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内驱力?
Q:如何让孩子讨厌玩电脑/手机游戏?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如果家长拿出督促(鸡)孩子学习的方法,来督促(鸡)孩子玩电脑游戏,孩子一定能很快戒掉电脑游戏。
首先,告诉孩子:人生就是游戏,连游戏这么简单都玩不好,人生肯定也混不好,长大肯定扫大街。
然后,制定一个超出孩子能力的游戏目标,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并且设立一个达成目标后的物质奖励。
孩子玩游戏时在旁边指手画脚,孩子操作失误的时候拍桌子瞪眼。孩子不愿意玩游戏的时候,告诉孩子:你看那个谁谁谁家的孩子玩游戏玩得多好多好,你怎么就不行。
孩子终于达成游戏目标之后,马上给他物质奖励,用买好吃的、买玩具或者发零花钱来奖励孩子玩游戏的成果。
要不了多久,一旦大人不再监督(撤走外力),孩子绝对不会主动去碰这个游戏了。
答案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这是非常典型的通过外力,毁掉孩子内驱力的例子。
果仁妈一直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获幸福的能力。而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不仅学生时代成绩更好,更容易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里的达人,也更有可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今天的文章,专门邀请了公众号「阿肉阿团」的主创邱天老师,来细致讲述下内驱力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内外驱力的区别,解决孩子教育上的一些问题。文章深入浅出,非常有参考意义。
文中还有一些观点,也有意思,比如:
惩罚和奖励,都是外驱力,它们有时候会摧毁孩子的内驱力;
没有内驱力,碰到复杂的知识和问题,花多少时间和力气都没有意义;
任何试图操作、控制孩子的手段,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的自主感,从而直接减少孩子的内驱力。

在以色列的一家幼儿园里,由于家长总是在接孩子的时候迟到,于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制定了一套罚款机制:家长每迟到15分钟,就要交一份罚款,迟得越多罚得越多。
结果,家长的迟到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60%。这个结果令幼儿园管理层大为震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原来,家长以前其实是非常努力不想迟到的,他们有强大的内在动机——他们不想耽误幼儿园老师的时间。尽管家长有时候工作所迫,确实忙得不可开交,但也尽自己最大可能来减少迟到。






他们找来一群非常喜欢画画的孩子——在没有任何人干预的情况下,这些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最常选择去画画。实验随机分了两组:
有奖励组 :让孩子们开始画画之前,先告诉他们,画画之后会得到一个漂亮的奖章。当孩子们画完了,每人都得到了奖章。
没奖励组 :让孩让孩子们直接开始画画。之前不提奖励,之后也没有奖励,就是随便让孩子自发去画画。
没奖励组 :16.7%的情况下选择画画。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是为了得到好处,为了追名逐利,即使不想做也咬牙坚持去做;或者有时候被逼无奈,不得不做,否则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驱动力是外在的,是为了获得奖励或躲避惩罚,这些就是外驱力。
头悬梁锥刺股,是内驱力还是外驱力?
A.内驱力
B.外驱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股民炒股,是内驱力还是外驱力?
A.内驱力
B.外驱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作者 | 邱天,布朗大学心理系毕业,就职于清华THBI儿童认知研究所。
编辑 | 林乙乙,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不鸡不卷,只想带娃嘻嘻哈哈浪世界。
参考文献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