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转暖,人类幼崽开始吵着要出门,结果发现了令人迷惑的现象:
他们对公园的热爱远不及对土地的喜爱:吵着要去公园,结果是想玩泥巴;他们对大海的热爱远不及对沙滩的喜爱:吵着说去海边,结果是想玩沙子。
人类幼崽对沙子、泥巴的狂热追捧,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经历过。只要路过一个沙坑泥坑,幼崽们就会停下自己欢快的小步伐,开始他们认真而专注的游戏时间。比如,每次带小章鱼去公园,只需要给他一把小铲子,小章鱼就可以自己玩一整个下午。人类幼崽为什么如此稀罕玩泥巴、玩沙子呢?泥巴那么脏,要不要制止呢?
章鱼妈今天的文章,就来细致聊聊。
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在现代城市中,我们依旧喜欢亲近大自然。
幼崽们更是如此,他们天生就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天生的好感。
俄勒冈大学对人类的分形审美进行了研究。“分形”这个词,可能大家很陌生,分形审美其实是指“对不规则几何元素的审美偏好”。共有178名大人和孩子参与了该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不同的分形图形,并用比较的方式统计他们对不同图形的喜爱程度。@Zachary Kadolph,Unsplash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偏爱带有自然元素的分形图形,比如那些根据雪花、花椰菜上的图形变化而来的几何图案。其中最小的参与者——三岁的人类幼崽们,也展现出对带有自然元素的几何图形的审美偏好[1]。这说明,在孩子很早的审美意识里,已经显现出对有关自然元素的喜爱。在宝宝们眼中,玩泥巴、玩沙子是他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方式,是他们偏爱的“玩具”。沙子和泥土,在触觉上很柔软,能够给宝宝们带来舒服的感官体验。正是这样的触感,宝宝们可以安心地大胆地游戏。与此同时,宝宝的触觉被激活,开始探索世界。我们会看到,人类幼崽用小手在泥堆和沙堆里又是抓、又是挖,还用手指捏出不同的造型。玩泥巴这种触觉,或者其他感官参与的游戏,在心理学上也称之为「感官游戏」。@DAVIDSONLUNA,Unsplash
著名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是「感官游戏」的倡导者者,他认为:认知发展需要通过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并从自身体验来积累经验。而「感官游戏」可以帮助宝宝们通过不同的感觉通道,如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获得新的体验,储存在知识库中。皮亚杰认为,「感官游戏」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在游戏中,宝宝们会将这些感官认知体验反馈到大脑中,帮助与感觉相关的神经突触和大脑功能的发育,然后再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添加或修剪大脑中的突触。因而,玩泥巴玩沙子不仅仅带给宝宝们柔软的触觉体验,还能够帮助感觉相关的大脑发育。当我们来到一片沙滩,大人们并不需要给宝宝们设定任何的游戏规则,告诉宝宝们怎么玩,他们自己就熟门熟路玩的不亦乐乎。
@Luke Michael,Unsplash
泥巴和沙子都具有低结构、流动性的特征。低结构甚至无结构的泥沙可以在宝宝手中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而流动性又可以满足宝宝对踩踏、拍打、倾倒、扬撒动作的探索。这也体现了泥沙的包容性。极大的包容性带给孩子安全感,可以使得他们随心所欲地玩耍,通过泥巴表达自己的心内想法。像人类幼崽的最爱泥沙几件套:「挖」、「垒」、「埋」、「藏」,这些玩泥沙的动作恰恰契合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需要。学习「藏」与「找」,是儿童必经的一个认知过程,是他们在学习「客体永久性」的过程。「客体永久性」还是由认知发展巨头皮亚杰首先提出来的,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Ben McLeod,Unsplash
小婴儿在最早其实会认为,被藏起来的东西是消失了。比如,把一块布盖在玩具上后,他们并不会去找,而是觉得玩具不存在了。慢慢地,随着认知的不断发展,儿童会学到「客体永久性」,会明白「藏」不代表消失。泥沙的可塑性、流动性、包容性,恰恰符合了宝宝们对安全感、归属感和认知发展的需要。泥巴沙子的多样性、可塑性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泥沙可以成为各种游戏的原材料。在游戏中,孩子会参与到建构类游戏——化身建筑设计师搭建一个幸福城堡,也可以变成水利工程师,挖掘通道、自制河堤;又或者是想象类游戏——假装拥有一个“泥巴厨房”,和小伙伴制作起来美食,玩起了过家家;还可能是艺术类游戏——宝宝会使用泥巴来作画,有可能在地、树上或者宝爸宝妈提供的纸上。@Dragos Gontariu,Unsplash
当孩子在思考某种物品的多种玩法时,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思维的最佳时刻。不仅仅是创造力,在每一种游戏背后,都意味着很多技能的提升。建构类游戏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思考怎么设计自己项目才能垒得高;过家家游戏需要社交技巧,需要几个小伙伴的沟通、协商与合作;而画画更是需要宝宝专注地创作……玩泥巴、玩沙子可谓是宝宝能力提升的大项目呀,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泥沙的包容性会给玩沙土的宝宝带来安全感、信任感,帮助调节宝宝的情绪,特别是缓解负面的情绪。2015年,英国游戏治疗师、早期教育研究员苏·加斯科因发起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干沙子、湿沙子(湿泥巴)这样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孩子表达愤怒和崩溃的情绪,并且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平静下来[2]。图片来源:(Gascoyne, 2015a)
