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你的右眼有点凸”,一个月后,我住进了耳鼻喉科病房
2021年的寒假是我跟爸妈阔别一年半之后的第一次重逢,喜悦之余,我妈反复念叨一件事:“好久不见你,你的右眼好像有点凸?”
没想到,妈妈的这句话帮我发现了身体里潜伏多年的一个毛病,还因此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住院。
眼部B超
“你这不像肌肉组织”
因为我从小学开始就是资深近视眼,眼睛凸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如说我早就做好了变成金鱼眼的心理准备,所以我对妈妈的话不以为意:“近视眼嘛,眼睛总会凸的,你看我以前的xx老师,不戴眼镜的话,凸得吓人。正常。”
“不是,我觉得你的右眼好像特别凸。”我妈完全没有被我说服,总是坚持说我的眼睛凸得奇怪,尤其是右眼。她坚持得久了,我权当是近视度数涨了的缘故,打算去重新验光配镜。“先去医院验光,免得被眼镜店里不专业的验光师骗钱坑健康”,在这一点上,我和我妈倒是达成了共识。
挂了眼科,除了要求验光之外,我脑子里突然闪回了一下我妈对于“眼凸”这件事的执着态度,就随口问了问大夫。大夫扳着我的脸看了看,说外表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但还是让我去测了个眼球突出度。
拿着测量结果,这回似乎轮到大夫纠结了:右眼比左眼凸2毫米,不是什么严重的差别,但需要接着做检查,才能知道这多出来的2毫米到底是哪来的。
为了查明原因,我当天下午几乎把眼科各个房间逛了个遍,直到逛到眼部B超时才终于有了点眉目。做B超的大姨一边拿着仪器在我眼皮上杵,一边跟身旁的同事说:“确实,这也不像肌肉组织啊?这是个啥?而且你看,这边有,这边没有。”
“不像肌肉”这几个字一说出来,我感到自己后背上出了冷汗,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有什么大毛病,不然来医院看病是真的又贵又麻烦。
为了进一步弄清眼凸的原因,大夫开了CT检查,并且给我推荐了一位眼眶病专家。B超大姨在我临走的时候还叫住我:“你要是查出了到底是啥毛病,记得回来告诉我啊!我做了那么多年B超,还没见过你长的这玩意儿。”
“你这个东西长在筛窦
建议转诊耳鼻喉科”
CT结果出来得很快:疑似骨化纤维瘤。带着CT结果,我和妈妈去看了那位眼眶病专家。这位专家看了看我的CT,用两句话简单地结束了我一上午的就诊:“你这个东西长在筛窦,建议转诊耳鼻喉,我给你推荐耳鼻喉科的xx专家。”
从诊室出来后,或许是担心我害怕,我妈开始用各种理由宽慰我:说不定只是囊肿,说不定用工具吸出来就搞定了,边界清楚一般是良性的。她不知道我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病情,甚至我根本没想过它万一是恶性的怎么办,我只是在担心还能不能如约面试,能不能准备接下来的求职,能不能按时完成论文。毕业季摊上个毛病,打乱了我所有的安排。
又双叒经历了一次抢号之后,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眼科推荐的耳鼻喉专家。专家看了看我的CT,肯定了肿瘤是良性的,治疗方案就俩字儿:手术。
我想起自己还没参加的一场重要面试,有些担心地问大夫:“要住院多久?会不会影响形象?要不要切开我的脸?”
大夫大手一挥:“不用,我们从鼻子里给你切。伸个东西进去,切了以后拖出来,住院差不多一周就行。”
“哦,那么这是个小手术。”
“也不小,只不过我们做得多了,所以说起来轻车熟路。”
“……”
那些“老毛病”
原来都是因为它
由于当时已经临近年关,而我的日程主要安排在年后,于是我有些心急地问大夫能不能在年前搞定,并且说了自己要参加面试的事。
大夫听完笑了:“年前的手术肯定是排不上了,而且这术后要恢复好怎么着也得两三个月,做完手术你的眼睛有可能会肿,面部表情也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甚至说话可能有鼻音。你总不想这样去面试吧?”
