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长了一串小水泡,体温飙到40.2°C
五月某个周一的早上,我接到了来自大女儿幼儿园的电话:“嘟嘟妈妈,嘟嘟一直说很困,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我们刚刚给她量了一下体温是37.8℃,麻烦你把嘟嘟接回家吧。”
这个点,正是我沉迷工作水深火热无法自拔之时,转手给队友打了一个电话,叮嘱他把女儿接回家先观察一下,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妞早上去的时候明明还生龙活虎,拽着我的辫子和我吵架呢。
体温飙升到40.2°C
上午的工作暂告一段落,我匆匆在单位扒拉了口中饭,一脚油门就回了家。以前嘟总会特别懂事地过来给我递上一双拖鞋,说“妈妈你回来啦”,然后转头嬉皮笑脸地坐上沙发专心吃自己的零食。
今天,没了这样的待遇。嘟可怜巴巴地躺在床上,头上贴着巴掌大的冷敷凝胶,本来就不大的脸显得更小了。我换了衣服坐在她的床边,“妈妈你回来啦”还是这么一句,但是声音明显没什么力气。看着她烧得通红的小脸,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就往下掉。我问她哪里难受,嘟摸了摸自己的小脖子,耳温枪给嘟叮了一下,体温39.2°C。“没关系的宝宝,我们喝点退烧药吧。”我给嘟倒了5毫升的布洛芬,嘟最喜欢这种甜甜的药水了。
昏昏沉沉被搬砖支配的我,一个下午只能从父母的微信中得知嘟的情况:没有吃中饭、没有喝水,对平时最爱的汪汪队和小鱼饼干都没有了兴趣。等我晚上下班回家,嘟还是我中午离开时的模样:裹着被子,蜷缩成一团,用更轻更无力的声音和我说,“妈妈你回来啦”。我给嘟掖了掖被角,量了下耳温:40.2°C。看着耳温枪深红的颜色,我整个人都蒙了。
我开始逐一排除发烧的可能原因:普通感冒吗?不像,虽然嘟之前一段时间是有咳嗽、流鼻涕,可是经过一个礼拜的时间,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小儿急疹吗?也不像,嘟已经三周岁半了,按理说已经过了最高发的年龄段,况且嘟之前似乎已经得过了。我回忆起中午队友讲述的细节,他说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还有另外两个小朋友和嘟是类似的情况:突然发烧,也被家长接回去了。
凭直觉,第一时间隔离了妹妹
我的直觉告诉我,嘟可能在幼儿园感染了某种病毒。我当机立断,妹妹暂时不回家了,这几天住奶奶家。回过头看,我真应该庆幸自己当时所做的这个决定。
我摸了摸嘟烧得滚烫的小脸,又喂了她5毫升布洛芬。这时距离嘟第一次喝退烧药的时间,已经6个小时了。嘟也用她火烫的手摸了摸我的脸,呆呆地看着我,表情空洞。“嘟嘟,妈妈不是和你讲过牙虫子的故事吗?牙虫子是在牙齿里面的,现在你的身体里就有和牙虫子一样的小怪兽,就是因为它们,所以你喉咙痛,发烧不舒服。你要多喝水,努力地把这些小怪兽打跑,你不要怕,妈妈和你一起打怪兽。”
我拉过嘟的小手,仔细上下翻看了一遍,没有红点,没有异样,也不像手足口病。“好的,妈妈,你陪着我。”嘟翻了个身,我碰到了她的背,瘦小的、滚烫的,没有一点出汗的迹象,完全是干烧。一夜无眠......
