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抑郁了!给孩子刷牙,老是不配合,怎么办?丨有奖征集
为了让小章鱼能够好好配合刷牙,我真的做了好多努力。然鹅,“给孩子刷牙“依然成了我超级超级头大的事儿。当然不是都不管用,令人抓狂的是:无论什么方法,它似乎都只管用一段时间。比如,很早就安排了不少刷牙相关的绘本,什么《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出发刷牙小火车》、《鲸鱼怕怕 牙医怕怕》等等,刷牙相关的儿歌,动画也没少看;比如,树立模范形象——小熊宝宝每天刷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天刷牙等等;
比如,凭借超高演技,说看到牙齿上的虫子了,要捉虫;比如,拉动全家人演戏,都同时说看到了牙齿上的虫子;再比如,互刷——妈妈给小章鱼刷牙,小章鱼给妈妈刷牙;这些方法基本都是刚开始很奏效,几次之后,孩子就开始抵触。
两岁以后,小章鱼开启了第一个叛逆期,管用的方法越来越少。现在每次刷牙都像打仗,全家配合齐上阵都不顶用。更让人头疼的是,“刷牙“这件事,孩子不配合,不张嘴,基本没办法完成。本期我会在【参与讨论】的读者中选择,点赞数是前10名的送赠书,截止时间:10月30日。这本书通过展现不同地域、不同动物的日常生活场景,不着一字,就用一幅幅充满生命气息的画面,就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了解到不同植物、动物的特点与习性以及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好的科普作品,不管是描写动植物,还是讲述人类社会,大致来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即借助画面、数字的直观方式,个体地、部分地呈现大自然的静态样貌。这一点对于低幼孩子而言很有必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毕竟一个个具体知识的积累,是他们了解自然、爱上科普的起点。第二个层次是在铺陈知识点的基础上,激发读者探寻不同画面、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发现其中某种隐含的规律,找到大自然的密码。小学低段和中段学生大致处于这一层次,他们不再简单满足于具体的知识获得,而是希望向身外世界的“更深处漫溯”。此阶段的孩子需要更有挑战的科普内容,阅读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过程。第三个层次是塑造积极的自然观,由外向内、由浅入深地促成一个博物学家和自然学家的诞生。这种效果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之上的,是科普阅读的较高层次,即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之上,慢慢找到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深刻体认到自己与外界、人类与大自然、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在知识层面,书中以数字的形式,展现了少为人知的自然生存法则,让孩子们很容易将知识点记在心里:豹子是跑得最快的陆地动物,最快速度每小时可达 113 千米;
鸵鸟是跑得最快的两条腿动物,最快速度每小时可达 70 千米;
骆驼能在 15 分钟内喝进多达 135 升的水。
在内在联系方面,书中每幅画面乃至不同图画之间,都暗含着一条自然法则,仿佛一道谜题,等待孩子们去解开。例如,北极野兔的皮毛能够随着季节变化改变颜色,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椰子成熟了掉进海里,被海水带到遥远的彼岸,在那里长成一棵椰子树,也是一种繁衍;小丑鱼在海葵的触手间“跳舞”时,能促进空气流动,这是一种典型的共生现象……书中每一幅图画都在讲述一个跟自然有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孩子一种难得的生命教育。不同动物的家庭、生长变化、生活习性、四季活动、繁衍生息、觅食与捕猎方法、防御方式、交流特点、种群博弈等,都在画面中得以呈现。抓住了细节,主动去探寻规律,便有了更多科普作品的阅读之趣,慢慢沉淀下朴素的自然观。「有奖征集」是果壳童学馆固定在周末的分享栏目,在这里,一起看看大家都说好的图书、玩具等各种产品,一起探讨更好的沟通技巧,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