我一开始以为只是个随切随走的门诊手术,之前也听别人说“最多在鼻子里塞根纱布就放你走了”,没想到需要住院,更想不到会有这么多可能伴随出现的毛病。
我问大夫能否把手术拖一段时间,比如一两个月?大夫点点头,说这毛病发展得很缓慢,放上一两个月不成问题,但还是建议尽早处理掉。“你看这里”,他指着CT图像给我讲解,“这是你的眼肌。这个东西侵占了眼眶,压迫到了肌肉,所以你的眼球会有些外凸。而你再看另一边,这边就没有,是个空腔”。确实,左边黑乎乎,右边白花花,明显是多了块东西——我很不情愿地承认了事实。
压迫肌肉?突然,我脑袋里一道柯南式闪电劈过去,想起了身上一些“老毛病”和前几个月出现的新毛病,于是问大夫:“那我眼睛往斜上方看的时候偶尔会感到眼窝这里疼,这是……”
“没错,跟这个有关系。”
“那我生理期前后总会有一两天眼窝、眼眶、眉毛附近很疼,导致整个右边头都疼,但是睡一觉又好了……”
“没错,应该也是这个的问题。”
我大吃一惊。没想到那些我以为“不是毛病”的新毛病,和早已习惯的、以为是生理期正常现象的“老毛病”,竟然都与我筛窦里的这块异物有关。而我一直傻乎乎地以为自己的头痛是生理期的正常反应。
被割碎的肿瘤
每块都像“花岗岩那么硬”
跟大夫协商好手术相关事宜之后,我便再也无暇管它,投入到过年、求职和写论文的洪流中去。时间一晃到了三月底,距离我第一次就诊耳鼻喉科过去了一个半月,忙完一场重要面试的我终于有空再次踏进医院大门,这一次是约好手术时间后来办理住院了。
因为要做一系列的术前检查,我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入院第二天就做上手术。病房里的人都睡得很早,不到晚上九点就关了灯,我也只能被迫更改作息提前上床。跟妈妈挤在同一张病床上的时候,我盯着她的后背,想到自己还没毕业挣上钱,先给家里添了上万块的开销,还没等我照顾一次父母,我妈这一把年纪的人反倒给我一个二十几岁的人陪床。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了枕头里,感觉生了病的自己像是犯了什么大错。
第二天,另一名大夫负责跟我术前谈话。大夫非常耐心温和,更加详细地给我解释了目前的病情。原来,这颗瘤本身不危险,但位置微妙——前及眼眶,上及颅底,跟我脑壳里两个重量级选手做了邻居。还好及时发现并就诊,要是再放上一年半载的,我可能该做的就不是鼻颅底手术,而是开颅手术了。
不过还好,手术非常顺利。那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都没有出现,我最担心的脑膜也没有破。实践证明,霸总小说不是乱写的,至少“麻药推进身体里,她失去了意识”这种情节是真的——我醒过来以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
据一直守在手术室外的我爸妈说,护士给他们展示了我那被割碎成一块块的肿瘤,每块都摸起来像“花岗岩那么硬”,那么坚硬的肿瘤长在眼眶附近足以从外面隔着皮肤摸到,而我竟然什么都没察觉。
然而即使化验确诊了骨化纤维瘤,大夫也没法解释发病原因,对于肿瘤到底长了多久也没法给出准确结论,有的认为至少五六年,有的说保守估计十年以上。再翻看以前的照片,我和我妈发现半年前我的右眼已然有一点点不自然。我小的时候没做过任何CT,在它长大到足以把我的眼球“挤出来”之前也无法察觉它的存在,看来“长了多久”这事儿要成为永远的谜了。
手术结束后的头两天只能平躺,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床上刷手机。我一会儿检查一下通知,一会儿看两眼央视版《水浒传》,一会儿好奇地在网上搜索自己的病。看到网上说这种病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上颌,容易造成面部突出影响外观,配的案例多半是脸突得面目全非的几岁小孩子,或者因为这个病而导致牙根“神秘消失”的青年,不由得感叹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至少牙齿逃过一劫。
大夫诚不欺我,我住院大约9天后才出院,第一次准备出院的时候去取鼻腔填塞,取出后流血不止,又被塞了止血棉摁回床上留我多住了两天,尽管我幽怨地想念蒜香排骨已经想疯了。
