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网红:背后的代价你清楚吗?
今年年初,YouTube又公布了一年一度的Up主收入排行榜,年仅9岁的瑞安·梶( Ryan Kaji )以年收入2590万美元的惊人成绩,连续第三年雄踞榜首。别看年纪不大,瑞安·梶其实是个经验丰富的职业网红了:他从 3 岁起就开始在 YouTube 发布玩具开箱视频,如今不仅频繁出席各种综艺活动,更拥有自己的品牌实体店“瑞安的世界”(Ryan’s World)。
拍摄测评视频中的瑞安·梶 | RYAN TOYSREVIEW
今天的社交网络,是年轻人的天下。在这个拼流量、搏眼球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未成年人不仅早早接触网络,更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原则,在成年人的助推下,走上了网红之路。最近,甚至有报道称某社交媒体平台鼓励更多未成年的内容创造者加入,并将给予流量扶持。毕竟,在这个视频社交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而根据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的说法,萌娃(baby)和美人(beauty)、爱宠(beast)堪称最能吸引受众眼球注意力的“3B要素”。
未成年网红(kid influencer)已经成为近年来网络营销与消费引导的新热点 | businessinsider.com
有多少青少年渴望在网络里获得关注和回报?2020年,在美国市场调查机构First Choise举办的一次网络测试中,34%的青少年受测试者(7到17岁)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名社交网络Up主,家长们也并不反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出名。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孩子甚至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镜头前享受某种生活乐趣,还附带为家庭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何乐不为呢?
然而,在童年这一成长的关键阶段就早早暴露在公共关注的聚光灯下,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出名容易,“戒断”难
“网络成名”看似好事,但要是付出的代价里包括“大脑被改变”呢?心理学家帕米拉·拉特利奇(Pamela B. Rutledge)一直致力于研究互联网时代媒体对人类行为与心理的影响,她认为,互联网对于人类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比以往所有媒体形式与技术都要深远。未成年人的大脑可塑性比成年人相对更高,所以他们大脑适应环境的学习速度相对也更快,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时期大脑产生的思考习惯可能会更持久。
过度沉溺网络,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中的“奖励回路”严重固化,不仅产生网络上瘾症状,也会让儿童的自我价值取向“唯网是从” | pexels.com
儿童心理研究者早就通过大脑成像分析发现,受到关注和他人称赞会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这和我们吃到糖,打游戏时所收到的快感别无二致。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孩子们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不断增加,知识结构、信息摄取方式乃至价值观都被互联网一手垄断。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果孩子们大脑“奖励系统”的刺激来源主要是互联网社交行为,这种高频率、高强度,持久的正向反馈,很容易让孩子认为“网络流量和交互”是决定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尺,并且将之固化到“奖励系统”的脑回路里。
当“奖励系统”的脑回路对某一种刺激物过于依赖的时候,就会产生成瘾现象,这和对酒精、香烟等物质的成瘾依赖的症状非常类似。一旦对社交网络的“奖励”上瘾,哪怕是成年人都可能迷醉于关注和互动,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现实里的工作和生活。发育期的未成年人受到的影响更不必说了,和社交网络上得到的“众星捧月”相比,学习、独处、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都会被衬得乏味,因为缺乏粉丝的支持和关注而失去意义。
来华参加商业活动的“假笑男孩”加文 |CGTN/Youtube
英国卫报记者奥斯卡·舒华兹回忆说,采访小网红“假笑男孩加文”时,为了哄他开心,他建议两个人在采访拍摄之余,玩一场捉迷藏放松一下:
加文:好,不过有个条件,你需要拿着DV负责拍摄!
舒华兹:好,不过为什么?
加文:这样他们(父母/粉丝)就能够在镜头里看到我了!
著名好莱坞童星麦考利·卡尔金就曾在成年后曝出过一系列负面新闻,包括酗酒,滥用药物,感情破裂等 | Rex Lott
关注这种东西,得到时有多快乐,失去时就有多痛苦。在这个流量明星都是昙花一现的时代,网红的更新迭代只能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当自己名气褪去,关注不再,沦为“过气网红”时,这种“社交奖励刺激”,就会出现“戒断现象”:因为失去了昔日粉丝的追捧和关注,大脑奖励系统的快乐源泉就会消失。未成年人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还不够成熟,这意味着相比成年人,他们更冲动,更难用理性看待名气起落,摆脱对“成名之瘾”的依赖。过气的好莱坞童星频发涉毒、酗酒的丑闻,正是无法坦然面对“不红”带来的痛苦。
更糟糕的是,网红时留下的一些后遗症,会妨碍失去热度的小网红回归原本的生活:曾因长相酷似马云而走红一时的未成年网红“小马云” 范小勤,近日再次回到了大家的视野,起因是因热度不再,所以被经纪公司解约,回到贫困的家乡。不过,被诊断为智力二级残疾,身患矮小症的范小勤却一时难以适应,依旧逢人就说“我是小马云” ,习惯向围观者索要钱财打赏。
有粉丝,没朋友
为了显示密切关系,网红常常称自己的粉丝为“家人们”,每日高频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缺的。然而千万不要以为,小网红能够从这种高频网络互动中学到有用的社交技巧。
