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从第一变倒数,我心里难受却止不住地笑
2019年,我满心期待地升入高三,和所有同学一样盼望着能进入一所好大学,每天沉浸在题海里,不停地上课、考试、找老师答疑。我以为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直到有一天,我彻底垮了。
失眠,就默默思考没解出的题
第一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出奇地好,老师帮我分析现状并给定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而我当时只感到惶恐,认为那次是幸运使然,感觉压力倍增。
于是,从不失眠的我有时熄灯好久都睡不着,有时平白无故地感到胸闷、心慌,好像喉咙被人捏住。妈妈让我去医院查查,我不以为然,觉得可能只是累了。
那段时间,为了比别人多学一点儿,我几乎放弃了所有放松时间。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我都以最快的速度洗漱,然后坐在楼梯上继续做题,晚上失眠就默默思考没解出的题。第二天一早,又在成绩退步的噩梦中惊醒,去公共卫生间开灯学习。
图丨pixabay
“我没事,您别信网上的那些量表”
国庆节难得有五天假期,我和家人去商场买秋天的衣服。突然,一阵阵紧张和压抑感涌上来,胸闷得我几乎干呕,不得不坐下来休息。平时最爱逛和吃的我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满脑子想的都是赶快回家学习。
可是真的回到家,我打开书没写几笔就不住地犯困。于是,我开始了嗜睡的假期生活,尽管每晚睡很久,白天照样提不起精神,胸口也依然憋闷。
父母实在看不下去我这种散漫的状态,提醒该复习了,从不顶嘴的我不顾一切地与父母吵了起来。一些几乎被遗忘的童年经历忽然在脑海中浮现,被冤枉、被忽视、被孤立、被辱骂的场景一遍遍执拗地在大脑里上演,心中的感受似乎比经历那些时还要难受。而我,将这一切全部归咎于父母的无知与武断。心中似乎只剩下了恨,它让我拼命去反抗父亲的拳头、母亲的责骂。我知道,那时的自己像个荒唐的疯子,但仍旧想要“讨个公道”。
吵完架,我晚饭也不吃,出门暴走了一大圈,大概有7公里那么远,可走完仍然觉得压抑。母亲担心我,从网上找来一份抑郁自测量表,我看到一半就意识到自己出问题了,可不敢面对。“我没事,您别信网上的那些量表,不准的”,我安慰母亲。
也是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坏习惯——自残。是的,以我那时自残的频率来看,可以称得上“习惯”了。我用小刀划破皮肤,看着血液从缝隙里溢出,忍受着皮肤被割开的疼,这让我压抑的情绪稍稍得以释放。
高三,我的理想不是考名牌大学
假期结束,我消沉了没两天就恢复了活力。我舒了一口气,不过很快又陷入到了难以控制的快乐中。平时干什么都很兴奋,当成绩由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二,同学们来安慰我的时候,我却止不住地笑。同学说从没见过有人这样快乐,其实那时我心里正难受,拧巴得生疼。
后来的几个月,我在大悲大喜的无规则交替中度过,总是咒骂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冲到电话亭去和妈妈诉苦,然后躲进厕所无声地哭或者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臂。我常常在一个本子上写下鼓励的话,以为凭自己的力量可以扛过这场考验。
再后来,一次次下降的成绩,被我折磨得越来越不耐烦的父母,心中莫名其妙的怨恨,让我开始思考甚至计划着死亡。我死了就不会痛苦了,也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了。上课时,思维常常游走到这个计划里,我幻想着以死亡来摆脱当时的生活状态。在周围同学立志考名牌大学的高三时代,死亡成了我唯一的理想。
“认输不会死,但是我死也不认输。”元旦前夕,一位老师把这句话作为新年寄语送给我,她大概不知道我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但是这句话的确让我清醒了一点。不管我面对的是疾病还是高考,我的人生才刚开始,胜败还不一定,凭什么这么早就认输。
图丨pixabay
终于小心翼翼走进诊室
