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网红之前,藏狐当了几百年小透明
1981年,中国特有种异龙中鲤灭绝。这种仅分布于云南异龙湖的红眼睛小鱼,因为人类对异龙湖的两次开河放水而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也就是说即使还有少量个体存在,但也难以维持族群的繁衍。
唯一长期被人类饲养的白鱀豚淇淇。| Roland Seitre /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你或许发现了,我提到的这两个物种,都是中国特有物种。如果我们细数过去几十年在华夏大地上消失的物种,或许会感觉到一阵阵悲哀,在我们未曾察觉时,竟有那么多生物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
在失去,但同时也在拯救更多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的陆生脊椎动物有2900多种,占到全球总数的10%以上;还有高等植物3.6万多种,丰富量位居全球第三。
当我们为华夏大地的丰饶所自豪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同样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过度利用、生境丧失退化,以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都让生活在中国的生物们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大熊猫
但是,真相并不是全是悲哀。当我们在无可挽回地失去一些物种的同时,我们也在将更多物种从灭绝的深渊旁拉开。
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就开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举措,在1992年中国成为了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今年10月还以东道主的身份举办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持续的努力下,中国的许多濒危动植物种群也在一步步地远离灭绝的深渊,重新焕发着生机。
比如国宝大熊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1114只已经增长到了1800多只,还在7月时由濒危降级为易危;同样身为中国特有濒危物种的滇金丝猴,从1996年的13群1000多只,增长到了23个种群3300只以上;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恢复到5000多只;而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也从最低谷时的7只,增长到了33只,还有第五个家庭群正在形成,尽管它们的未来还不甚明朗,但道路却是越来越宽了。
滇金丝猴 | Rod Waddington / Wikipedia
为什么,它们能够率先被拉回来?
成为网红,或许是被保护的捷径
今天,藏狐凭借这一张又大又方、左顾右盼的脸盘子荣登网红,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它当了几百年小透明。
当然,这事儿可能也怪藏狐自己。毕竟它们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带,甚少到海拔3000米以下的区域活动,算得上是走得最高最远的犬科动物了。直到1842年,藏狐才第一次被科学家命名和描述。
一年又一年,藏狐等方了脸,终于等来了扬名立万的机会——2006年,BBC的纪录片《地球脉动》横空出世。在这部大片中,尽管藏狐只是作为老网红雪豹的配角出现,却意外地俘获了人们的心。
藏狐 |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
你看这脸,又大又方,好销魂;你看这眼睛,半闭半睁,好迷人!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藏狐出现的每一帧都被细细地截出来,配上各种文字,成为人们心爱的表情包。
你或许会问,so what?这场人类的狂欢,跟藏狐有什么关系?
藏狐的流量带来的关注度,其实与保护生态学中“旗舰种”的概念十分相像。因为脸方或者颜值高的原因,某个物种吸引了公众的关注,不仅能够引起对单个物种的保护,还能辐射到对整个环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中。
2021年,《自然 植物》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植物学家更关注长得显眼的花朵。人们最偏爱研究蓝色的花,粉色和红色的花也比较受偏爱,绿色和褐色的花被冷落了。长得高、个头大也会让植物学家“高看一眼”。毕竟,你喜欢对着蓝色的花海拍照发朋友圈,还是跪在地上,寻找针尖大的绿色小花呢?
