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美国小学童一周的课表,有些对教育和学习的思考不吐不快!
今天果仁妈给大家介绍一位宝藏博主,一位名字霸气的温柔妈妈——超雄。
超雄全家居住在美国,她养育了可爱的混血姐弟俩,姐姐6岁,弟弟4岁,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英双语。
超雄毕业于商学院,曾经在海外金融行业打拼,有了孩子后成了全职妈妈,并开通了自己的原创公众号“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她的公号里干货特别多,有超赞的音乐早教理念和方法,有系统又详细的
今天的这篇文章,超雄从美国小学生的课表里为我们解读什么是「美式教育」,即便我们不选择国际教育路线,也可以取之精华,为我所用。
扫码关注超雄的公众号,在她的后台回复“英语资料”,可获得:
20首经典英文儿歌的曲谱和歌词
视觉词闪卡模版
字母因素发音卡片
CVC单词学习资料
美国小学生同款诗歌本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接着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一转眼都10年了。
我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国内的应试体制下一路考考考过来的。我家的姐弟俩则是从小接受的美式教育,这几年我对孩子们的早教和学习参与程度很高,因此对中美教育都有很深的了解。我经常和国内的好朋友聊到两国教育的话题,我觉得美式教育最突出的地方在于「母语教育」;跟咱们的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授课形式」;我们对美式教育最大的误解应该在「数学教育」上。
去年一整年因为疫情,姐姐一直都在家「远程学习」,我也有机会更加全面地观摩美国小学的课堂。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姐姐的课表,借此谈一谈我对美式教育的一些感悟。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周四的课表:8:45-9:00:晨圈时间+自然拼读
9:00-10:20:数学课
10:25-11:05:图书馆课
11:10-12:15:午餐+课间休息
12:25-12:55:阅读课,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老师朗读,后半部分是学生自主阅读。
1:00-2:30:English Language Arts(简称ELA),也就是「英文课」,包括阅读、词汇、写作、小组讨论几个部分。
2:30-3:10:音乐课
表格中的数学课、英文课、阅读课这几个是每天都有的,而图书馆课、音乐课则是轮换的,其他参加轮换的课程还有科学课、美术课、体育课、电脑课。
重视读、写、演说表达
我细细地看了Mia一周的课程安排,也旁观过老师的讲课,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美国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非常看重阅读、写作、以及演说表达。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跟中文读写相关的课程好像就只有「语文课」,可是我看美国学校除了有「英文课」,还有专门的「阅读课」和「图书馆课」。
这3门功课的总时间加起来占到了一天的50%,足够说明问题了吧?
Mia的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强调了:每天至少15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这15分钟时间里你需要完全地专注,不能上厕所、不能吃零食、不能东摸西摸,就好像你的屁股被粘在了椅子上一样!
Mia为着老师最后这句话乐了好久,她也正是这样做的,每天都认认真真读书。
而且随着学年的推进,老师已经把自主阅读时间提高到了20分钟,等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每天都要自己读书至少半个小时。
2、要求家长参与
老师不但对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家长对阅读的参与也不能少。
前阵子她就发给每个家庭一本章节小说,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一章,第二天她会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讨论。
Mia的自主阅读能力比较好,这本书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下来,不过老师对「家庭阅读参与」的要求可见一斑。今年我们和老师开了一次「云家长会」,在谈到阅读的时候,她特别提到了「阅读素材的多样性」,要保证孩子平常除了阅读虚构类书籍,还要有足够的非虚构类阅读。
在我看来,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均衡摄入的确很重要。虚构类书籍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想象;非虚构类的书籍让孩子了解大千世界和古今中外,极大的扩充知识面。👆这是Mia近期读过的一些非虚构类书籍,有人物传记、历史事件、自然科学等等
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这10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们对「儿童阅读」的重视,这一点看看遍布全美的社区图书馆和每年出版的大量优秀儿童读物就知道了。成年人亦是如此,我以前加入的社区妈妈圈就常常举办「读书会」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喝点东西,聊聊某本书,权当是工作带娃之余的放松。人们对待教育态度,就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投射,这是非常朴实的道理。我把这两年来分享过的英语学习资源整理到了一个资源包里头,包括经典英文儿歌的曲谱和歌词、视觉词闪卡模版、字母发音卡片、CVC拼读资料、诗歌本等等,大家可以去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英语资料”领取。
事实上,Mia从去年上学前班(5岁+)开始,学校就有写作任务了。比如:读一本书,总结归纳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尾,要求同时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出来。或者:读一本书,找出文中要解决的问题(problem)和解决方案(solution)。学会区分「观点」与「事实」,这是美国老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的,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开端了。我发现今年除了「英文课」上有常规的写作练习,就连「数学课」上也加入了写作。比如前两天老师就布置了一道数学作业:为什么数学很重要?要求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数学日志」上。我记得 Mia写了两点,一个是没有数学就不能记录日期时间,另一个是没有数学就不能买东西了。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素养的训练,更加是思维训练。写作文首先要有条理、有逻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才是慢慢地增加文采。重视思辨能力,这本来也是西方教育的特点之一,所以美国学校重视写作也就不奇怪了。虽然整个学年我们都选择了远程学习,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老师除了会在线和孩子们实时讨论一些话题,也会鼓励大家用录制小视频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介绍自己,并且将视频上传到班级共享的文件夹里。
这样一来小朋友就可以回看自己的演讲,还可以在其他同学的视频下面留言提问,我觉得这是锻炼演说能力的一个好法子,你们也可以让孩子试试。
阅读、写作、演说表达,这些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够有的,从小的习惯养成和不断的技能训练很重要。
我们很容易看到美国的科技强、军事强、还有金融霸权,但是别忘了美国还是一个超级「文化输出」国,这跟美国人对阅读、写作、演说能力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就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强国。如果不重视对孩子读写、思辨、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指望谁去输出我们的文化呢?
