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呆在一起,时间一长,什么耐心,什么积极育儿,全都会抛到脑后,不自觉地开始吵吵嚷嚷,越来越多地发脾气.....对应地,孩子也开始动不动就哭。2020年,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懊恼、后悔、内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多说一些有爱、温馨又积极的话。可真到了第二天,又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怎么样去表达,最后不了了之。你有没有跟果仁妈一样,时不时就陷入这样的纠结懊恼中?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往往含蓄又内敛,大家普遍不擅长、不习惯,甚至不屑于跟家人表达爱。明明应该流淌的感情,却常常因为“爱在心底口难开”,慢慢变成一潭死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果仁妈想提醒大家,抽出1min,甚至30秒的时候,抱抱你爱的人,认真地告诉TA,你有多在意TA。果仁妈还准备了一份「如何表达爱的指南」,不要羞涩,不要退却,大声地表达你的爱吧。还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对方的反映哦~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等人开展过的一项经典研究——恒河猴实验,也称“母爱剥夺实验”[1]。他们将出生不久的猴宝宝和猴妈妈分开,然后在笼子里放入两个假妈妈:一个由铁丝制成、胸前有奶瓶,一个由绒布制成、没有奶瓶的布猴“妈妈”。实验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年幼的小猴除了饿的时候,会找奶喝,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和布猴妈妈呆在一起。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肢体接触对于亲子依恋的特殊意义。尽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猴子,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结论对人类同样适用。想养好一个孩子,让ta吃好喝好是远远不够的。宝宝需要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来确定父母的存在,并笃定地相信在妈妈怀里自己绝对安全,永远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这正是孩子人生之初安全感建立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肢体亲密接触对孩子的积极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基因的层面。2017年,加拿大学者Sarah R. Moore等人的研究[2]发现,婴儿与其主要照料者(一般是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程度,会在DNA分子层面影响孩子的基因表达,而这种影响会持续数年之久。也就是说,通过肢体接触来表达爱,有着蝴蝶效应一般的魔力,会改变一个小宝宝的基因,进而影响ta的一生。还有很多研究均发现[3],亲密关系中的接触行为,比如拥抱,将增加幸福感、提高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健康。肌肤的接触、体温的传递、心跳的感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是亲子和夫妻之间最真切的联结,让爱变得生动明确、直抵人心。所以说,看似鸡汤的话——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温暖的抱抱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再加上一个亲吻,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先讲下我的经历——女儿小时候,我常常有一句口头禅,无意识地拿它来控制娃“你怎么能这样,你如果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直到后来,我发现女儿经常患得患失,跟我反复确认我会不会不爱她。比如:“如果我英语课只拿了一颗星,妈妈还喜欢吗?”
“如果我调皮不听话,妈妈还喜欢吗?”
“如果我考试拿了零分,妈妈还喜欢吗?”
……
那时,我才意识到,我无意的口头禅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也开始注意告诉孩子: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考试拿了多少分,妈妈永远都爱你。”当然,娃依旧会犯错,我依旧会发怒,亲子间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只不过,我学会了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在这里,推荐一种非暴力沟通模式。它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4],包括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等四个要素。这种沟通模式着眼于诚实地表达自己,或是关切地倾听他人,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请求,而不以批评指责为目的。 观察 :“宝贝,我发现你动画片看的时间超过规定了啊。”
感受 :“我为你的视力担忧,也对你不遵守约定感到失望,妈妈这会儿有点不开心哦。” 需要 :“那么明亮的大眼睛,戴上眼镜多可惜啊,妈妈不希望看到会那样。” 请求 :“你现在就把平板合上,我们一起来休息下眼睛,可以吗?”
这种充满爱和尊重的交流,同样适用于夫妻之间。它能够打破隔阂,把被蒙蔽的爱释放出来,从而让家庭成员的感情更加和谐融洽。除此之外,交流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善于欣赏与认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个体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并会朝着对方期望的方向而变化。”所以,爱孩子,不妨努力挖掘他们的每一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感恩与他们的点滴相处……这将如同能量之源,推动孩子持续不断地进步。比如,我跟闺女玩追逐游戏时,每当我们“抓”到对方后,会在彼此脸上“小鸡啄米粒”一般地亲几下作为“惩罚”。这种兴奋的游戏能很好地促进亲子感情。此外,有很多关于爱的绘本也是很好的载体。比如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爱”是什么。与孩子约定一个特别的手势或单词作为暗号,只要一展示就意味着“我想你”或者“我爱你”。我跟闺女的暗号是拇指食指交叉的“比心”手势。很多次,她参加集体活动情绪有波动时,只要看到我朝她比心,便会很快平静下来。比如定期给孩子写信、睡前的拥抱、晚安吻……当这些成为习惯后,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爱的人。在我家,我们定期会组织“夸夸”大会,说一说家庭成员最近表现亮眼的地方。能够熟练地自己拿筷子吃饭;
英语学习进步非常明显;
画的洋娃娃特别漂亮;
逐渐习惯了早睡;
认识了很多复杂的汉字。
当我逐一说出每一条时,小家伙捂上嘴巴,笑得很腼腆。但那亮晶晶的眼神,却将她的雀跃之情表露得一览无遗。我知道,做父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太多顾虑、纠结、慌乱,以至于常常忘记暂时停下来告诉孩子(包括身边的爱人)——我们到底有多爱ta。
如果你和我一样,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很少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有多爱TA,那就从今天开始,就从此刻开始,尝试抱抱他,尝试告诉他你的爱吧!
果仁妈在留言区,等你的故事哦!
作者 |筱恬,一个三岁半女孩的妈妈,生物学硕士,职场妈妈,亲子文自由撰稿人;喜欢用文字记录宝贝成长,用科学理念实践养育日常。
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两岁半儿子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个人公号「躲起来发呆」。
参考文献 |[1]The Nature of Love.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2]Sarah R. Moore, Lisa M. McEwen, Jill Quirt, et al. Epigenetic correlates of neonatal contact in human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17, 29(05): 1517-1538.[3]20 Amazing Benefits of Hugging According to Science (+10 Hugging Tips).
https://www.jenreviews.com/hugging
[4]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 非暴力沟通[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