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父母最喜欢的孩子”,来自父母的偏爱可能是伤害
社交网络上时常能见到有人讨论拥有兄弟姐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见到的可能是这样的:

微博截图
还有可能是这样的:

微博截图
更有可能是这样的:

微博截图
多子女家庭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偏爱。独生子女可能会对多子女家庭的温馨氛围有所向往,但往往意识不到偏爱可能带来的伤害。
被忽视的孩子,自尊往往偏低
只要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孩子,就可能会出现偏爱。偏爱的问题也并非中国独有,一项发表在《婚姻与家庭期刊》(Jouru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的研究,招募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274个多子女家庭,收集了这些家庭中现已经成年的708名子女信息,以研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两代人的幸福。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子女认为母亲更偏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许多父母也都承认自己更偏爱某一个孩子。

图丨图虫创意
不同于亚洲父母因“重男轻女”的影响而容易偏爱儿子[1],这项基于美国文化背景而展开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偏爱与“爱的多少”关系不大,与“喜欢的多少”关系更大。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们的爱是平等的,但可能和其他孩子相比,某个孩子的性格更能引起父母的共鸣,更容易被喜欢。
就职于斯坦福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海伦·登特 (Helen Dent) 教授曾接触到的多子女家庭,父母常把二人的情感问题归结在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替罪羊。教授说:“这样对待孩子会出现严重的教育问题,当孩子察觉到父母更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时,容易形成内向不爱表达的性格。他们会认同并接受所有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对自尊产生可怕的影响。”

图丨图虫创意
登特的患者萨拉在一个看起来颇为幸福的家庭中长大,母亲是助产士,父亲是医生,她还有两个妹妹,但她从小就深知自己被认为是家里的害群之马。她说,我是三个孩子中最不受欢迎的。我小时候很嫉妒妹妹,后来我意识到了问题的原因。11岁时,萨拉发现自己是母亲的私生子,母亲在怀她时被她的生父抛弃,所以在父母心中她不像妹妹们那样是医生的女儿,而是陌生男人的孩子。
她和妹妹有着截然相反的童年:“开始上学后我常独自一人在家。我妈妈自豪地告诉别人,她可以工作到很晚,因为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回家,自己做晚饭,然后上床睡觉,不需要她的照顾。但是妹妹们却不用这样,爸爸妈妈不仅在经济上对她们照顾有加,还对她们倾注了非常多的感情。我妹妹在九岁生日时,拥有了一台唱片机,等她们年龄再大些后,被送去驾校学驾驶,这些我都没有拥有过。”
被偏爱也许不会更幸福
反而会受到来自偏爱的伤害
萨拉现在已经50多岁了,这种差别对待影响了萨拉,也让妹妹们伤痕累累。她说:“我的妹妹们因为受到了父母过多的关注而对我感到内疚,而且她们被父母这样的对待方式,让她们总认为自己比周围人都优秀,从不觉得自己有做错的地方。所以她们和身边的人相处得非常不好。”

图丨图虫创意
儿时的成长经历使萨拉确信,在父母偏爱问题严重的环境下成长,比在没有爱的环境下成长更为糟糕。被忽视的孩子感受不到爱,被偏爱的孩子也会有压力。父母过多的关注和关爱迫使被偏爱的孩子成长为完美的人,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同时他们还会担心父母的爱随时会从自己身边消失。
登特教授同意萨拉的观点:“孩子会因得到父母认可而高兴,但如果父母对他们的爱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有条件的,那他就无法知道这份爱什么时候会消失,因此会有压力,同时又缺乏安全感。”
子女间的亲密程度
会因父母的偏爱而降低
研究人员将论文中的数据经过混合模型分析后,得出结论,多子女家庭中无论哪个孩子受到偏爱,对当前偏爱的感知和童年时期对偏爱的回忆都会降低孩子彼此之间的亲密度。
现在46岁的玛格丽特在18个月前开始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她意识到父母最爱的孩子是自己的姐姐后非常难受,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姐姐的关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破裂。

图丨图虫创意
她说:“我姐姐从小就经常得到父母的赞扬。长大成年后,我们一直试图互相亲近,但这并没有用。我推测可能是因为她对我感到内疚,也因为她是朵被父母保护的温室花朵,所以她没有准备好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事实上,我在这方面确实做得比她更好。”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玛格丽特慢慢地对自己不开心的童年释怀了。她说:“我此前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把自己不够优秀的信息内化了,我的精神健康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过往的经历使我每时每刻都把自己逼到极限。我常常因为过分的决心和意志力而使自己病倒。我觉得我必须不断证明自己,并且从不寻求支持或帮助。”
幸运的是,虽然玛格丽特经历了并不愉快的童年,但她和11岁的女儿关系好。她说:“我确信我不仅是她的母亲,同时也是她的好朋友,我有意识地让她成为我世界的中心,这与我父母把我放在家里的位置正好相反。”
总的来说,在多子女家庭里面偏爱问题确实常见,而这样的爱会对家庭中的所有孩子都造成伤害。不过,与其选择责怪父母,不如尝试和父母沟通,将自己的感受及时告诉他们,也许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
参考来源
[1]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9/oct/07/i-was-an-intruder-what-its-like-to-be-your-parents-least-favourite-child
[2] Das Gupta, M., Chung, W., & Shuzhuo, L. (2009). Is there an incipient turnaround in Asia's" missing girls" phenomenon?.
作者:Amelia Hill
翻译:菠萝
编辑:木易杨杨
编译来源:The Guardian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渴望在爱里寻求公平几近无解,偏爱一直存在,比如AI我就偏爱能做出这套科学青年试卷的人。
这是一场来自科学的试炼!果壳AI和科学青年们联合出品了一份硬核网友综合测试题,常看果壳的你,想必可以斩获高分、轻松过关~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欢迎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