小组授课、团队合作
美国学校一个班上的孩子不多,一般不超过25个人,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采取小组授课的形式,一个小组5、6个学生。比如,现在的数学课和英文课,老师就把所有线上的学生分成了4个组,实时连线的时候是按照分组来,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组会议。这样老师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秩序,每个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是往常的线下授课,孩子们的座位也会安排成几个组,老师会走到每个小组进行辅导。我觉得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小的团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浸润。去年我去姐姐班上参加过几次小活动,我记得万圣节刻南瓜的时候,班上的小朋友分成了好几组,每个组分到一个大南瓜,孩子们要一起合作来雕刻一个南瓜灯。南瓜很重,要2个孩子才抱得动;南瓜籽很多,得一起动手清理掉。清理完了还要按老师的要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南瓜籽?大家分工合作,每数好10颗就放进一个小纸杯里,最后再计算总数。成年人的工作环境无处不是小组合作,但「团队精神」并非是与生俱来,它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美国学校对这一点的重视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课堂外就更加明显。光是看看家长们有多热衷于让孩子参加集体体育项目就可知了,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这些都是最受美国家庭欢迎的体育活动。高中生的体育联赛在当地学区可是一件大事,我们就已经去看过好几场高中橄榄球赛了。「Teamwork」也算得上是美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标签了。
关于数学
想必很多都认为美国学校的数学教得很简单,跟咱们的教学深度和难度没法比。我对此也很好奇,所以前阵子仔细地研究和比较了一下两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和习题。我发现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差异,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的重点都在「20以内加减法」,下学期的重点在「100以内数的认识」。
至于习题,相比我们的「扎实」,美国老师更注重「有趣」。我整理过不少美国老师最爱的数学游戏纸,寓教于乐很不错,大家去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学资料”就能领取。当然,我知道教学大纲是一回事,课外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美国家庭的确极少让孩子去补习班或者学奥数。
你们有没有想过,美国学生整体上数学成绩不拔尖,但美国却是一个妥妥地科技强国和数学强国,这是为什么?我曾经也和S先生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们觉得说到底还是因为「内驱力」,在美国留下来做数学研究的人,都是真心热爱数学的。知乎上的一个高赞回答很有说服力:美国学校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给予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最顶尖的高端人才是关键,把一小撮天才发掘出来、培养好,也就足够维持前沿科研人才的补充了。
不过国民整体的数学和理工科水平,会影响工程技术方面人才的供给。事实上,美国基础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光靠本土人缺口就太大了,这个大家去硅谷转一转就一目了然。
说这些无非还是想老生常谈一下,内驱力很重要,它并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一个人幸福与成就的东西。
面对「应试」的大环境,「务实地刷题」可能无法避免,怎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去看到、保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是值得家长好好思考的。写公号这两年来,超雄用将近300篇原创文章分享了姐弟俩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的公号是读者公认的「内容硬核」、「干货满满」。不论是分享英语、数学、科学等学科干货,还是掏心窝地讲述美式教育、家庭理念、亲子生活,这里永远都是她当妈妈7年以来,那些真诚的、实在的第一手经验。现在去她的公号后台回复“英语资料”和“数学资料”这两个关键词,一键领取你最想要、孩子最喜欢的学习资料和小游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