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挑战30天、奖金10万,这事你干不了
有这样一个挑战,把你关在密闭房间里30天,如果你能坚持到最后一秒,就可以获得5万~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你愿意参加吗?当然,挑战还有很多附加条件。
1. 挑战期间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所以你别想通过刷手机或玩游戏等来打发时间。但可以带2~3样其他个人物品,比如一本书、一个魔方。
2. 在这个密闭空间里,没有窗户和钟表,所以你看不到昼夜变化也没有时间概念。
3. 食物供应可能不定时,以免你通过送餐来反推时间。
4. 房间里有卫生间,你可以洗漱但不能洗澡。
5.如果挑战失败,须按天支付200元/天的挑战费用。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难度了?去年,某音、某手等网络平台上就有不少类似的“禁闭挑战”项目,年纪合适、身体健康的人可以申请参加。期间,项目管理者会每天在平台上发布参与者在房间的视频。
其中一项禁闭挑战项目丨视频截图,现已删除
因为比较反人性,互联网平台上的这类实验已被叫停。
禁闭挑战,没那么容易
对于这样的挑战,很多人都觉得易如反掌,以至于某音上相关挑战视频下的评论曾超过2.5万。很多人跃跃欲试,觉得这就是现实版的躺赢。但实际上,在被叫停之前,并没有挑战成功的报道。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丨微博截图
其实早在2017年,英国第五台(channel 5)就出品了一档类似的电视节目——《孤独:反社会实验》(In Solitary:The Anti-Social Experiment)。
节目一共有三位志愿者。在一个空旷的仓库里,节目组为每位志愿者准备了一个隔音很好的集装箱,并让他们在这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呆5天5夜。每个人可以携带除乐器、书、电子产品以外的3件个人物品。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或者有紧急情况,志愿者可以按动屋内的警铃,提前离开。节目组还邀请了一名心理学家坐镇,负责分析志愿者们的精神状态并保障他们的安全。
实验所在地,每个集装箱是一个房间。丨channel5.com
房间内部设置丨channel5.com
节目一开始,三个人都很开心,有的玩儿扑克,有的健身,有的捏橡皮泥。但仅仅过去了5个小时,第一名志愿者就因为对未来5天感到恐惧,选择提前离开。剩下的两个人也不约而同地开始出现焦虑、沮丧的情绪。虽然经过5天的煎熬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但事后采访时,唯一的男志愿者表示,狭窄又极度安静的屋子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他的情绪会不自觉地低落沮丧,比如会想起小时候父母的离异,他感觉自己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片孤舟。
5天的禁闭时间,已经在极大挑战人的心理和精神承受能力,如果按文章开头提到的条件禁闭30天,无疑是在摧毁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防线。
禁闭挑战,在剥夺人的感觉
所谓的禁闭挑战,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感觉剥夺。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是指人为地剥夺生物体的某些或全部感觉能力,将外界刺激降到最低。
人的感觉多种多样,外界任何一种刺激作用到人身上,都可能引发“感觉”。但这些感觉也都可以被剥夺——简单的设备可以切断视觉,如眼罩、头罩;更复杂的方法可以切断触觉、味觉、热感和重力感等,比如通过悬挂来剥夺人的重力感、通过限制饮食种类来剥夺味觉。
研究发现,短期的感觉剥夺对人体可能有益。比如在感觉剥夺的最初60~90分钟内,人的反应通常是放松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变化,甚至达到“最佳觉醒水平”(optimal level of arousal)。最佳觉醒水平是指,当外界刺激保持在某个水平时,人的身体机能、学习能力或暂时的幸福感都是最大化的。
在短期实验中,研究者更是发现某些形式的感觉剥夺是令人愉快的。比如有一种短期感觉剥夺叫小室治疗(chamber rest),会让参与者在完全黑暗且隔音的房间里躺24小时,屋子里食物充足也有厕所。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呆满24小时,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密室很令人放松。类似的还有漂浮治疗(flotation rest),就是人在黑暗的隔音温水箱中一边漂着一边休息。
有一种短期感觉剥夺叫小室治疗,会让参与者在完全黑暗且隔音的房间里躺24小时。丨参考文献8
过多或过少的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压力,从而损害精神和身体健康。因此当一个人接收到的刺激水平过高时,适当程度的感官剥夺反而有好的效果。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支持了为什么人类需要睡眠,因为睡着以后也类似一种有益的感觉剥夺。