通过与同龄人现实互动,儿童逐渐理解并练习生活必要的社交与沟通技巧,从而建立同理心 | pexels.com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网络虚拟社交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差别巨大,缺少与真人的深刻互动,不利于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儿童与青少年时代,是人类学习社交技巧的重要阶段,通过阅读他人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来感受他人情绪和想法,从而进行换位思考,建立同理心。这个漫长而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
在网上的确能建立大量的联系,但这也意味着,你能分配给每一段联系的时间和精力都会非常有限。网上的联系尽管也有少数深刻真实的存在,但绝多大数依然浅薄、单向,有时甚至是虚假的。现实生活里能建立起的深刻关系,则是基于长期的真实理解和双向互动——这样的深刻关系,对于人的身心成长很重要。
未成年人频繁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直播互动,反而压缩了现实中与同龄人进行真实交往互动的时间,导致无法与他人建立长期亲密关系 | Rolf Kremming / Global Look Press
在成年人的引导下,小网红们为了出名,将本可以用来与同龄人和家庭成员进行亲密接触的时间,花在了出镜表演、与陌生“粉丝”互动上,从而导致他们和他人无法建立长期深入的亲密关系。
在网络上,由于受到关注和粉丝的追捧,网红们自然会感觉世界以自己为中心,进而形成自恋型人格。美国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米尔曼(Robert B. Millman)提出了“情境自恋”这一概念,特指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娱乐时代,一夜成名的年轻人由于收获的名望、财富和“地位”,而变得彻底自我中心进而产生其他人格障碍。由于习惯了被别人关注,这些小网红已经无暇去关注他人,体会他人的情感与需求,如果此时家长再缺位,不去告诉他们正确的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形成一个自恋、冷酷的反社会人格。
韩国Youtube儿童网红秀智与秀雅,但由于直播内容的逐渐“出格”,已经有网友呼吁追究其父母责任
有研究表明,更擅长理解他人想法和态度的青少年,产生社交焦虑的几率更少。而社交能力、换位思考能力较差的孩子们,更难交到朋友,进而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次采访中,瑞安的父母承认,自己和整个团队已经努力把瑞安录制节目的时间压缩到最低,但为了有足够的内容支持平台播放,9岁的瑞安依旧每天要花费1小时拍摄商业视频,周末休息日则是3小时。虽然父母坚称“瑞安的生活和其他同龄人没什么不同,他可以在学校和其他兴趣运动班里交到朋友”,但也承认,瑞安有时会感到“疲惫和沮丧”,同学们对瑞安的其他事情不大感冒,却总是在问这个明星小伙伴,下一个玩具开箱视频究竟会推荐什么。
现实?网络?傻傻分不清
网络红人在走红后,要保持自己的流量,除了持续输出内容,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树立稳定的“人设”。说白了,就是必须展现一个迎合网友预期的自己。
所以,差不多每个网红都有双重身份:网络上的自己和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已经有许多网红最终因为虚拟人设让自己不堪重负,选择退出网络。譬如2019年,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Ins素食网红尤瓦娜·门多萨被曝私下食用肉类,从而引发了多位人设为“素食健康博主”的Ins网红集体“退圈”,因为严格的素食食谱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对于未成年“网红”来说,“真实”和“人设”的脱节问题更为严重。
首先,未成年人处在塑造自我概念的人生关键期,如果不在现实生活中诚实地面对自我,了解自我,而是活在网络虚拟的人设里,会很容易导致自我概念的不完整不稳定。
著名涂鸦艺术家Bansky的作品“无人点赞”,描绘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因缺乏互动回应而陷入价值焦虑时的情景 | Banksy
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艾米·欧本(Amy Orben)博士指出,10-24岁的青年时期,是人们对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社交媒体平台,不断的用收获的点赞数和关注量来定义孩子的价值,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脆弱与不安全感,进而无法控制自我。这种失控感也是导致抑郁的一大诱因和症状。
更危险的是,在网红未成年时,“人设”其实全由他人决定,为了商业盈利,他们很难违背父母或经纪机构的意愿。如果外界规定的人设和孩子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吻合,很可能造成认知失调,对于尚处于青少年的小网红来说,他们更无法理解这种认知失调,自己消化不了,对心理健康可能造成很大伤害。
吃播小网红“佩琪”的作品虽然已经下架,但类似的由父母操控的儿童吃播Up主依旧在各大社交平台存在
去年8月,年仅3岁的吃播小网红“佩琪”就让公众感到了不适:3岁的佩琪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斤。在直播中,父母在佩琪多次明确表示“够了”的情况下,依旧催促孩子继续进食,且多为高脂肪类食物。虽然佩琪的账号已经被封停,但如果在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萌娃吃播”,会发现类似内容的视频依旧层出不穷。
而在未成年网红长大后,可能还会面临“旧日的阴影”。现在的互联网是一个“一旦上传,永不遗忘”的地方。网红在未成年时发表的言论、上传的照片视频,许多可能都会让他们在十年后感到尴尬甚至羞愧。而那些东西,却会跟着他们一辈子。他们认识新朋友,朋友搜索他的名字时会出现。他们去求职,雇主搜索他的名字时也会出现……被遗忘的权利,小网红们很难拥有。
艾丽·米尔斯是近年来在Youtube上爆红的“素人网红”代表 | Tijana Martin
2018年,一段名为“19岁崩塌”的视频录像在Youtube上成为热门,而它的创作者正是当红的青少年视频博主艾丽·米尔斯(Elle Mills)。在视频中,濒临失控的米尔斯时而哭泣,时而愤怒咆哮。这位从17岁就成为网络视频博主的加拿大女生说,成为网红,改变了自己的一切,如今颜值路人、体态微胖的她现在走在路上,也会被同龄人叫住合影,也拿到了源源不断的商业赞助。
由于“网络生活的不间断性”,米尔斯为了维护自己“大笑姑婆”的人设和粉丝流量热度,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题材也越来越剑走偏锋:包括公开出柜,挑战观看单部电影时长,把自己和母亲顶嘴的语录混音成说唱……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是自己时刻处于焦虑、透支状态。最后,她对着屏幕自己总结说:“这一切都傻透了…….而且没有意义。”
作者:吉小迪er
编辑:朱步冲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