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它脸那么圆,像不像在说“元宵快乐”!
猜灯谜: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
答案是:鸮(xiāo),就是人们常说的“猫头鹰”。
元(圆)宵(鸮)节快乐!
今天,借着节日的喜气,我们一起来看各种萌萌的圆鸮:
两只“耳朵”立起来——长耳鸮
长耳鸮的“长耳”不是耳,是毛毛!准确来说是两簇耳羽(真实的耳朵位于耳羽基部),虽不是听觉器官,但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当长耳鸮遇到敌人或者同类竞争的时候,它会把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竖立,张开双翅,让整个体型“膨胀”,让对方误以为它很大很强,吓退敌人。
长耳鸮恐吓敌人:我开始凶了!| 图虫创意
在长耳鸮圆圆的脸盘子上,有一对极大的眼睛,虹膜呈红色或者黄色,水灵又忽闪,颇为呆萌。长耳鸮的眼球不是球状而是管状,焦距较短,短焦距和大瞳孔可以提高其夜间成像的清晰度。并且,它视网膜上视杆细胞的密度很大,极大增强了它在黑暗环境中的捕光能力。要知道鸮形目鸟类对弱光的敏感度,通常比人类还高10~100倍。
我可都看得清清楚楚| 图虫创意
脸型写着“爱你”:仓鸮
仓鸮的证件照。| reptilepark.com.au
仓鸮学名里的“alba”是“白”的意思,因为它真的很白。除了背以及两翼的羽毛呈黄褐色外,仓鸮的头部、胸腹部的羽毛大部分都是白色的。
夜里,白色羽毛反射出月亮的光辉,成为一道醒目的白光,看起来似乎是夜间捕食的障碍。但实际上,在满月的条件下,可怜的小田鼠会被白色仓鸮羽毛反射出的光吓得动弹不得。而且光越强烈,田鼠保持不动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为成功捕猎创造了绝佳机会——真·闪瞎猎物的眼。
圆头圆脑的仓鸮,摄于西双版纳。| 北京小关
鬼吼鬼叫小不点:鬼鸮
“说我可爱!” | Greg Schechter / Wikimedia Commons
鬼鸮主要以森林里的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它们往往会是当地的留鸟,而在食物发生短缺的时候,它们则会开始游荡。
从树洞里冒出头的鬼鸮。| admss / inaturalist
鬼鸮同属还有一种圆头圆脑的棕榈鬼鸮(A. acadicus)。在北美大陆上,繁殖期棕榈鬼鸮多生活在其分布区北部的针叶林当中,即便是越冬南移,也是出现在合适隐蔽和捕食的各类环境。它们跟代表南方热带风情的棕榈没什么直接联系。如果哪位读者知道其中文名里“棕榈”一词的由来还请不吝赐教。
不过,棕榈鬼鸮的英文名Saw-whet Owl倒的确是源自其叫声,saw意为锯子,whet指磨——形容它们粗糙刺耳的叫声让人联想起在锉刀上打磨锯子的声音。
让我看看是谁瞎起名,还嫌弃我们叫声难听。| Kathy & Sam / Wikimedia Commons
灰林鸮:我是芝麻馅的,我露馅了!| Åsa Berndtsson / Wikimedia Commons
囧、傻、凶、萌: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就是“肚子带纵纹的小猫头鹰”!
作为一种小型猫头鹰,纵纹腹小鸮体长在21~23厘米左右,翼展在54~58厘米之间。面部有一对柠檬黄的大眼睛,眼睛上方有浅色而平的“眉毛”,并没有像长耳鸮、雕鸮那样的耳簇,看面相有四个字的评语:“囧、傻、凶、萌”。
“你才囧傻呢,我可是猛禽!” | 图虫创意
在中国,纵纹腹小鸮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此外,在西藏南部与云南西部也有记录。
拍摄于青海玉树的纵纹腹小鸮,中国范围内有四个亚种,分别是普通亚种A. n. plumipes、青海亚种A. n. impasta、新疆亚种A. n. orientalis与西藏亚种A. n. ludlowi。| 韩雪松。
在一般的认知中,“夜猫子”肯定是夜里出来活动,但纵纹腹小鸮并非一个纯粹的夜猫子。包括纵纹腹小鸮在内的多种鸮类,最活跃的时间段不是深夜,而是黄昏。此外,纵纹腹小鸮还会在大白天出来活动。
看什么看,没见过太阳下的小鸮吗| 图虫创意
如果你仔细观察纵纹腹小鸮,会发现它一个有趣的动作:以一种诡异的曲线转头,这表示它在关注某一个目标。当它开始警觉时,就会上下浮动身体,看上去像“一蹲一蹲”的动作。如果觉得受到了强烈的干扰,身体会收紧,并猛烈地上下起伏,并瞪大眼睛,这表示受到了惊吓,会随机飞走。
左边这只估计是盯上了什么;而右边这只应该是被什么东西吓到啦,可不是在跟对方友好地互动哦。图片:Kees Vanger / YouTube
北京大学校园里的东方角鸮| 摄影:高大向
最后附上最后附上一张在北京可以观察到的各种猫头鹰的插画,看看你能认出来几种:)
插图:刘几凡、余明伟 ©共生领域
作者:lcy,鸟人Robbi,凉凉&小叶叔叔,关翔宇,韩京,高大向
编辑:刘可
一个AI
封面图送给大家,记得吃元宵~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