到了寒假,在别人忙着利用假期“弯道超车”时,我仍然时不时把自己关进逼仄的墙角割开手腕处的皮肤,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终于有一次,我发脾气时被串门的表哥撞见。表哥很惊讶那个原本安静的妹妹变成了这个样子,听完我对这半年生活的倾诉,哥哥劝我去医院看看。
是呀,或许我早就该去医院的。3月16日,在妈妈的陪伴下,我用围巾和帽子把脸捂得严严实实的,小心翼翼、鬼鬼祟祟地走进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诊室。
接诊的是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医生,她问我怎么了,我愣了几秒说,“自残,从去年10月开始”。医生立刻皱起了眉头,严肃地问我:“你为什么现在才来?”然后给我开了心电图、抽血检查和几个量表。
检查大概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经过医生仔细的问诊,我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是心理疾病吗?是不是因为她想太多了?需要做心理咨询吗?”妈妈问。“和有没有想太多没关系,这都精神障碍了,必须要重视。考虑住院吗?”医生有些担忧,但我和妈妈坚决地拒绝了。于是医生开了丙戊酸镁,并叮嘱我两周后复诊。
走出诊室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虽然想过无数种可能,也早就意识到我的大脑可能病了,但还是不愿相信事情会这么严重。
原来不像感冒那般容易痊愈
回到家,我开始调整生活作息、坚持吃药。上网课期间,所有同学都很拼地熬夜刷题,我依旧尽量做到每天12点之前睡觉,并且抽时间出去跑步。
我极虔诚地信任那些药,以为就像治疗感冒一样,吃了药那些痛苦就会很快消失。可是还没有快乐几天,捂住口鼻般的压抑就又在每天下午两点准时袭来。上网课的课间,我缩在墙角用小刀割自己的皮肤。上课时思维也不在课堂上,出神地望着窗口犹豫要不要跳下去,作业也要拖延到不得不交时才会完成。死亡,再次成了我唯一的愿望。
复诊时,我向医生讲了这两周来的反应。她坚持让我住院治疗,我再次以需要上网课和担心被老师同学知道病情为由拒绝了。医生加大了丙戊酸镁的剂量,又新加了碳酸锂和喹硫平两种药。
当天晚上,我服下半片喹硫平后就开始犯困,直到第二天九点才勉强起床。吃早饭时又睡着了,手里的粥撒了一身。此后,我每晚吃完药就开启嗜睡模式,白天也是昏昏沉沉的。冰毛巾、风油精涂眼皮、圆规都不太能阻止我上网课时睡着。于是,只要不开摄像头,我就找个垫子跪在地上听课。
不过,我的情绪也随之变得稳定,不再整天想着死亡。
图丨pixabay
没出现奇迹,但在享受生活
后来,高考延期一个月的消息正式发布。我忽然觉得,几乎各科都是倒数第一的我还有机会,还来得及恢复状态为未来争一回。
我向班主任求助,请他指导我该怎么逆袭,向他讨一些走出低谷的经验。鬼使神差地,我把病情也告诉了老师。他有些惊讶,大概没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看似坚强、甚至曾经帮同学走出低谷的我身上。
令我感动的是,老师丝毫没有歧视我,也没有嫌弃我笨。他特别耐心地给我讲那些已经讲过无数遍的知识,带我分析那些其他同学都会的简单题目。被“小怪兽”控制了好几个月的大脑,终于一点点恢复了清醒。
再次复诊时,另一位更和蔼的女医生听了我近期的情况,说可以尝试慢慢减掉那种让我嗜睡的药。她似乎对我的学习比较关注,“看一个人的恢复情况,要看社会功能是否恢复,学生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学习”。医生还为我加了另一种药,用来缓解胸闷压抑的感觉。
感觉好转一些后,我迎来了高考。我考进的大学并不是很理想,现在依然每天吞咽着药片来调整情绪。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热爱生活,感谢生命里出现过的那些人。我渐渐学会了正视每一种情绪,一旦“小怪兽”兴风作浪,就会及时去医院调整药量来控制它。
如今的我,积极地享受着大学充实的生活,每天都会找到许多快乐的事,整天笑盈盈的。那个结束一切的想法,没有再来找我,大概以后也不会出现了吧?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另一个TA也有类似的经历,请点击这里了解TA的故事和医生点评。
作者:时穗
编辑: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