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课本上那个拉瓦锡,他根本没在做实验!|一周科技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你将看到:①著名课本插图的真相;②听一只鸭子说英语;③最后的袋狼;④火星采样终于成功了;⑤古老龋齿。
画中有画
在课本上,我们常会看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一幅画像:
这幅图取自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拉瓦锡夫妇》,原图展现了正在做实验的拉瓦锡,以及妻子玛丽-安娜·皮埃尔莱特。
油画《拉瓦锡夫妇》,完成于1788年
然而最近有研究发现,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画作的真面目:在最初版本中,拉瓦锡根本没在做实验[1]。通过x射线荧光等分析手段,研究者发现了隐藏在终稿之下的原始图画。在这个原始版本中,桌上没有实验仪器,人物穿着也不同:拉瓦锡夫人原本戴着一顶奢华的大帽子,上面装饰着羽毛、丝带和人造花。也就是说,最初画的主题并不是“夫妇投身科学”,而更像是“富有的上流人士”。
画面改动应该是出于对拉瓦锡夫妇的保护——那时法国大革命来临,拉瓦锡税务官的身份本身就引人怨恨,画面上奢华的贵族打扮更会招来众怒。不过,就在画作完成6年后,拉瓦锡还是在大革命中被推上了断头台。
鸭子说话
鸭子学会说人话了?点开视频,听一只麝鸭(Biziura lobata)用英语发出咒骂:“你这该死的傻瓜!”(you bloody fool)
鸭子怎么学会骂人了?| Carel ten Cate and Peter J. Fullagar
献声的雄性麝鸭名叫Ripper,它被人类养大,小时候周围并没有其他同类。人们发现,Ripper在人工环境下学会了奇怪的发声方式:它会模仿笼舍门关闭的声音,或是发出很像是人声的嘟囔。这一现象说明,麝鸭也像鹦鹉或是鸣禽一样拥有发声学习(vocal learning)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基础。
Ripper的声音模仿录制于1987年,而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人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讨论[2]。研究这些动物,可以了解发声学习和语言如何演化。
最后的袋狼
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和声音档案馆(NFSA)近日公布了一段彩色修复版的袋狼视频[3]。现在,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生动地感受到这种灭绝动物活着时的样子。
最后的袋狼,修复上色版(这段影片没有声音) | NFSA
这段视频的原始黑白版本拍摄于1933年的博马里斯动物园,画面中的袋狼是最后一个圈养个体。NFSA对影片胶片进行了超高清扫描,并委托法国团队对影片进行后期修复和上色。影片上色参考了博物馆中的袋狼标本,以及过去留下的绘画资料,整个修复过程历时200小时以上。这段视频公布于9月7日,这一天是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日,同时也是这只最后的袋狼1936年死去的日子。(更多阅读:最后一只袋狼,在动物园里孤独死去)
火星采样
毅力号火星车首次在火星上成功采集了岩芯样本 | NASA/JPL-Caltech
在经历了上个月的失败之后,毅力号火星车本周终于成功完成了采集并封装火星岩石样本的任务[4]。毅力号采集的岩石样本来自火星上的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这是一根比铅笔略粗一点的岩芯。现在,岩芯已经密封进了钛制的样品管中,接下来还要等待后续的火星任务将它带回地球才能进行研究分析。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火星上完成的样本采集。
最早的龋齿
蛀牙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在5400万年前,动物就已经在受它困扰。
5400万年前,这种灵长类动物就已经开始蛀牙了(此处为艺术复原图) | Claus Lunan/Ssience Photo Library
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龋齿化石,它们已经有5400万年的历史。这些化石来自一种已经灭绝的肖豕兽(Microsyops latidens),它们是现存灵长类动物辈份颇高的亲戚,体重仅670克左右,住在树上,主要以水果和昆虫为食。
研究者最初浏览化石时就注意到上面存在蛀牙造成的小洞。后来他们一统计,发现在1030块牙齿和颌骨化石中,竟然77块带有龋齿。7.48%的龋齿比例,比大部分现存灵长类动物的龋齿比例更高,说明这些史前动物的饮食里有很多高糖食物。
这些化石之间也有数千年的时间差,研究者按时间排序,发现最早的和最晚的化石里龋齿相对较少。这说明动物的饮食也在发生变化,也可能是气候变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些龋齿不一定是因为摄入了太多糖类,也有可能是酸性食物导致的。
参考文献
作者:麦麦,窗敲雨
编辑:窗敲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