然而过犹不及,长时间的感觉剥夺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尤其是加入过多不适当的人为干预因素后。
长时间、不适当的感觉剥夺对身心有害
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索了过度的感觉剥夺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研究者们在当地以20美元/天的报酬招募大学生,最终22名男大学生成为了被试。
实验过程中除了吃饭和上厕所,被试者被要求每天尽可能躺在床上,与此同时他们上半身裹得像宇航员——胳膊戴着厚套袖,双手戴着棉手套,以此剥夺重力感和触觉。屋里的日光灯一直开着,被试者戴着半透明的塑料眼罩,这种眼罩类似磨砂玻璃,能确保被试者看不清具体影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剥夺视觉。不仅如此,床旁边的空调等还会一直发出单调的嗡嗡声,这样做是为了剥夺被试者的听觉。
在听觉的剥夺上,该研究是使用恒定的均匀刺激而不是试图消除刺激,这种感觉剥夺被称为“甘兹菲尔德效应”(Ganzfeld Effect)。丨jaeonline.org
起初,被试者们想得很好,觉得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睡一觉,或者思考一下大学论文、人生规划等,但实验开始后他们才发现,这多么不现实。实验过程中,他们不能进行任何连续、清晰的思考,思维永远是跳来跳去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焦躁。所以尽管报酬颇丰,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实验开始后的24~36小时选择了退出,没有人能坚持超过72小时。
更可怕的是,实验结束后不好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测试结束后的第3天左右,被试者们普遍报告自己出现了短暂的幻觉。有的是视野边缘有光闪烁;有的是听见奇怪的声音,如狂吠声、打字声、警笛声、滴水声等;还有些人感觉自己脸上压着冰冷的钢块,睡觉时身下的床垫也仿佛被抽走。虽然他们还能进行简单的记忆和操作类活动,但是进行复杂创造性或联想性活动的能力却受到了影响。
其中一个被试通过绘画描述了在隔离间的感觉。他说那感觉就像“有两个自己”,并且会短暂地不确定自己到底是A还是B。丨参考文献9
这也是目前认为最早的、最为经典的以人为被试者的感觉剥夺实验。后来,由于有害结果确切、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种针对健康人的长期、过度感觉剥夺实验非常少了,多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取而代之的主要是较短时间、较少极端干预措施的实验,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室治疗、漂浮治疗等。
长时间的感觉剥夺下,个体可能出现各种病理心理现象,因此它也曾被视为一种酷刑。
比如,北约的一些武装部队曾把它作为惩罚囚犯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有剥夺方向感和视觉的面罩法(将一个深色袋子套在被拘留者的头上,只在审讯时摘下)、剥夺听觉的噪声征服法(将被拘留者关在有连续噪音的房间里)等。
再比如,位于美国加州的鹈鹕湾监狱(PBSP),被称为世界上“最残忍的监狱”,专门收押重刑犯。之所以残忍,原因之一在于这所监狱的牢房只有四面水泥墙,犯人需要每天22.5小时呆在里面,他们无聊到都要发疯了,恨不得法官直接判自己死刑。这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感觉剥夺——因为人为地减少了可能的外界刺激,无形中降低了人能接收到的各种感觉信息。
四面都是水泥墙的鹈鹕湾监狱牢房丨latimes.com
感觉剥夺对于人健康的损伤,取决于剥夺程度与剥夺时间。回到文章开篇提到的禁闭挑战,尽管它并没有完全限制人的行动,但30天的时间对于健康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长期的、有害的感觉剥夺。
那个屋子里,没有窗户和钟表,剥夺了参与者的时间感;一成不变的狭小房间、安静而无法交流的环境,也极大隔绝了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不仅容易导致参与者产生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大脑的复杂思维活动、造成视听幻觉,极大危害着人的心理健康。
去年,互联网平台上的这类实验被叫停。丨网页截图
因为禁闭挑战的反人性,互联网平台上的这类实验已于去年年底被叫停。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基因里恐怕已经适应了应对外界刺激,这也是人类能在复杂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参考资料
作者:史睿智
编辑:黎小球
一个AI
我来看看谁说自己可以……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