这次病愈以后,我感到一个功能正常的鼻子就像氧气,默默工作的时候感受不到它的好,只有当它“罢工”了才会发现没有它生活真的很无趣:鼻腔填塞物位置很深,上颌火烧火燎地痛,要好一阵才能习惯;鼻子被堵住,说话都费劲,嘴巴一人承担了呼吸任务,第二天早上醒来舌头干燥得像砂纸;即使出院回家了,有那么几天还处于嗅觉失灵的状态,我还误把自己鼻腔内的臭味当成我爸袜子的味道,说家里怎么到处都臭……但嗅觉恢复以后就能重新感受到吃嘛嘛香的快乐了,吃饱喝足便感觉自己元气大增,终于可以改论文了。
妈妈说
“这病要是长在我身上就好了”
现在的我还处在恢复期,眼球的外凸缓慢撤回,左右眼基本恢复了对称。只是鼻腔内的伤口恢复得不太好,起了很多囊泡,我一边吐着黄脓一边敲下了这篇文章。
这次经历过后我并不觉得害怕、难过或失望,也丝毫不曾有过“为什么是我,我怎么这么倒霉”的想法,只觉得既然它来宣战了,我就去战胜它。胜利以后,我感到一种失而复得的快乐和看淡世事的洒脱。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能亲手摸摸这块折磨我的“大骨头”。
所有听说这件事的人反应都一样:天啊,多亏你妈心细!是的,他们都知道我是因为妈妈的一句反复“唠叨”才发现病情、住进医院。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卧床的那几天,我妈曾经坐在床边悠悠地说:“这病要是长在我身上就好了。”
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又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争先恐后地奔涌而出。
医生点评
赵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骨化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骨-纤维组织病变。它虽然叫瘤,但是一种良性病变,所以大家无需谈“瘤”色变。
此瘤常见于年轻人,多为单发,女性多于男性(见下图)。骨化纤维瘤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文中作者靠“妈妈的一句话”,才引发对该瘤的重视。当骨化纤维瘤逐渐增大,可造成颌骨膨胀肿大,引起面部畸形及牙移位。发生于上颌骨者,多在额骨、筛骨和蝶骨,可累及眼眶,眼球突出或移位,甚或产生复视。发生于下颌骨者,除引起面部畸形外,还可导致咬合紊乱,有时可继发感染,伴发骨髓炎。
骨化纤维瘤导致眼球突出的患者(左)及眼眶CT(右)丨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的瘤体位于筛窦,筛窦本是眼眶内侧的好邻居,二者靠着眶纸板,领土分明,相安无事。可是,当骨化纤维瘤在筛窦内膨胀性生长时,逐步侵入眶内领土,节节逼近,可怜的眼球无奈下只能向外突出才能免于被挤压蹂躏。
处理骨化纤维瘤的最好方式是手术切除,它虽为良性肿瘤,但具有进行性发展的侵袭性质。该特性决定了此瘤需要早期手术干预。手术处理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范围,需眼科、耳鼻喉科及神经外科医生综合评估治疗方案。作者的病变局限在筛窦及眶内,尚未侵及颅内,故由耳鼻喉科医生采取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微创办法摘除肿瘤。术后,鼻腔需填塞海绵或纱条压迫止血,故作者体验欠佳,然而填塞物抽除后,鼻腔症状会逐步好转。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如果发现颌面部膨出或畸形,建议及时行CT检查,多可初步明确诊断。所以,大家没事照照镜子,说不定可以发现一些疾病的端倪。
参考文献
谢希婷, 周清, 刘小勇等. 以眼球突出为唯一表现的鼻窦青少年沙瘤样骨化纤维瘤1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 v.20(02):51-53.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白石姬
编辑:Season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