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的众花之王,高原上的黄金
昨日雨过天晴,突然想起好友沈书枝所写的景山牡丹。北京的牡丹正好在谷雨开,虽然谷雨时节并不是雨纷纷,却与大众热爱的阳光下的牡丹不同,沈书枝笔下的牡丹浸润在雨后的水气薄幕中,显得尤为可爱,令人记忆犹新。
天香国色
中国人赏牡丹从传说中是沾了武则天的福分。武则天从山西祭祖而归,从众香寺中带回牡丹移栽宫中。众人见圣赏花,便趋之若鹜。牡丹便从山野村姑一跃成为宫中宝玉。唐代牡丹栽培极盛,花色也越来越丰富,从白到粉,再到深绛。宋代虽几经战乱,却沿袭唐代的衣钵独爱牡丹。著名的姚黄、魏紫、赵粉、豆绿之名品皆为宋代优华。时至今日,牡丹依然为国色天香,传统牡丹也日久弥新,不输桃李。
洛阳国家牡丹园 | 图虫创意
不过传统牡丹的花色虽然丰富,却有两种花色难以让人满意,那就是黄色和纯红色,姚黄与御衣黄虽为黄,但是花开其实是淡乳黄色,花久色褪为乳白;红色的朱砂罍有些粉,而胡红与红石则总有些发紫。黄色和红色的牡丹发色不准,艳度不足,古人倾其力也不及,也是因为栽培牡丹的先天不足耳。可是中原的古人并不知道,在西藏和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长着两种古人梦寐以求的黄色牡丹,那就是滇牡丹和大花黄牡丹。
Wrocław大学植物园的大花黄牡丹 | Agnieszka Kwiecień, Nova / Wikimedia Commons
滇牡丹在被人类发现之初,根据其花色与形态分为黄牡丹与紫牡丹。黄牡丹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中甸一直到德钦;而紫牡丹则分布在丽江、中甸北部一直到四川西南乃至西藏东部。不过在野外,黄牡丹和紫牡丹的花色并不固定不变,而是有大量渐变个体存在,于是,黄牡丹与紫牡丹被合并为滇牡丹。而在西藏的林芝地区,这里生长的牡丹十分高大,花期也比云南的牡丹略晚,其花朵大而鲜黄,被人称作大花黄牡丹。
深山奇葩
欧洲人首先感受到了黄色野生牡丹的艳丽,于是把黄色花朵的滇牡丹带到了欧洲,希望与栽培牡丹杂交培育出纯黄的牡丹。法国育种专家,通过黄牡丹和栽培牡丹杂交,育成以黄色为主的杂交牡丹,著名的“金阁”与“金晃”正是这个时期培育成功的。但是这些品种都有像滇牡丹一样,花梗过软、花朵低头的特点。
黄色的杂交牡丹 | 聂廷秋 / 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
为了弥补此缺点,美国的育种专家则用黄牡丹做母本,栽培牡丹做父本,并利用回交的方法培育出了更多花朵直立,并具有繁殖能力的黄色牡丹,著名的“海黄”正是这个时期育成的品种。美国育种者还利用紫牡丹育成深褐色以及纯红色的牡丹,至此,栽培牡丹的色系已经趋于完整了。
黄色的滇牡丹为栽培牡丹带来艳丽的黄色和红色,但是栽培牡丹和滇牡丹杂交一开始并不很顺利,较强的生殖隔离使得活下来的杂交后代少得可怜。栽培牡丹与滇牡丹虽为同属,但因分化时间过于久远,从其形态上已出现较大的区别。栽培牡丹的花盘呈现革质,花盛开时紧紧包裹住分生的心皮;而滇牡丹花盘则为肉质,并半包裹分生心皮,由此可知,栽培牡丹与滇牡丹的关系并不近。
紫红色的滇牡丹 | 宋鼎 / 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
佳人遇难
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芍药属中包括各种芍药和牡丹。坊间流传的利用叶片来区分芍药牡丹是非常不靠谱的方法。芍药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芍药与北美芍药;而多年生木本植物则为牡丹。在4000万年前的时候,牡丹的祖先因为印度次大陆的撞击,而发生山地隔绝,使得在栽培芍药所在的革质花盘亚组与滇牡丹发生分化,而后经历多次的挤压褶皱形成横断山脉后,大花黄牡丹和滇牡丹相互独立繁衍。
西藏林芝野生的大花黄牡丹 | 高原植物-妞玛珠
大花黄牡丹适应了高原寒冷的气候,而滇牡丹则适合了横断山间高峡深谷所带来的的干热气候。不同的气候促使两者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最后几次冰期后,回暖湿润的气候,让原本各自狭窄分布的两种牡丹开始扩张,滇牡丹从横断山脉开始向西向北分布,以至于逐渐跨越到了藏东南。而大花黄牡丹,因其高大的植株,巨大的种子,回暖的气候和地形限制了它的扩散繁殖,分布范围反而逐渐缩小,限制在了西藏林芝地区。
西藏林芝野生的大花黄牡丹 | 高原植物-妞玛珠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林芝某工地上大片大花黄牡丹野生群落被毁的消息,这种在冰期遗留下来的珍稀物种,因为人类的漠视而逐渐被机械轰鸣所磨灭。最近又有林芝的朋友透露说,因为电商的兴起,一些贪婪短视的植物贩子,也在觊觎着原本栖息地狭窄的大花黄牡丹。这个在大冰期横行之后孓遗的物种,纵使它依然生命力强劲,但在人类的铁履下却分外羸弱。这个古老生命的火种是否会熄灭于我们的手中,只能看我们的作为了。
因为施工被挖毁的大花黄牡丹 | 高原植物-妞玛珠
(日历娘的话:热心群众反映大花黄牡丹因施工被破坏之后,林业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拆除了违建,在此感谢热爱和保护野生植物的人们!)
赠之以芍药
花毛茛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