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开麦:市面上所有防晒都没提这两点!
防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都知道要防晒,特别是要防着太阳光里的紫外线,但你可知道,除了紫外线,红外线甚至可见光都有可能造成皮肤损害么?
早年的特工电影里常有穿越红外监控的桥段丨《偷天陷阱》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谱除了紫外线,还主要包括了可见光和红外线。
紫外线的波段在100nm~400 nm之间,约占到达地面太阳光的5% [1]。它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机理是通过刺激皮肤组织,导致一系列的炎性介质释放,诱发红肿等炎症表现,并可能残留一定的炎症后色素沉着。
紫外线还会降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导致皮肤弹性和紧致度下降,出现衰老迹象[2]。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可见光和红外线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机制又有所不同。
可见光的波长在400 nm~780 nm之间,是我们视觉能感知的部分,约占到达地面太阳光的40~50% [3]。
虽说可见光的穿透力比紫外线弱,携带的能量少,但它又比人造光源更强,同样可能造成皮肤损害。
约有20%的可见光可穿过表皮及真皮,到达皮下组织[4]。如果你肤色较深,例如属于下图肤色中IV-VI 型的皮肤,那么被可见光照射之后就更容易脸红。因为肤色越深,皮肤中的黑素颗粒就越多,黑素颗粒吸收可见光产生热能,最终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出现红斑[5]。
为了皮肤健康,也得美白丨cleanslatelaserclinic.com
可见光也会让皮肤晒黑。研究显示,可见光可也会通过与紫外线相似的机制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黑化[6]。
虽然可见光导致晒黑的能力比紫外线差,且晒黑皮肤所需的剂量也需比紫外线多,但它在其他方面略胜一筹:可见光所诱导的皮肤色素沉着现象更明显且更持久,在深肤色人群中,可见光导致的晒黑也更明显[7]。
三棱镜分光后的可见光丨Wikipedia
导致皮肤光老化的元凶,不仅仅是紫外线辐射,可见光也是它的帮凶。
研究显示,可见光也会通过氧化应激途径,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诱导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损伤,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胶原降解、血管形成,最终导致皮肤光老化,甚至发生皮肤癌[8]。
红外线的波段在780~1000 nm之间,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皮肤造成影响。
一种是近红外线(IRA)的皮肤破坏作用。近红外线会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增加活性氧,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影响细胞核DNA的表达,导致真皮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升高,1型胶原前体(COL1A1)表达降低,而MMP-1有促进胶原蛋白降解的功能[9]。
如此这般,胶原蛋白的降解增多,新生胶原减少,也就导致了皱纹形成等光老化的表现。
利用红外线的热成像仪,疫情期间尤其常见丨Pixabay
另一种途径是与细胞膜表面的热感受器(TRPV1)有关。红外线通过热诱导等使TRPV1活化,加速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促进MMP-1的表达,加速胶原蛋白降解和皮肤衰老。
红外线除了导致皮肤光老化外,还可以诱导皮肤炎症反应。
既然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都可能损害皮肤,造成晒黑、光老化,那应该如何防晒,才能面面俱到,避免各种损害呢?
防晒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我们的防晒方法真的够全面吗?
首先,要尽量避免在日光最强的上午10点-下午2点之间外出。如果需要外出,最好打上太阳伞,戴上帽子、墨镜等。其次,才是选择一款全面的防晒霜,涂抹均匀并且及时补涂。
遮挡比涂防晒霜更有效丨图虫创意
一款全面的防晒霜,当然应该做到同时兼顾防护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但目前市面上大多的防晒产品是针对紫外线中的UVA、UVB进行防护。我们在防晒产品上经常看到的SPF代表日光防护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衡量防晒霜对抗UVB的能力;PA是UVA防晒系数(Protection factor of UVA, FPA),很明显是UVA的衡量指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要想充分对抗各种光的损害,还应该选择成分中添加了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的防晒产品。二氧化钛等物理防晒剂同时对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都有一定防护作用。且研究证明,联合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可以防护包括可见光在内的日光照射引起的过度色素沉着[10]。
含氧化铁的防晒产品相较于单纯UVA+UVB的防晒产品,能更有效的预防皮肤色素沉着、皮肤黑化及黄褐斑复发[11]。此外,防晒霜中添加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等,也可以防护红外线引起的光老化作用[12]。
粉底产品大多就用氧化铁调色,但日常的用量还达不到防护效果丨图虫创意
做好防晒的意义不仅仅是防止日晒伤,还可以预防紫外线诱导的皮肤色素异常、光老化以及光线性皮肤病,甚至皮肤肿瘤。做好防晒,可以说是一个让人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虽然暗箭不难躲,但是明枪也得小心防着。选择一款全面的防晒霜,除了具有基础的UVA和UVB防护功能,最好添加物理防晒剂和抗氧化剂。做到面面俱到的防晒,才能让你“白”过今夏,美到发光。
参考文献
活儿姐
防晒霜厂家没有提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目前行业内衡量的指标还没有建立(类似SPF、PA这样)。已经有些防晒在朝着防蓝光的方向努力了,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支持。
另外,室内灯光并不用太担心——能量太低啦。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ao.chai@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