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半年,我只能通过肚子上的洞大便
根据本文作者的描述来看,这些年多次出现的应该是不完全肠梗阻,反复发作后又自行缓解。在急诊外科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肠梗阻的患者,也常常发生这样的对话:“医生,我又来了!”“又梗阻啦?!”
所谓“梗阻”,就是不通。消化道可以简单理解为下水管道,当有东西堵在某个地方时,内容物就不能顺畅地排下去。我们的消化道有一定的伸缩性,下方不通了以后,在其上游就会不断积聚气体、食物和消化液,从而引起肠管的强烈蠕动,导致腹痛、腹胀,以绞痛为主;与此同时,身体为避免肠管过度扩张,还会发生恶心呕吐,以尽量减少梗阻上游的内容物;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
当然,上述“痛、吐、胀、闭”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仅仅表现为腹痛,还有些人能够排出少量大便,当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建议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师来检查确诊。
在急诊工作中常见到的肠梗阻,原因主要有几大类:肠粘连(主要是手术引起);粪石积聚(多见于老年人、长期便秘的人群,大便长时间积聚在肠管形成粪石);胃肠道或邻近器官的占位病变(可以是息肉,也可以是某些恶性肿瘤);还有曾经少见的肠道血栓性疾病(肠管缺血缺氧导致蠕动减弱、肠管扩张乃至坏死),最近几年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
我们再回到作者的病情,作者肠梗阻的诊断是明确的,而此次就诊时应该尚没有明显的梗阻,只是有阵发性腹痛,因此,医生在此判断的基础上,才可以让他吃泻药,做小肠镜。作者最终诊断为“CMUSE病”,这是一种较少见的小肠炎性疾病,可导致小肠狭窄,也就是他这些年来反复发作不全性梗阻的原因。
关于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的肠梗阻是不严重的,通过禁食、胃肠道减压(用胃管尽量将梗阻上游的内容物或积气引出来)及补液治疗可以得到缓解,但不能排除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病情会持续加重。在留院观察或住院进行上述治疗后,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则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发生肠穿孔后,医生根据病情实施了造口手术。其实,造口是很多肠道手术患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作者也因此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对于这些患者,医护会指导他们如何护理造口,尽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希望更多人能给造口群体多一分帮助,少一分异样的眼光。
最后,还有一点最最重要的提醒:肠梗阻患者千万不要因为肠道不通了,就自己胡乱吃泻药。我每年都要接诊很多盲目吃泻药导致肠穿孔,以致需要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甚至有些患者发生严重腹腔感染,虽然手术成功但仍然失去了生命,切记切记。更不要盲目相信网上的信息,有不舒服还是要去医院就诊。毕竟从古至今看病都离不开“望闻问切”,让医生看到并且做详细的检查,才能有相对准确的诊断。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