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它到底是狼还是狗?丨一周科技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热门新闻是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崽”,以及迄今为止最近距离的太阳观测。
神经芯片

精确模拟神经元的硅芯片,右侧是作为尺寸参照的硬币 | University of Bristol
这是一块小小的硅芯片,也是一个“人造神经元”。在不同的电刺激之下,它的反应与真实的神经元十分相似。将来,这样的“神经元芯片”有望制成医疗植入物,用来替代患者体内那些无法正常工作的神经元,维持神经网络的正常运转。
这种再现神经元电活动的仿生芯片本周发表于《自然-通讯》,研究者们利用芯片中的微电路对神经元的离子通道进行了相当精确的模仿[1]。研究者们利用这种芯片模拟了大鼠的海马神经元以及脑干中负责控制呼吸的神经元。他们比较了“神经元芯片”与真实神经元对多种电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二者的反应几乎相同。这种芯片工作时的能耗很低,只有约140纳瓦,这也增加了它用于医疗植入物的潜力。
毛茸茸
本周一,俄罗斯科学家向公众介绍了一只在冻土中沉睡了18000年的小家伙——它有可能是只小狗,或者也可能是小狼崽。

科学家向公众展示了这只1.8万年前的幼崽 | Sergei Fyodorov/The Yakutsk Mammoth Museum
去年夏天,这只幼崽在西伯利亚东部的雅库茨克被发现。科学家给它起名叫“Dogor”,这在当地语言里是“朋友”的意思。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Dogor来自大约18000年前。它被保存得非常完好,皮毛、骨架、牙齿,甚至连睫毛和胡须都是完整的,简直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Dogor死去时大概两个月大,是一只雄性幼崽。虽然已经进行了DNA测序,但研究者仍然不能确定它究竟是狼还是狗。Dogor有可能是狼和狗的某种共同祖先,来自从狼到狗驯化的过渡时期。通过后续的研究,科学家希望能够确定Dogor的“身份”,从而为了解狼与狗的关系提供更多信息。
残骸

NASA公布的着陆器坠毁地点图像 | 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还记得几个月前印度发射的“维克拉姆号”(Vikram)月球着陆器吗?它在月球表面上被找到了,只不过剩下的只有一地残骸。本周二,NASA公布了一张由绕月航天器拍摄的图片,显示了维克拉姆号的坠毁地点,以及周围散落一地的碎片[3]。
维克拉姆号是印度“月船2号”登月任务的一部分,原定于9月6日在月球表面着陆,并且将一辆小型月球车带到表面,但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着陆器突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随后被证实坠毁。如果着陆成功,印度将成为继苏、美、中之后第四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但现在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了。
追随太阳

帕克太阳探测器(艺术再现图) | NASA/Johns Hopkins APL/Steve Gribben
在本周《自然》的四篇论文中,第一波来自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数据首次正式发表[4],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太阳进行的最近距离的观测。
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目前与太阳进行最近距离接触的人造物体,在2018年发射升空后,它已经三次接近太阳,并将在未来进行数次更加近距离的观测。预计最近时它距离太阳表面仅有620万千米,这是地球到太阳最近距离的1/21。(更多阅读:帕克号:种不成太阳,那还可以摸它呀!)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风——那些从太阳日冕层抛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例如,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慢太阳风”的来源,并找到了一些新线索用于解释太阳风如何加速,以及日冕层温度为何远高于太阳表面。
再创新高
本周,国际研究组织“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发布了对2019年全球碳排放的最新评估[5]。据估计,2019年全球碳排放继续增长,将达到排放量的新纪录,不过上涨幅度有所减少。

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趋势,纵坐标单位Gt为十亿吨 | Global Carbon Project
全球碳计划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燃烧化石燃料总计将产生约36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再加上其他来源,2019年碳排放总量预计约有431亿吨。来自化石燃料的碳排放与2018年相比预计将增加0.6%,增长幅度与2010-2018年间的均值相比有所降低,但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达成减排目标依然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作者:麦麦,矩阵星,窗敲雨
编辑:窗敲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想要一只这样的狗狗,既能当狼又能当狗,嗷呜~然而并养不到......如果现实中你准备养一只狗,会选择哪个品种?
扫描下方二维码,来果壳群落分享你的想法!果壳群落是科学青年自由交流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优质的内容,可以和小伙伴进行科学讨论,还能关注科学领域的新进展,让志同道合不再有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