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带娃去野外撒野吧!丨清明踏青自然小书单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这么美好的春光,当然不能被辜负。拉上孩子们的小手,带他们去春天里走一走,认认植物,闻闻花香,听听虫鸣鸟叫......
果仁妈专门邀请自然科普达人布瓜,精心挑选了10本踏青自然小书单,每一本都能帮助孩子,从不同方面去更好地了解、认识、探索大自然。而孩子如果能早早地跟自然做好朋友,那他的一生都不会寂寞。
大家好,我是布瓜。我对科普教育非常有兴趣,目前是上海自然导赏员,平时会带孩子们做些自然观察的活动,也在上海儿童图书馆常设布瓜探索课堂。
在跟家长和孩子得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对自然观察很有兴趣,也很乐意带孩子去野外探索,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要如何开展,也没有对应的知识储备。
今天,我整理了一份“清明踏青自然小书单”,很适合作为自然探索的入门书单。
《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
出去玩,很多孩子都喜欢捡“破烂”,那这本书就必不可少。
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是一位学校的生物老师,内容是他几十年的自然观察笔记中的精华,记录了他在生活中各种神奇的自然发现,树叶、虫翅、种子、鸟巢、蒲公英、狗尾草……内容科学丰富,而且制作精致。
厚厚的一本大开面的书也是按照一年四季的脉络展开,鉴于日本与中国的物种比较相近,可对照度还是很高的。
总之,很实用,也很让人大开眼界,孩子可以从中比对自己找寻到的大自然宝藏的名称、特征,进行分类、对比,还从中学到了一些收藏的方法、技巧等。
尤其是随书夹赠的《自然观察笔记》小册子,实用度非常高。从开始观察要使用的工具开始,讲方法,示范记录案例,一步步跟着完成作业,就像请了一位专属的指导老师在身边一样。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X3册
这是一套让我们羡慕首都人民的好书,纯本土出品,但目前只出了北京一个城市的内容。
自然从来不是只在人迹罕至的远方,作者积累多年深度观察的结晶,通过超酷的画风向都市里忙碌的人们展示“就在身边的自然”。这套书分为“从家门口到胡同”、“城市公园”再到“郊野自然”,展现孩子生活中的三个典型场景,将可观察到的动植物以科学分类的方式集合在一起,讲述其物种知识、自然规律和城市故事。
书中描绘的物种其实辐射到整个华北地区。真的难以想象,与我们共同栖息在都市的伙伴们,书中就介绍了126种鸟类、110种昆虫、65种植物、45种鱼类、36种两栖和爬行动物、31种哺乳动物以及22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科学启蒙》
这套书源于美国小学主流的科学课程教材,相对于我们始终处于“副课”状态的自然科学课程,里面还是凝聚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它自成体系,同一个主题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做了分册,使内容由浅入深,有铺垫、有深入。而且编排的风格是美式特有的风趣有料。之所以把此套书列入书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书中常常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是其它科普书中比较少见的。
阅读的过程会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孩子跟随去做实验、去验证,无形中展示了科学家做研究的基本思路。而且完美运用了PBL的模式,常常会调动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技能。
推荐给好学的家长,去体验不同的学习模式。
《与大自然捉迷藏》X6册
这套书在我家属于被翻旧了的一套,因为主要以图片为主,从孩子还不会认字时候就可以看,关键是孩子长大了以后,仍旧喜欢,原来“捉迷藏”的游戏是那么迷人。
作者徐仁修出生于台湾新竹,自幼热爱自然,之后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一流的野外摄影师。这套丛书从他无数在自然中的相遇里精选出来,主要是生物拟态隐身的实景拍摄,需要读者在照片中找出主角,有时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套书可以作为孩子们进入自然进行观察之前,练眼神的训练,并了解不同生物与环境间的搭配与联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铺垫。
就像徐老师说的,孩子们的眼睛必须不断被擦亮,提高敏锐度,提高思考的逻辑性。
《法布尔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已经出了数不清的不同版本。给孩子阅读,可能文字版的过于深奥了一点,因为法布尔观察的故事有趣,但行文其实并不是给孩子读的。