绿绒蒿属又大又鲜艳的花朵,容易吸引关注
当一种生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接踵而至的,可能就是对它的研究、了解,以及人们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旗舰种的作用并不限于卖萌,“被看见”本身就是千丈大厦的奠基石。而大熊猫,就是旗舰种中的模范生,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旗舰种。
就算没用过熊猫表情包,也一定见过那些滚滚神图吧,再不济,熊猫头表情包总该用过吧?熊猫元素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角,更是成为中国面向整个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这样的“流量”的作用是明显的,越来越多人喜欢上它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保护它们的事业中去,而它们的保护工作也是越做越好了,今年大熊猫就已经“脱贫致富”成功降级为易危,摘掉了濒危的帽子。
销魂背影
当然,这一切背后最大的功臣,是背后默默无闻的研究人员们。但是普通人看见与关注的力量,也同样重要。在川金丝猴和海南长臂猿的故事中,看见的力量也同样悄悄地发挥着作用。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心于海南长臂猿们的未来,它们的未来也就真的越来越光明了。
越看见越光明,但看见并不容易
但想要“看见”野生动植物们,却也并不容易。
在二十多年前,想要看到像今天这样清晰的野生动植物照片并不容易。科技的落后和拍摄器材的单一,让影像资料获取这件事情显得十分困难。
自然摄影专业要求极高
扛着“长枪短炮”,行走在大山中已是家常便饭。为了获得完美的拍摄时机,经常需要一动不动地埋伏在同一个地点,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不敢,就怕惊扰了野生动物。这也让那个年代的高清野生动物资料显得尤为珍贵。
好在,科技的进步让这些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拍摄设备的升级,让影像资料的获取变得容易。
首先,是取代了人肉拍摄的红外相机。现在,研究人员只需要在隐秘的角落里布设上红外相机,就能轻松拍到动物们最自然、最松弛的活动场景。无数的红外相机们,在栖息地上织起了一张巨大的保护网,而这些影像资料不仅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保护、研究,也能更方便地为我们所看到。
2016年在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老虎
其次,是不用长枪短炮也能随时记录高清影像的可能。比如高通的移动影像科技,就赋予了专业内容制作的新方法,就算不用专业相机,也能在遇到珍贵画面时,用手机捕捉到更多精彩和清晰的画面。近年来,来自群众拍摄的影像资料,已经帮了研究人员很多次忙了。
普通人也能为野生生物的研究尽一份力
科技的力量,不仅让看见更容易,更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手机,甚至已经可以拍出纪录片了。在2020年,高通就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使用搭载高通骁龙移动平台尖端影像技术的手机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下了大熊猫、藏狐、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灵动画面,让我们得以一窥它们的隐秘私生活。
2021年,他们又带着设备走进了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秦岭、三江并流等地,用手机为我们拍下了更多珍稀动植物的画面,汇集成了4部令人惊艳的自然记录片。无论是谁,看了这些灵动细腻的画面,都能感受到其中蓬勃的生命力。
在秦岭,毛茸茸的川金丝猴宝宝,它试图趁妈妈不注意翘家玩耍,结果被当场抓获,牢牢抓住了尾巴,像极了你被你妈逮住的模样。
在三江并流,倒霉的菲氏叶猴正肆无忌惮地在树枝上解放自我,殊不知自己尿尿的场景和哗哗的水声,都被树下的人用手机拍了个正着。
而在海南热带雨林,他们不仅毫不客气地拍下了雄性飞蜥求爱被拒的悲惨现场,还偶遇了一场溪蟹的复仇大戏。
走到三江源,一场兔狲捕猎鼠兔的大戏缓缓拉开了序幕,又短又粗的腿暗暗蓄着力,圆滚滚的屁股压得低低的,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了远处的鼠兔。这场伏击究竟成功与否?点开视频,你就能亲眼见证。
在清晰细腻的画面中,奔腾的林间溪流,被山风拂动的草木,以及生活于其中的可爱生物们,都仿佛亲身来到我们面前一般,带我们领略着蓬勃的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这也正是高通想做的,用科技的力量传递生命的力量,让更多人的能够像你我一样,关注自然、关注生命。
从去年开始,高通还作为影像技术合作伙伴与中国国家地理一同发起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邀请更多人加入到看见、爱上和保护自然生命的行列中来。
在看到一张张用手机拍摄,但同样动人的自然影像时,你会发现只要有体察自然之眼,即使用手机也能拍到动人画面;只要有爱怜自然之心,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助力于自然保护。
即使身处人潮汹涌的城市,高通也希望能帮你通过科技的力量,聆听到野性的呼唤,感知到生命的力量。
而高通做的,还远不止于此。高通的科技早就已经辐射到了千行百业,不仅在体育、医疗、教育等领域大展身手,更用科技关怀着人文与自然生命,高通科技在不断地为科技一词增添更多含义。
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 5G、AI和云的结合将有力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不论是生态保护、5G物联网创新计划、5G创新数字服务还是5G+AI赋能,高通与国内领先企业紧密合作,相信未来,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与变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