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吃东西边拉屎的小孩,是什么心理?
💩 💩 💩
为人母后,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费老大劲终于把娃拎到餐桌旁开始吃饭,可没吃一会娃就喊着要上大号。上就上吧,还在上大号的过程中要求“妈妈,给我来块苹果/奶酪/面包”.....
看着娃一边吃得贼香,一边努力完成排便大业,我在一丝隐隐(并不是)的臭味中细嚼慢咽,同时超级不理解“人类幼崽难道闻不到臭味吗?不会影响食欲吗?”
你有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吗?人类幼崽为什么能做到边吃边拉?是嗅觉发育不完善,闻不到臭味?还是对臭味的耐受度比大人高?
本着严肃地探究精神,我查阅了众多资料,今天就来细致聊聊。
1
人类幼崽的嗅觉,
发育得比你想象得还要早要好
如果你以为孩子能淡定地边吃边拉,是因为他们的嗅觉没发育完善,那可能真是误解了。
相比视觉和触觉,婴儿的嗅觉发育很早[1]。新生儿可以通过敏感的嗅觉找到母亲的乳头,从而完成人生第一次含吮吸奶的动作。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母亲乳头的不同气味做出反应。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请刚分娩后的母亲清洗她们的一侧乳房,结果发现73%的新生儿都选择了未清洗的那一侧乳房。研究人员认为,婴儿对乳房的嗅觉差异有反应[2]。
Benoist Schaal等研究者指出,新生儿从出生起就具有敏锐的嗅觉探测和辨别能力,他们通过这种能力来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他们的嗅觉感官参数甚至和其他成熟感官的参数相当,随后的嗅觉发育只是对气味的一系列整合和增加认知[3]。
也就是说,孩子们当然闻得到“臭味”。只是,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这种味道代表的意义,以及他人对这种味道的评价和反应。
2
你认为的臭,
人类幼崽还没get到!
既然孩子能闻得到臭味,那为什么还能在丝丝臭味中,淡定而愉悦的进食呢?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孩子“气味意识”的构建。
简单点说,我们大人所认为的“臭味”,对尚未构建“气味意识”的孩子们而言只是诸多气味中的一种而已。而针对香味和臭味的划分,也完全是人为的结果。
Lenka Martinec Nováková等人的研究发现,孩子嗅觉能力和气味意识的发展,和环境因素以及父母的气味意识有关。
具体来说,社会环境,比如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洗手、冲厕所等去掉“不好气味”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就能够强化孩子的气味意识。而父母和老师对汗味等身体气味的不赞成反应,会推动孩子们认识到这是社交活动中“不可接受”的气味,并对此加以管理或试图掩盖[4]。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对特定气味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和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墨西哥受试者和韩国、德国受试者对气味的总体态度存在显著不同,研究者认为这和各地的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5][6]。
这意味着,我们所期待的孩子对臭味的“正常”反应,如厌恶、躲避、掩盖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环境和成年人的观念传递给孩子的,而非孩子本能的意识。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还没有接收过太多对“臭味”的负面评价和应对方式,他们对这种味道淡然处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说到这,我想起了为什么有人对某些特殊气味(汽油味、臭袜子味、臭豆腐味等)爱的深沉;为什么有人对螺蛳粉爱恨兼有的迷恋呢?
3
不用过分关注,
人类幼崽边吃边拉的问题
首先,婴儿的“边吃边拉”,比如,在吃奶的过程中排出大便,这通常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分关注。
而对大一些的孩子而言,家长担心的通常并不是“边吃边拉”是否会对孩子健康有危害,而是这种行为本身自带的“不文明感”,或者给他人带来的不便。
说白了,我们想遏制孩子“边吃边拉”的行为,多半是出自一种“你怎么就不能像我们大人一样,把排便和吃东西这两件事分开执行?”的心理。
如果只是出于这样的心理,那我建议可以淡然一点。这本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等孩子长大了,自尊感增强了,懂得“边吃边拉”这件事背后隐含的文明习俗、社交影响之后,这样的行为自然也就消失了。
实在不能淡定,忍耐孩子边吃边拉,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尽量让孩子固定每天的排便时间。比如,可以给排便这件事搞出点仪式感,将“无聊”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结合。
其次,可以尝试让孩子感受社会环境对“边吃边拉”的负面态度。比如,可以在和其他家长交谈时,适度表露出对便便臭味的“嫌弃”,或者通过绘本、动画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臭味是如何给人们带来不悦体验的。
最后,明确孩子的个体差异,静待花开。
研究发现,孩子对气味的认识不仅和家庭、社会环境有关,也和性别因素有关。通常女孩子的气味意识建立的更早也更充分[4-5,8]。这意味着男孩子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有“边吃边拉”这样的行为。
无论如何,不必让孩子的“屎尿屁”成为我们持续烦恼的理由。在科学合理照顾好孩子的基础上,其他问题佛系一点,这样我们老母亲才有时间更多的关爱自己,为家庭和谐作出贡献。
Q:你家孩子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做的?
作者丨小毛,「@小毛阿姨聊营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中国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人民网、科普中国、健康时报等媒体健康和营养专栏作者。专注于母婴营养、科学育儿相关内容的科普和健康咨询。希望用温暖客观的科普,抵御育儿的诸多焦虑。
编辑丨林乙乙,也是章鱼妈,一个三岁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
[1] 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H.VarendiMD, R.H.PorterPhD,ProfJ.WinbergMD.Does the newborn baby find the nipple by smell?[J].The Lancet,1994,344,(8928)Pages 989-990.
[3]Benoist Schaal.Olfa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Development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J]Chemical Senses,1988, 13(2):145-190.
[4]Lenka Martinec Nováková,Jitka Fialová,Jan Havlíček.Effects of diversity in olfactor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sense of smell[J]Sci Rep,8,2937 (2018).
[5]Han-Seok Seo, Marco Guarneros, Robyn Hudson, Hans Distel, Byung-Chan Min, Jin-Kyu Kang, Ilona Croy, Jan Vodicka, Thomas Hummel, Attitudes toward Olfaction: A Cross-regional Study, Chemical Senses, Volume 36, Issue 2, January 2011, Pages 177–187.
[6]Saho Ayabe-Kanamura, Ina Schicker, Matthias Laska, Robyn Hudson, Hans Distel, Tatsu Kobayakawa, Sachiko Saito,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of Everyday Odors: a Japanese-German Cross-cultural Study, Chemical Senses, Volume 23, Issue 1, February 1998, Pages 31–38,
[7]黄敏,陈继红,谭诗云,罗和生. 胃结肠反射的研究概况[J].《胃肠病学》,2016年8期.
[8]Ferdenzi,C.Mustonen,S.Tuorila,H.etal.Children’s Awareness and Uses of Odor Cues in Everyday Life:A Finland–France Comparison. Chem. Percept. 1, 190–198 (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