所以绘本不失为一种折衷的选择,截取了那些可以独立成章的实验,对不同物种的观察故事,配上科学性高的插图,更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昆虫记》本身的出众之处不用赘述了吧,这是投入自然观察的敲门砖之一,它经久不衰的流传已是明证。
《在我脚下 土壤中的生命》
阅读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带我们去领略平时看不到的世界。《在我脚下:土壤中的生命》是一本描绘地面下生物的好书,它写了蚂蚁、蚯蚓,及一些在主流书籍中容易被忽视的生物,如分舌花蜂、鼠妇、伪蝎等。
画面以土壤的横截面为构图,清晰地展示了物种的生态位;以月份为时间单位,描绘了它们一年中的变化。文字优美如诗,物种还配了中英文名双语对照。
土地本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底,都市生活却让孩子们越来越少地真正接触到土壤,不要让干净的水泥地隔绝了“地气”,让孩子们重新去发现土壤中的乐趣吧。
《池上池下》
除了补充土壤里面的生物,也特别选了水池中的生命故事补充给孩子们。
春季踏青常常看到孩子们在水塘边捞小蝌蚪,读了这个绘本以后,孩子们一定会更加仔细地去探索一下水域周围及其中的生物。
《池上池下》讲述的主角是麻斑晏蜓,蜻蜓的一生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与周遭的环境发生怎样的互动?跟随作者转换视角,去一探究竟。
作者邱承宗是一位生态绘本画家,他自称是:活了一甲子的老怪物,依旧喜欢优游大自然与昆虫为伍。他还有好几本描绘本土生物的绘本都很优秀,还获得过国际大奖。我始终相信,痴迷之人才能做出杰作,而大自然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和犒劳愿意为之痴迷的人。
《自然图鉴》
《自然图鉴》系列,一共有五本,分为“我的花草朋友”、“我们的果树朋友”、“我们的莓子朋友”、“我们的蘑菇朋友”、“我们的海滨朋友”。
一听名字,就可以感觉到这会是一套讨人喜爱而友善的画册,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身边的自然万物,并潜移默化地认同了友人的身份。
文字不多,插图精美,带着孩子们走向森林、原野和海滨,然后一起去寻找、辩识、品尝大自然里的花草、蘑菇、果树、莓子。不仅如此,还加入了如何栽培和烹调它们的部分,最受欢迎的是如何用干花装饰墙壁,怎么用藤蔓编篮子,怎么制作海藻标本之类的实用技能。
既然大自然是好朋友,我们当然要更加紧密地在一起。
《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
特别选了这本食育相关的绘本,放在春季播种的大好时节推荐给大家。科普大咖们常常吐槽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能怎好”(能吃吗、怎么吃、好吃吗),咱孩子这代不能再被耽误了,希望未来他们是最懂得“能怎好”的一代。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苏菲,自己动手建起了自己的迷你小菜园,这个过程里,不仅加入了各种蔬菜的识别,还有完整的成长过程,也有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建议爸爸妈妈们也让孩子动手试一下吧,哪怕种一棵菜开始,也许就挑他最不喜欢的那种呢,看看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成果会改变什么。
10
《讲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X4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
这套书是一套为儿童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原创科普图画书。全套分为春、夏、秋、冬四本,每本包含了该季节的六个节气。作者刘兴诗是名地质学的教授,还是史前考古的研究员,他深厚的学术背景,为这套书带来了有趣的视角。
中国风的配图,也展示出了一些孩子们不再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场景,比如中国的传统街市、传统的民居院落,俯视角度的农耕大地四季绝美的变化。
节气脱胎于日常生活,虽然时代变迁,但仍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中,比如各种相应的节日、风俗,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时令美食。
带孩子们坐一次时光机吧,在旧时与当下间穿梭徜徉,体验春之美好。
你有关于认识自然的好书推荐吗?评论区聊聊~
作者丨布瓜,布瓜”是法文词Pourquoi(“为什么”之意)的音译,我就是被问为什么的好奇心引领入了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世界。上海市自然导赏员,根与芽国际公益组织资深志愿者,希望把从自然中获得的受益,传递给更多人,让大自然滋养更多孩子的成长。
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三岁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