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杜甫竟然是渴死的?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这两句诗出自杜甫之手,描绘的是他不断饮水却依然口渴难耐的症状。在“诗圣”传世的1400多首诗中,类似关于口渴的描写并不鲜见,甚至有人统计过达140处之多。
也正是从这些症状描述中,一些医生推断杜甫患有糖尿病,古代又称消渴症,其特征就是病人持续感觉到口渴、日渐消瘦,还可能出现视物不清、足部溃烂、心脏疼痛等并发症。
古埃及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更早,甚至能追溯到公元前1500多年。在长达约3500年的时间里,医生对这种疾病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不断饮水、不断排尿,最终死去。
胰岛素出山拯救世界,但是……
事情在1921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加拿大医生班廷和他的助手贝斯特在导师麦克劳德的指导下,首次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了胰岛素。1922年,一位罹患1型糖尿病的14岁男孩接受了提纯的胰岛素治疗,他从濒死状态中好转,此后又活了13年。因为这项挽救生命的发现,班廷和麦克劳德荣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此,胰岛素开始拯救世界。
今天,胰岛素依然是1型糖尿病病人必需的药物,也是2型糖尿病病人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普通制剂易为消化酶所破坏,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所以说,有了胰岛素只是有了对抗糖尿病的“子弹”,还需要注射器这把“枪”才能与病魔抗争。
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胰岛素在不断“进化”,胰岛素注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做了支视频,带你纵观胰岛素注射装置的进程👇👇👇
如视频提到,不少糖尿病病人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一种比较常见的注射方式是早中晚三餐前各一针、睡前再来一针,假如这样每天四针,每年就是1400多针,七年要挨一万多针,70年就是十万多针。所以一些糖友自称“活在针尖上的人”。这句调侃背后的辛酸,谁挨针谁懂。
最早的胰岛素注射器是一根粗粗的铁管子,前端针头近两厘米,还要多次使用。有很多上了年纪的患者,从小就学着磨尖注射器针头,哪天稍一松懈,钝针头就导致痛感加倍。
这样磨针头的日子,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过了60多年,胰岛素历经更新换代,铁管子却还是铁管子。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天使般的小孩,为了生存都得忍受。
曾经,基本上每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都要学会打磨针头的手艺
从注射器到注射笔
终于,科学家注意到这一问题,他们从白大褂口袋里的钢笔受到启发,决定为患者研发一种新式注射器,要像笔一样便于携带、易于操作。1985年,世界上第一支胰岛素笔在丹麦诞生。
科学家从一支笔得到灵感,发明了胰岛素笔,满足糖尿病病人的两大需求——便携和易于操作
它看起来像支钢笔,药物存在“笔芯”当中,开开“笔帽”,一扎一推就完成了注射。这种胰岛素笔的出现,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
胰岛素的生物作用非常高效,所以血糖控制是一个很精密的工程,注射剂量必须精确。以常见的10毫升400单位装胰岛素为例,一单位胰岛素才0.025毫升,一般患者打十几个单位,普通医用注射器需要推一毫米。
剂量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剂量过量,会导致患者低血糖,这两者严重时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死亡。
为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1992年一款改进型注射笔诞生了,能将注射剂量精准到1个单位。考虑到患者多为老年人,2005年这款注射笔又前进一步,在刻度处设置了放大视窗,方便老年人确认剂量,注射完后还有“咔哒”一声提示。
放大视窗方便患者确认注射剂量
对儿童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血糖水平更为不稳定也更难以控制,因此对胰岛素剂量准确性要求更高。有的患者年仅三岁就被确诊为糖尿病,需要终身注射,半个单位的注射剂量足以影响到他们的血糖控制状况。
1-14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全国有2.87万。这个群体不算大,但他们的需求依然不容被忽视。针对他们的需求,2010年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胰岛素笔诞生,刻度精确到0.5单位。
儿童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要求更高,胰岛素笔可以精准到0.5个注射单位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控制血糖,这对他们的饮食、运动和用药等各个方面的自律性要求很高,特别是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胰岛素注射十分重要。一旦漏打,就可能控不住血糖;如果打了没记住又多打一次,那就有低血糖的风险。
很多智能化设备都能帮助我们清晰地记录数据,比如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监测仪或者我们手腕上的智能腕表,清楚地记下了我们的心率、血压、血糖、运动的次数和种类。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遵医嘱,他们会把每次注射的剂量和时间手写记录到本子上,在下次就诊时供医生参考。有些患者甚至坚持了十年以上,攒下一沓本子。但这就要求患者随身携带纸笔,而且依然无法避免漏打。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一款带有记忆功能的注射笔诞生,在尾端增加了一块显示窗,万一患者忘记,按一下就能清楚看到上次的注射剂量和时间。
记忆功能显示窗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大大减少了少打、漏打、多打等情况的发生
也正是在那之后,智能化设备开始进一步发展。现在,智能化胰岛素注射笔配合手机APP就可以清晰看到每次注射的剂量、时间和次数。糖尿病患者在完成注射时,“贴一贴”就能实现数据自动传输,再也不需要花时间、记得写下这些数据了。这样的注射笔,宛如一个“智能药盒”,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变。
胰岛素笔靠近手机“贴一贴”就可以完成数据自动传输,再也不用只靠笔头记录数据了
同隐形眼镜分日抛、月抛和年抛类似,胰岛素注射笔除了耐用型外,还有一种“即抛型”,这种笔和笔芯合二为一。2019年登陆中国的新式的创新预填充笔通过内部扭矩弹簧结构,将外旋式推杆改为内旋式,选择好剂量刻度后,只需要按下底端,就能完成匀速的半自动注射,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痛感。
过去的100年里,胰岛素注射笔和注射液不断更新迭代,挽救了上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每次升级或许只在某个细节上改进了一小步,但都是满足患者需求的一大步。科技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概念,科技的温度体现在患者在每个小细节上感受到的温暖。
就像一位患者所说的:“现在是我控制糖尿病,而不是糖尿病控制我”。
参考文献