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的危险行径:随意啪啪啪、几乎不洗手、还抢别人的口罩......
最近,世界最出名的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即我们熟知的007,又被盯上了。不过这次盯上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一名流行病学博士。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博士沃特·格劳曼(Wouter Graumans)在非洲做传染病研究时,遭遇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作为专业人士,他已经把防护工作做到了最佳,还是不幸负了“工伤”。
这次事故让格劳曼身心受创,他不禁提出一个疑问:最强特工007征战全球各个角落时,有把每一项健康防护措施做到滴水不漏吗?
一场食物中毒引发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者,可以算是人类派往传染病届的“首席特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同样是走南闯北执行任务、消灭威胁人类安全的危险源,说走就走的007,是怎样防护健康风险的呢?
除了格劳曼,还有两名流行病学者自愿加入了研究队伍,他们都坚信旅行中的健康安全非常重要。
这是一场回顾性研究。3位研究者一起,平均每个人花了3113分钟,完整地观看了1962年~2021年上映的25部007电影。
在这59年间,邦德完成了86次国际旅行,去过47个国家。研究者们根据各地疾控中心给出的当地旅行安全建议、各个国家当年的流行病史,系统性分析了邦德面临的和旅行相关的健康风险。研究者们还排除掉了邦德的一次外太空之旅,因为暂时还没有疾控专家能对外太空旅行给出健康安全的指导。
被排除的太空旅行丨《007:太空城》(1979)
研究结果于今年10月在线发表在《旅游医学与传染病》期刊上。
把危险全部挖了出来
经过严谨的分析后,研究者发现,邦德根本是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
性传播疾病:夜太美,随意的啪啪啪不美
这位全球最迷人的男人,几乎具备了所有与不安全性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年轻、性伴侣多、摄入酒精和烟草……研究者发现,邦德在旅途中最主要的健康风险的确来源于性生活。
在25部电影中,邦德一共和59个女性啪啪啪过,平均每部电影2.4个性伴侣,其中只有3次是和妻子或长期性伴侣进行的,仅占所有性伴侣的5.1%。让邦德大量啪啪啪的压力可不是观众给的,数据表明电影的受欢迎程度、评价高低和邦德的种种艳遇并没有什么关系。
邦女郎们丨virginradiolebanon.com
电影里墙上的时钟出卖了邦德,研究人员发现邦德和这些女性从第一次见面到啪啪啪的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20分钟。还记得邦德带着降落伞意外降落到豪华游艇上那一次吗?那次更夸张,认识连20分钟都没到,他就和人家啪啪啪了!
邦德不仅轻易就和几乎陌生的女性啪啪啪,还不是每次都做好安全措施。在所有全球旅行者中,有20%~34%会发生随意性行为,邦德显然是其中的一员。
随意性行为很危险。经过计算,邦德的女伴们死亡率高到27.1%,即便不是死于性传播疾病,和一个处境危险的陌生人发生关系,也可以说是在高空走钢丝,被暗杀、被牵连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
食源性传播疾病:邦德的肠胃可能是金铸的
腹泻是旅行者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可邦德对此并不在意。在25 部电影中,研究者发现他只洗过两次手,一次是在某顿饭后,一次是在泥浴中杀死对手后。
英国军情六处给了邦德最炫酷的武器装备,却从来没有给过他一只便携装酒精洗手液。
他有无数次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可能。在《007:生死关头》中,邦德在路易斯安那河口为了不被饥饿的鳄鱼吃掉,不停扔生鸡肉来吸引鳄鱼的注意。这个做法机智又勇敢,但他扔完生鸡肉后居然不立刻洗手。
3个流行病学家看到这个画面几乎要暴走了。生鸡肉里可能存在弯曲杆菌、沙门氏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等,它们能直接让邦德拉稀到跪地求饶。更让学者们抓耳挠腮的是,邦德躲过凶恶的鳄鱼后,居然继续乘船迅猛追击目标,丝毫不担心自己急需厕所的话该如何是好。
扔生鸡肉喂鳄鱼的邦德丨《007:生死关头》(1973)
邦德吃水果也从来不洗,还吃过好几次没有煮熟的牡蛎。当然邦德吃牡蛎很可能只是想壮阳,因为有一次某女伴说自己对啪啪啪不感兴趣后,邦德马上扔掉了手上的那只牡蛎。
牡蛎是不是真的能壮阳见仁见智,但它却有可能让人一泻千里,未煮熟的牡蛎可能携带诺如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人急性腹泻。
“马天尼,摇匀,不要拌”,爱喝酒的邦德该不会以为酒精可以在胃肠道里直接消灭病原体吧?这是天方夜谭。
相关推荐
牡蛎到底能不能壮阳?不能的话……腰子可以吗?或许韭菜可以?