泥沙是人类幼崽的情绪“小助手”。在游戏中特别适合小朋友“放电”,小朋友可以在玩耍中释放自己的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论带着何种情绪,看见泥巴,就只留下了快乐。无论是在土坑里用小铲子把从泥土地上铲到小桶里,还是在沙滩上光着小脚跑到老母亲都追不上,人类幼崽就没有停下来过,以此表达对玩泥巴玩沙子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使得人类幼崽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得到了发展。大运动一般指动作幅度、强度较大的运动,通常会用到整个上肢或者下肢,比如娃在沙滩上疯跑,外加上蹿下跳,直到追在身后的大人们筋疲力尽;还有在泥坑里爬行,打滚,直到满身是泥到妈妈都不认得。作者供图@zhiwei55精细运动,主要凭借手、手指、脚等身体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想象一下,娃手里捏着一块泥巴,小手指不停的按、捏、揉,最后制作出了一块城堡的堡顶;又或者娃手持小铲子,专注的盯着矿泉水瓶口,认真的往里面灌沙子,这些都需要精细运动的配合。虽然玩泥沙好处多多,但很多宝爸宝妈第一反应还是泥巴沙子脏,细菌多。但很多实验表示:可以放心大胆地玩,玩泥巴还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是人类忠实的自我防御系统,如果免疫系统过弱,儿童容易患哮喘,成为过敏性体质。2014年过敏及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刊登了《城市儿童早期接触过敏原和细菌对哮喘复发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3]。实验的目标家庭是父母至少一方患有哮喘或过敏史。记录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的健康状态,一共有56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儿童参与其中。@Austin Ban,Unsplash
同时,还测评了屋内的整洁程度,主要通过收集客厅(椅子,沙发和地板)和孩子的卧室(床垫和地板)中的灰尘样本来评定。最终发现,在一岁前接触宠物皮屑、灰尘和其他特定过敏原等家庭细菌的宝宝,患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了。细菌并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接触细菌,可以帮助人类幼崽免疫系统的加强。有益的肠道菌群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肠道菌群环境,不仅有助于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更能够帮助我们的机体建立起正常的免疫力。2020芬兰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土壤和植被中含有可以调节人体肠道的菌群[4]。实验中,一组儿童每两天会在带有土壤和植被的院子里活动30分钟至两个小时,为期28天。另外一组儿童活动范围中,则没有土壤和植被。图片来源:Roslund et al., 2020最后发现,与土壤和植被接触的一组孩子,他们的肠道菌群,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更多。而泥巴和沙子,则是他们最快回归自然的方式。在户外玩耍的孩子,通常都会更加放松,远离压力和焦虑,身心舒展。户外玩耍也可以轻松地帮助孩子放下手中的电子玩具,利用自然中的资源,探索和学习这大大的世界。作者丨王冰玉,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多年中、美幼儿园教学经验,育儿专栏撰稿人。喜爱钻研儿童心理学、脑科学,经营个人公众号「萌娃心理研究所」。
编辑丨章鱼妈,一个两岁半儿子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经营「躲起来发呆」公众号。
参考文献丨
[1] Robles, K. E., Liaw, N. A., Taylor, R. P., Baldwin, D. A., & Sereno, M. E. (2020). A shared fractal aesthetic across development.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7(1), 1-8.
[2] Gascoyne, S. 2015a. Messy Play Survey. Survey Monkey.
[3] Lynch, S. V., Wood, R. A., Boushey, H., Bacharier, L. B., Bloomberg, G. R., Kattan, M., ... & Gern, J. E. (2014). Effects of early-life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bacteria on recurrent wheeze and atopy in urban childre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4(3), 593-601.
[4] Roslund, M. I., Puhakka, R., Grönroos, M., Nurminen, N., Oikarinen, S., Gazali, A. M., ... & ADELE research group. (2020). Biodiversity intervention enhances immune regulation and health-associated commensal microbiota among daycare children. Science advances, 6(42), eaba2578.
点赞前16名的奇数,即可随机获得《银河系》+《太阳系》或《宇宙的边界》+《宇宙的演化》,4月27日公布名单
"太阳的领地有多大,冥王星为什么会被“开除”出行星界?
“银行系会不会和其他星系撞上呢?”
小朋友们对天文感兴趣的时候,一定提出过许多像上面这种脑洞大开,奇奇怪怪的问题,这些问题里面其实都包含着大学问。
此时就需要《宇宙认知大百科》登场了!这是一套由美国国家地理携手NASA、ESA等权威天文机构编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专家翻译的,专门献给青少年读者的天文学普及读物。总结来说就是专业靠谱对口!更为珍贵的是,里面包含了高达2000多幅珍贵的高清图片,可以让小朋友直观感受神秘又震撼的宇宙之美,逐梦“星辰大海”!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