早上醒来,嘟还是39℃多,我妈急着催我带嘟去医院看看,可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细节,况且生病时间还不算太长,血液指标不一定能反映什么问题。“你的心可真狠”,我妈抛下这么句话。
生嘟的是我,天下哪有不心疼自己娃的妈。我就想再等等看,毕竟,每一次发烧也是嘟成长路上的打怪过程,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打怪升级中,嘟的免疫系统才会一点点建立,一步步走向成熟。
喉咙里长了一串串水泡
等到第二天傍晚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嘟还是38.6℃的高烧,我妈已经在心里把我咒骂了千遍万遍,言语已经从“你带嘟去医院看看”发展到“我就没见过比你还狠心的妈”,再不行就苦苦相逼“你不带她去看病我带她去”。我内心开始动摇,捋了捋嘟的头发,还是没有出汗,轻声问她:“嘟嘟,你哪里不舒服啊?”嘟指了指自己的喉咙:“这里还是痛。”
家里没有压舌板,我拿来嘟的小筷子,打起手电筒,“妈妈给你看一下,就和医生给你看病一样,乖”。嘟很配合地张开自己的嘴巴。不用压到很低,我都能看到嘟喉咙两边起了一串串的水泡,像小葡萄一样,水泡是淡淡的粉色,但周围是那种布满了血丝的红肿。
我的心顿时“咯噔”一下,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扁桃体三不五时发炎、化脓、挂水折腾的噩梦般经历,即刻愁云惨淡。
嘟嘟生病第二天,在喉咙里出现的小水泡丨作者供图
收拾起嘟的医保卡,我一脚油门就飞到了当地的人民医院。嘟还在发烧,自然去的是发热门诊: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查。我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觉得嘟肯定逃不过挂水的命运,甚至想好了到时候的朋友圈应该这样发:嘟生的第一瓶盐水,顺道配一张很惨淡的戳着吊针的小手的图片。
30分钟后血常规的报告出来了,我没来得及看就直接拿给了医生。
血液检查报告丨作者供图
医生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配点药吃吃吧。什么?这种发烧38.6℃,喉咙起泡又充血的娃你说就配点药吃吃?
“医生,她喉咙痛啊”,我又强调了一遍,感觉简直不可思议。“是啊,疱疹性咽峡炎喉咙当然会痛啊。看血常规也不是特别严重,你再回家等等看,说不定明天就好起来了”,医生头也不抬地在病历本上龙飞凤舞,“对了,顺道给你提个醒,最近幼儿园不要去了,在家多休息几天,这个病传染性很强,小朋友之间容易传染”。
传染性强,班上孩子只剩6个
自嘟病倒以后,我开始格外关注班级里小朋友的身体状况。据我了解,当时和嘟一起被通知回家的两个小朋友也出现了一样的症状,同班其他孩子也有相似的情况,有的已经在医院治疗。从班级群里得知,去幼儿园上课的孩子最少的时候只剩下6个......
我开始无比佩服自己的英明决定,幸亏将嘟和妹妹隔离得早,不然妹妹肯定在姐姐相同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从医院回家的当天晚上,嘟就开始出汗,体温也逐渐地从38℃慢慢回归正常,我知道,磨人的这两天总算快要过去了。
医生点评
杜娟 |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 主治医师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六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发热一般是中低度发热,也可表现为高热。部分患儿的咽痛明显,可影响进食,咽峡部可见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可破溃成溃疡,仅少数患儿临床表现比较重,类似于重症手足口的表现(如下图)。
重症手足口的症状丨Pixabay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因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存,所以疱疹性咽峡炎好发在春夏两季。同时疱疹性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像姐妹一样,从病原学到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所以初期出现发热和咽痛时,也要观察手、足、臀部皮疹情况,注意有没有患手足口病的可能。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胃肠道、呼吸道传播或者直接、间接接触传播,所以在集体机构特别是幼儿园易于传播。虽然我国没有将疱疹性咽峡炎列入法定传染病,但是患儿最好居家隔离2周,避免造成爆发流行。
如何让肠道病毒远离各位小朋友呢?肠道病毒一般不耐高温,煮沸可立即死亡,另外肠道病毒对干燥和紫外线较敏感,紫外线照射0.5~1小时,病毒也可死亡,所以大家除了平时要养成勤洗手、避免共用杯具及餐具的好习惯外,必要时可以进行煮沸或者紫外线消毒。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也不要慌张,最好带患儿到医院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根据2016年《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建议:儿童一般情况良好、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12小时之后的血常规检查更能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
所以家长们遇到类似情况,如果孩子一般情况良好,可考虑先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一般5~10毫克/千克体重,至少间隔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观察12小时,如无明显好转即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同时家长注意让患儿多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酸、辣、烫等刺激性饮食,做好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面色苍白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如果恢复得比较顺利,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就会基本消失。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龙昕
编辑:Vickey. doc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