.html
[6] Berry G, Reid A, Aboagye-Sarfo P, et 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s in former miners and millers of crocidolite at Wittenoom (Western Australia)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follow-up[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2, 106(5): 1016.
[7]《消除石棉相关疾病》,201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李小葵
编辑:luna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