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比你的桃花运还要难以捉摸
白居易诗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张志和歌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承载着浪漫主义者对于春光大好的无尽情怀,也随之衍生出了桃花酒、桃花坞、桃花扇等诸多浪漫的意象,桃花鱼也是常在桃花盛开时出现的“奇物”。
由于古人认为“鱼是水中之虫”,会将许多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称之为“鱼”,因此古籍中记载的桃花鱼并非只指某一种/类鱼,而是通常包括两类水生动物。
色彩鲜艳的雄性宽鳍鱲 | 少校小黄鸡
第一类往往指的是宽鳍鱲(liè),马口鱼等几种形态习性相近的小型鲤科鱼类,每年春季桃花盛开时节也正是这些小鱼的繁殖季节。雄鱼会脱去平日朴素的银装,换上一身红绿相间五彩缤纷的婚姻色,并在溪流浅滩追逐打斗,清雍正三年(1706年)的《职方典 ·嘉部汇考》中有: “桃花鱼形小,味美,备五色, 三月内水漫处可得”的记载。
非鱼的“桃花鱼”
有趣的是,同样在这本书的荆州卷里,还有一则有关桃花鱼的记载,描述却大相径庭:“桃花鱼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动则一敛一收, 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
“蠕蠕然游水中”的奇怪生物 | Achim Stump / Wikimedia Commons
这段文字的描述栩栩如生,显而易见这里的描述对象绝非鱼类,似乎更像是生活在海洋的刺胞动物——水母。水母的诸多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可作为凉拌食材的海蜇,剧毒的僧帽水母和箱水母,水族馆灯光秀下美丽的海月水母等等,可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海洋生物。而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距离大海十分遥远,是否意味着这里生活着一种栖息在淡水中的水母呢?事实的确如此,尽管绝大多数的水母都生活在咸水中,但仍有极少数的水螅纲水母生活在淡水,而桃花水母便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代表。
水母与淡水中的昆虫水黾同时出现?| Biotom / Wikimedia Commons
中国从南到北许多地区都有桃花水母的记录,而有关这类淡水水母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在我国。远在明万历三十七年 (1609年) 《归州志》中就有“桃花鱼”的记载。此后在我国许多古籍中对淡水水母的形态、习性及生态等有记录,不仅提到桃花水母多在桃花盛开时出现,还提到其形似桃花,颜色多变,有红色白色淡墨色等,甚至将其和鱼类进行了区分,谓桃花鱼“非鱼也,生于水,故名之曰鱼,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
诡谲多变的桃花水母
而世界上第一次有关桃花水母的科学描述则是在270余年后的英国。1880年Sowerby 在英国伦敦 Regent 公园的皇家植物园温室内种植王莲的水槽中发现桃花水母,并采集了世界上第一个桃花水母标本,此标本后经 Lankester 研究,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此后各国陆续开始有桃花水母的发现报道。
我国第一次有关桃花水母的科学记录是在1907年,日本人oka在宜昌附近的长江中采集到了10只桃花水母,命名为宜昌桃花水母(有个很可爱的名字Craspedacusta kawaii,后来被证明是索氏桃花水母的同种)。此后我国各地发表桃花水母十余种,不过除了仅在四川发现过一次的中华桃花水母是有效种外,其余均为索氏桃花水母的变种或地理居群。
娇小透明,难以捉摸 | Achim Stump / Wikimedia Commons
在研究桃花水母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桃花水母总是在某一特定季节突然大量出现,之后最多两个月又突然全部消失,一些地区的桃花水母甚至会消失数十年之久,它们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了呢?
这就要从桃花水母的生物学特性说起了,作为一种直径仅两厘米的水螅水母,桃花水母的生活史呈现世代交替现象,即由水螅世代和水母世代交替,而桃花水母便是指它的水母世代。水母世代的桃花水母通常为硬币大小,整体呈伞状,有红、白、黑等各种颜色,四条长长的触手垂在体侧帮助游泳。在桃花水母伞状身体周围还有一圈短短的触手,这些触手上分布有大量的刺细胞,可以用来麻醉和捕捉水体里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水母世代的桃花水母也有着雌雄之分,在繁殖季节后桃花水母受精卵发育为一只小小的浮游幼虫,之后扎根于一处水底缝隙,发育为树枝状的水螅体,水螅体分泌粘液来捕捉水中的各种小型生物获取营养。
水母在水螅状的幼体(scyphistoma),碟状幼体(ephyra)和成体之间世代的交替 | Wikimedia Commons
相比极其脆弱的水母形态,水螅世代的桃花水母抗逆性极强,可以忍耐酷暑寒冬甚至长时间的干旱等严苛环境。只有当环境恢复适宜状态时,水螅体才会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体,之后周而复始。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使得桃花水母的种群能长期延续和扩散,乃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地方会突然出现桃花水母,而一些地方环境改变/受污染破坏后桃花水母便销声匿迹,甚至如四川和日本的桃花水母发现之后,甚至数十年再无记录。
属于桃花水母的桃花源
有趣的是,尽管大多数桃花水母的水螅体更倾向于在清洁温暖的水域出芽成水母,但有时在废弃很久的鱼塘、校园荷花池甚至家中鱼缸等并不“美好”的人工环境中,也会突然出现大量桃花水母,引起人们关注后便会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也是桃花水母们最常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方式。
由于出现时间较短且出现地点随机,人们一度认为桃花水母是狭域分布的珍稀动物,甚至有人将它和产地发现的水母化石相联系,认为桃花水母是“水中大熊猫”、“活化石”。其实桃花水母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脆弱稀少,最多只能算是难见而绝非少见。水螅体们一直都在,只不过尚处于休眠状态等待萌发,一旦环境合适了桃花水母便会大规模成批出现,一些水族店和景区甚至会将其作为宠物大量售卖(并不建议购买)。
广西都安的桃花水母,因为身形娇小又难以捉摸,桃花水母的发现相当艰难 | 风暴鸟海瑶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17、18年的夏天我去广西都安桃花水母天坑群采样的经历, 2013年几个洞潜爱好者在这几处天坑的地下河流中,意外发现了大量的桃花水母,此后每年的4~10月,地下河中都会有大批桃花水母翩翩起舞,这些天坑也因此而得名。当地桃花水母的繁盛离不开未受污染的地下河水质。而在这些溶洞之中还生活着金线鲃(bā)、柳城拟缨鱼等数种对水质要求颇高的洞穴鱼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机会能与它们再相会。
海中裙摆
帆水母
安娜赛丝霞水母
僧帽水母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