关注下方公众号,向“果壳”回复【壮阳】,看看答案。
空气和飞沫传播疾病:只戴自己的口罩
1967年.邦德前往日本执行任务,那时正值 H2N2 流感流行。在疫情的笼罩下,他对“社交距离”这四个字毫无概念,经常近距离混入各种人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就算了。有一次为了伪装,邦德竟然将另一个人用过的口罩直接套在了自己脸上。要知道,呼吸道病毒有可能残留在用过的口罩上,因此口罩要确保一人专用。想一想这两年的新冠大流行,我们大多数人都尽量跟陌生人保持社交距离,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接触可能就会导致病原体传播,因此我们不禁为邦德捏了一把汗。
虫媒传染性疾病:高手并不在民间
巴哈马、牙买加、印度分别是疟疾、登革热以及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然而去往这些地方时,邦德几乎没有做过防叮咬措施,甚至还会被偏方误导。
例如在牙买加,邦德就曾听从熟人的建议,用盐水抵御蚊子叮咬,这种做法显然没什么用。某次在日本执行任务期间,正值日本脑炎盛行,邦德不仅敞开窗户睡觉,在听到蚊子嗡嗡声时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
此外,邦德至少在5个传染病高发地区炸毁了蚊子繁殖基地。虽然煤油、汽油等易燃物质曾被用于治理蚊虫繁殖,但是它们的作用是降低氧气浓度使昆虫缺氧,而不是通过爆炸使蚊子灭绝。研究者不禁感叹:邦德为了公共卫生做出的努力值得称赞,但有些过于热情了。
其他传染性疾病和健康风险:难以一一罗列
除了节肢动物造成的传染病之外,邦德还面临着其他容易被忽视的传染病风险。
魔鬼党老大恩斯特·布洛费德 (Ernst Blofeld)是邦德的头号任务目标,他有一只波斯猫。邦德逢魔鬼党处也必逢这只猫,要知道猫的粪便中可能含有弓形虫,与猫密切接触后要勤洗手。
魔鬼党老大的猫丨《007:俄罗斯之恋》(1963)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邦德乘船游览了大教堂的蓄水池,同伴是一群老鼠。如果邦德出发前能看一看疾控中心的建议,就会知道远离被老鼠尿液污染的水,就是远离了潜在的钩端螺旋体感染。
在印度,邦德曾受到水蛭攻击。水蛭是已知的维罗纳气单胞菌携带者,可偶发性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而邦德直接用打火机对付正在吸血的水蛭,这无疑会增加水蛭将肠道内容物反流到人体血液的可能性。在加勒比海滩,邦德更是冒着寄生性皮肤病的风险赤脚行走。在越南,邦德又忽视了肆虐的狂犬病风险,与流浪狗一同沐浴。
相关推荐
除了会感染猫的弓形虫之外,上述邦德接触的生鸡肉、未煮熟的海鲜,都可能给他带来寄生虫病。想了解更多寄生虫相关知识?
关注下方公众号,向“果壳”回复【寄生虫】,看看有哪些可能“病从口入”的危险。
当然,邦德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在印度遇到蛇时,他选择了忽略,让它爬过自己的腿。遇到蛇的时候,正确做法就是慢慢远离蛇并避免接触。丨freevector.com
除了传染病,其他旅行相关健康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例如邦德经常潜水,但是从深水区上升可能会出现减压病,因此要降低速度、缓慢上升,而邦德似乎很少注意这点,从来都像个冲天炮一样。
还有高温天气下,邦德的应对也有些天真。首先邦德喝水太少,他经常在温热气候下进行极端体育活动,但几乎永远只会选择一杯酒,只有3次喝了非酒精饮料——橙汁、咖啡和盐水。其次邦德的穿衣习惯让他在炎热地区非常容易中暑,他似乎也从没涂过防晒霜,有18 次戴了太阳镜估计也只是为了掩盖身份或者为了耍帅。
图丨参考文献1
总之,作为特工邦德确实很出色,但他显然对国际旅行相关的健康风险认识不足。
邦德的故事是一位服务于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工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也就是说在特工的真实工作中,可能就是这样不注意健康风险。这个研究算是点名批评了英国军情六处:请你注意提高员工的健康素养,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穿防弹衣,其余的各类防护措施也要多注意!
研究者之一,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的流行病专家特恩·布塞马(Teun Bousema)教授表示:“我们承认邦德的勇气,但在面临和应对传染性疾病和热带疾病时,邦德是无知的。鉴于邦德执行任务的时间有限,我们迫切希望其雇主军情六处认真履行职责,给予他充足的机会进行国际旅行培训。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所以普通观众看007,内心大喊“危险”的时刻是:“背后有人!上面有人!底下有人!”
而流行病学家看007,内心大喊“危险”的时刻是:“又乱啪啪啪?!饭前便后不洗手?!那么多蚊虫不知道防护?!咋不涂防晒?!”
这大概真的就是,内行看门道看得着急吧。
研究最后提到:“本研究没有资金支持。鉴于它完全没有学术价值,所有作者都认为这是十分合理的。”丨参考文献1
相关推荐
都知道大家最近电影没少看。有没有很好奇,最近上映的另一部大片《沙丘》中的“香料”是什么?片中的“沙虫”在现实世界中有吗?
关注下方公众号,向“果壳”回复【沙丘】,读懂科幻巨制中的科学元素。
参考文献
[1]Wouter Graumans,William J.R.Stone,Teun Bousem. No time to di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James Bond's exposure to infectious agents. 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Volume 44, November–December 2021, 102175
[2]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1/10/you-only-live-once-epidemiologists-analyze-health-risks-in-all-the-james-bond-films/
作者:DING
编辑:黎小球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